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会观察 > 正文

为什么总有人把不好的东西错发到群里

湖南一个某某办的工作人员,往群里发了一句话,‌‌“……穿着丝袜等我‌‌”,引起轩然大波。

那个群是一个企业的业务群,他在这里应该是甲方的代表。相关人员第一个回应是,‌‌“这是病毒入侵‌‌”。或许他们以前看过新闻,确实有一种病毒叫‌‌“丝袜病毒‌‌”。

昨晚有最新的消息出来,当事人已经报警,说自己的微信被盗了。当地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

微信被盗比病毒入侵看上去更合理,但是经常用微信的人都知道,这个解释也是荒唐的。或许当地有关部门的调查,能够给出更有力的解释——我相信就是发错了,把发给某个具体人的消息,发在了这个群里。

最近几年,似乎每年都会发生几起这样的乌龙事件,给公众提供一些笑料,印象中今年就有过某马院领导往群里发过小视频。

为什么他们总是会犯下这样的‌‌“错误‌‌”?这里我使用了引号,因为对公众来说,这不是‌‌“错误‌‌”,而是某种不良的东西暴露了出来。

一个原因是,体制内有相当部分的人,平常不怎么用微信(我有点羡慕这种状态)。他们可能搞不太清楚朋友圈、私聊、群聊、群聊中@某人、群分组、屏蔽、三日可见、视频号、公众号……的区别。

他们没有被封过号,不知道在微信上发言是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段子说,如果有一个朋友突然不发朋友圈,他一定是考公上岸了。

我认识的为数不多的‌‌“体制内‌‌”或者公务员,都完全不发朋友圈。这是一种自律,也是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他们知道,自己并不是‌‌“自己‌‌”的,而是一种‌‌“组织人‌‌”。

他们不发朋友圈,并不是怕微信封号或者群众监督,而是怕同僚或者上级,从自己的‌‌“日常‌‌”中解读出什么不利的东西。他们是活在现实中,不像我们这些普通人,有一部分人格已经属于‌‌“社交媒体‌‌”。

从里到外,他们都正在变得和普通群众不同。比如,他们的穿着打扮,一种‌‌“厅局风‌‌”,据说很受年轻女孩喜欢,大家都知道这样穿的人,都是有‌‌“身份‌‌”的。而‌‌“身份‌‌”本身就意味着‌‌“不同‌‌”

这形成一个悖论:按照他们说说的,本来应该和群众打成一片,掌握公权力,自带公共属性,本来应该多发言,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但是,他们在社交媒体中却把自己和普通人‌‌“区隔‌‌”开来。

他们可能认为,社交媒体中飘荡的只是话语,只有文件才是现实。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习惯于文件和公文用语,能够从中观察中细微的变化,而对社交媒体这样的‌‌“公共话语‌‌”一无所知。

这让他们失去对现实的感知力,也造成某种撕裂,一部分人按部就班,成为一个‌‌“沉默不语‌‌”的人,而另一部分,生活本身极其狂野——面对公众的沉默和私下的肆无忌惮,集中在一个人身上,有时候就会出现错位或者失控。

我们能感叹什么呢?或许应该感谢他们,不管如何,他们都呈现出真实的一面。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华

来源:张3丰的世界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