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大惊 中共印钞机废了 银行放贷激降9成;中国金融圈炸锅 大陆版雷曼?

大惊 中共印钞机废了 银行放贷激降9成;中国金融圈炸锅 大陆版雷曼?爆雷达到这规模;运动了!最高奖百万 陆医界相互举报掀高潮;惊掉下巴!中国药企销售费占总营收这个比例 公关公司?

中国金融圈雷声四起,恒大、碧桂园、富力、中植系之后,中融信托也暴了,3家上市公司踩上这颗雷,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也都风雨飘摇…。中国版雷曼要来了吗?

中国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断崖式下滑,创近14年新低,“开不动的印钞机”。

2022年,中国有39家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超过50%,人们不禁要问这是医药企业还是公关公司?

中国最大的房地产企业碧桂园半年亏损创纪录,股价一度跌破1港元。

中国版雷曼要来了?中国金融圈炸锅了!爆雷规模或达3500亿,3家上市公司“踩雷”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恒大、碧桂园、富力,房地产企业暴雷一个接着一;中国最大的资产管理集团中植系大厦将倾,中融信托也已出现“暂停兑付”。此外,五矿信托、光大信托、中航,也都风雨飘摇…。

一家企业违约,后继会牵连到一批企业,最终传导银行。中国债务违约、理财产品逾期兑付,正在由点向面蔓延,大有风起云涌之势。

从周四(8月10日)开始,有关于“中融信托产品暂停兑付”的消息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这些传闻在周五(8月11日)进一步升温,甚至声称中融信托所涉及的产品规模高达6000亿元,并且对多家其他信托公司也产生了影响。

周五,一段聊天记录让金融圈陷入了恐慌,大家都在寻找名为“刘宇轩”的人。光大信托和五矿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也也作出了紧急回应。

就在多家信托公司辟谣有关传闻的同时,多家上市公司也纷纷发布了关于信托产品逾期兑付的提示性公告,而这些涉事产品均与中融信托有关。根据财联社记者的统计,目前已经至少有咸亨国际、金博股份、南都物业等三家公司公开表示,他们曾投资中融信托的产品并出现了兑付逾期情况。

一位前大唐财富员工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据其了解目前涉及到四大财富公司发行的特定企业的相关定融产品已暂停兑付,四大财富销售的中融信托组合投资类产品也暂停兑付。自营渠道上,中融信托财富中心销售的部分组合投资类产品停止募集停止兑付。另外还有一部分现金管理计划产品,因为涉及巨额赎回条款,暂停赎回。

“目前仅四大财富渠道售出的产品中,定融‘暴雷’规模大概2500亿,浮动10%;信托‘暴雷’规模大概1000亿,浮动10%。以上均不包括中融信托财富中心的产品。”

劝劝身边亲朋好友,如谁还有钱放在理财,抓紧拿出来吧,迟早的事。

“开不动的印钞机”:7月份人民币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断崖式下滑,创近14年新低

阿波罗网林亿报道/中共央行周五(8月11日)发布7月份的金融数据,其中7月份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282亿元,月底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8.9%,同时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0.7%。

美国《华尔街日报》在报道中指出,这四大数据全线回落,尤其是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更是断崖式下滑。其中,7月份新增贷款还创出2009年11月以后的新低,社融增量创2016年7月以后的新低。

报道分析说,7月份贷款和社融增量下滑严重,与6月份这两项数据回暖有关,但同时也印证了二、三季度经济复苏乏力的现状。

大数据专家蛮族勇士在推特分析称,这组数据让整个金融圈都措手不及。金融冰冻,钱想借都借不出去,这种现象,就叫做“开不动的印钞机”。

在7月份的各分项数据里,唯有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的新增融资数据亮眼。考虑到企业债里的绝大部分都是国企债券和城投平台公司债券,所以,政府债务,成为了7月份推动印钞机的唯一动力。

分贷款部门来看,7月住户贷款减少200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正增1217亿元。其中,短期、中长期贷款分别减少1335亿元、672亿元。

数据显示,七月份的家庭贷款(主要是房贷)从六月份的9639亿骤减2007亿元。当月的企业贷款业从六月份的2.28万亿元猛跌至2378亿元。

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同比多减1.1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同比多减约47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M2与M1同时下降,两者的剪刀差走扩至8.4个百分点,为今年年内新高。这或意味着宽货币向稳增长的传导不畅。

华金证券经济学家罗云峰表示:“不良的贷款数据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疲软。在企业不需要钱的时候强迫它们借钱是不好的。”

凯投宏观在给客户的一份报告中表示:“7月份中国银行贷款增速跌至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广义信贷增速则跌至历史新低。”“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将进一步降息(最早将于下周二),政府债券发行量将激增,但除非企业和家庭信心出现更广泛的改善,否则这可能不会大幅提升信贷增长。”

彭博社引用法国兴业银行驻香港的首席亚洲宏观策略师常基龙(Kiyong Seong)的话说,“这个消息非常令人失望,它证明了中国经济复苏依然非常脆弱。”他表示,中国央行近期再次降息的概率显著增加。

医界相互举报掀恐慌潮,中国现文革式反腐

中国医药反腐运动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医药界人人自危。根据已经公布的消息,今年以来,至少超过150位医院院长或书记被查。

湖南医疗界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李女士周五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说,中纪委进驻医疗系统后,医院一片紧张,有医院要求医生或专家退还讲座的酬劳:“有些就很严苛,要你之前收的讲课费都退出来。现在作好退钱的准备。比如,医生、专家,那些医药公司曾邀请很多主任专家去给下面的小医院医生去讲课,或者学术交流。主办方会付劳务费。他们(政府)现在矫枉过正,一旦要做什么,不是‘极左’就是极右。”

有网民留言写道,最近医疗界好不热闹,医务人员举报领导,患者举报医生、医药代表举报医生,医生家属举报医药代表。此前8月1日,上海正式施行《举报奖励实施办法》最低奖励金额分别为5000元,上限为100万元。

中国医药行业相互举报成风,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公布奖励举报人办法,上限一百万元。(网络截图/古亭提供)

湖南省长沙市由中国国家卫健委直接管理的湘雅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孟婕近日被该科9名同事实名举报,指她允许没有相关资格的学生独自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等医疗活动,导致两名病人死亡。

另据央广网常州8月10日消息,网传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朱某兰被查,家中查出1.5亿元,包括4000万现金、20套房子、30斤黄金。

江苏宜兴时事评论人士张建平对自由亚洲电台表示,:“能不能取消官员的医疗特供,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看到教育培训行业在反腐败之后,一地鸡毛。我们不希望医疗行业反腐之后又是一地鸡毛。”

阿波罗网评论员杨旭表示,医药界的反腐除了割韭菜,充实地方政府腰包外,中共还能收获政治上的红利,让普通百姓在对经济失望的同时,在医疗上获得一丝安慰。此外,也会沦为医药卫生领域官员打击异己的工具。

运动式反腐不可能长久,医药疗产业化带来的问题还会再现,关键是人心变坏了,利益输送是不可能杜绝的。

中国医药企业的销售费用令人惊掉下巴,这是公关公司吗?

在中国做生意、开公司靠的是关系,中国医药企业2022年的销售费用很好的佐证了这一点。

据财联社统计发现,以2022年的数据为例,销售费用超过10亿元的上市医药公司有89家,销售费用超过50亿元的公司有10家,他们分别是上海医药、复星医药、步长制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百济神州、白云山、国药一致、大参林、华润三九。这其中又以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最高,这家公司2022年的销售费用高达140余亿元。

表1:2022年销售费用居于前20的上市医药公司

从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这一维度来看,有39家上市公司的这一数据超过50%。其中居于前三的都是科创板上市医药股,亚虹医药由于2022年的营业收入只有2.61万元,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55894%。

注:2022年销售费占总营收超过50%的上市医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销售费用占总营收比例超过50%的公司中,奥赛康、甘李药业、百济神州、誉衡药业、西藏药业、一品红、九典制药、步长制药等相关公司2022年的销售费用均超过了10亿元。

高粱当武器,美国智库建议成立经济北约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贸易数据分析显示,中国在400多项商品上对美国及其盟友的进口依赖度达到或超过70%。

这一分析指出,这400多项商品每年的贸易价值为470亿美元,而中国缺乏相应的国产替代品。例如:中国进口的用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银粉几乎全部来自日本、美国和韩国;就连中国进口用于酿造传统白酒的高粱,也有近三分之二来自美国。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亚洲部高级副总裁车维德说,应针对中国的经济威胁行为,建立一个类似于北约的经济联盟,对联盟任何成员国的攻击都视同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

碧桂园半年亏损创纪录,股价一度跌破1港元

碧桂园是中国最大的房企之一。该公司警告说,今年前6个月将出现数十亿美元的创纪录亏损。

总部位于广东的碧桂园预计,2023年上半年净亏损可能高达550亿人民币(约76.3亿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9.1亿人民币(约2.65亿美元)。

该消息公布后,碧桂园的股价在周五(8月11日)盘中一度跌破1港元,跌至0.9港元的低点。这使该公司延续了连续8个交易日下跌的跌势,其中包括8月8日暴跌14.3%。

总体来说,碧桂园股价今年以来已累计下跌65%。

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吴莉亚

来源:阿波罗网林亿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