新闻 > 网闻 > 正文

从深圳一路旅游到上海,发现危机正在中国蔓延

我1年前从IT改行进入了电商这个行业,理由也简单,这个行业进可搬砖退可创业。当时我自己先开了个亚马逊网店,然后用这个店的销售数据(数据还不错)在美国找了个不错的电商优化工作。回国后,从深圳一路旅游到上海,同时找相关工作。

先说结论,然后再聊细节。结论是:

中美贸易战已经严重打击了这个行业,并且在迫使中国本土跨境电商本地化。

首先,我接触到的电商公司一半以上在亏钱,其中上海的跨境电商公司因为精细化、品牌化,并且走的是技术流和创新路线,生存的比较好。深圳的这个圈子处于2021年亚马逊大规模封店之后的艰难转型阶段,有不少买家在那一次打击当中损失上亿,目前不得不放弃铺货路线,转入精品路线。但是转型并不容易,过去的辉煌历史变成了包袱。据我观察,作为跨境电商规模最大的深圳卖家们,普遍日子不太好过。义乌附近的电商公司属于闷声发大财的状态,不过贸易战让这个区域的工厂(制造商)有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恐惧来自美国品牌商的订单转向东南亚或者其它地区,他们普遍开始有了进入亚马逊做自营品牌的行动,不过起步并不顺利。

由于美国本土正在进入后疫情时代,同时经济越来越萧条,表现出了经济危机的特征。我朋友圈有一位资深设计师说纽约曼哈顿岛上的店铺和写字楼大量空置,同时通勤人数估测可能减少了一半。美国专家估计经济要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可能需要2年时间。这意味着接下来的2年对于中国跨境电商这个行业会颇为艰难,挑战重重。

空荡荡的义乌国际商贸城

其次,很多电商电商公司努力本地化,甚至有一些颇具规模的公司已经完全搬到了美国。这个逻辑应该不难理解吧,“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其实已经具体落实了,亚马逊美国站区别对待中美两国的卖家。曾经中国卖家一度占到总量的62%,随后亚马逊开始大面积封店,这个比例在持续下降。由于亚马逊双标对待本土和国外卖家,中国卖家在经营上的难度会大于本土卖家。

一半以上我接触到的中国跨境电商公司(超过10家)已经或者计划在美国开设分公司,20%左右的老板在考虑获得美国绿卡并把公司搬到美国。其实在美国加州长滩这个电商重镇,已经有不少从深圳和其它城市搬过来的中国头部卖家。其中我知道有一个销量超10亿的健身器材公司是从深圳搬迁过去的。

正是这种区别对待驱动中国成功的跨境电商公司正在搬离中国。

第三,中国各大货柜码头空柜堆积如山。

图片来源:网易

有数据显示,中国2023年春季外贸订单总体下降40%,其中传统产品订单下降超过50%。有意思的是越南的出口也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远低于中国。

空柜堆积如山,对应的是出口大减。美国迫使制造行业转移的成效看来颇为成功,东南亚和欧洲承接了中国的订单。作为一个爱逛街的人,我在深圳和其它地方都勤于行脚,到处游玩。深圳一个工厂聚集的地区招聘的职位并不多,厂区的人员也并不算热闹。工厂开始挑人,深圳某工厂甚至直言不招86年以后的工人,引起了网民热议。义乌的商贸城几乎可以说是店比人多,网约车司机说这两年义乌的景气在下降,已经不如往年了。长三角附近聚集了大量年后出来找工作的打工人,但是由于工厂开工不足,很多人滞留在工厂附近的旅馆,有一些人已经离开了。

有一个和我聊天的老板直言,蝴蝶效应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会看到更恶劣的现象。焦虑的老板并不止他一个,可以说是普遍焦虑。

国内对于年龄的歧视挺严重的,35岁成为了年龄的一个分界线。我在湖南遇到的一个面试官对我说,他刚从新加坡毕业进入了一家大公司,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职的公司规模越来越小。我在找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大公司全部不理我。中等公司还会在BOSS直聘上跟我聊几句,但是看到我的年龄之后就不再说话了。

还好,我还是找到了几个工作,所以关心我的朋友不必担心。这一路走来,拓宽了我的见识,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昨天在湖南老家这边,遇上了一个曾经留学海外的老板,拉着我聊了4个多小时,热情非常。我在和这些朋友的交流当中,也学到了他们的东西,增长了我的知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吧。

怎么说呢,我相信中国政府能够处理这个危机,积极发展核心技术,把市场的主导权拿到手;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市场,纾解外销的压力。希望在接下来2年里,这个行业能够平稳度过吧。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夏雨荷

来源:闲儒 顽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