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基辛格:政治生涯毁誉参半,何以赢得政坛崇高地位?

作者:

被奉为“中国人民老朋友”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前日逝世,享年100岁。这位百岁政坛老人以促成中美破冰而闻名,身兼外交家、国际政治理论家等多重身份,今年大寿连场私人宴会,重量级宾客如云,足见其难以动摇的政坛地位。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 Stephen M. Walt当时回顾基辛格一生,却讽刺他谈不上有丰功伟业,在学术上也乏善可陈,究竟什么为他带来超然声誉和地位?

无可否认的是,基辛格人生充满传奇色彩,由逃离纳粹德国的难民,最终在美国政坛攀上高峰,近70年间持续左右美国的外交政策。崇拜者把他视作美国最伟大的战略思想家,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和国会图书馆奖学金、以及几所大学的赞助教席与研究中心,都是以基辛格冠名,更不用提他名下的顾问公司。然而 Walt提醒,就算基辛格如何被高举成外交政策思想家,他的职业生涯都有名过其实之嫌。

毁誉参半的从政生涯

基辛格职业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1954至1969年间在哈佛大学担任学者,期间出版若干书籍和文章,但相对后来投身政坛,其学术影响力相对较少。第二是最具影响力的阶段,他担任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以及担任尼克逊与继任人福特(Gerald Ford)的国务卿,此时对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使他能够在历史留名。

1973年基辛格(右)获尼克逊(左)提拔为国务卿,同时获颁发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基辛格确有重大的贡献,但极具争议的决策也不在少数。他促成美苏关系缓和,引领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又促成中东展开和平谈判。然而,基辛格支持越战,到后来几乎肯定美国再无胜算,但他有份参与的决定却延长了战事;他又批准1973年对智利民选政府发动政变,以及秘密轰炸柬埔寨,令越战战线扩大,意外令赤柬得势上台,这同样受到人权组织与历史学家猛烈批评。

第三阶段时间最长,他离开政府成立顾问公司 Kissinger Associates,专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战略建议,他身兼作家、评论家和政坛老前辈的多重身份。虽然此阶段出版不少书籍,但除了三卷回忆录留下详实历史记录外,最具野心的论著“大外交”(Diplomacy)和“世界秩序”(World Order),内容详尽而深入,但都谈不上有突破或重大学术贡献,

创顾问公司存明显利益冲突

这个阶段的最大问题,可能来自顾问公司本身。美国外交政策学者 Matthew Duss就批评,基辛格最先把公职服务取得的经验、人脉与影响力,转化为有利可图的顾问服务,当中利益冲突昭然若揭——特别是前高官通常继续公开就外交政策发言,有的甚至再次出任公职,但根本没有制度监察他们的政策意见,是否建基于提高或维护私人公司收入。偏偏基辛格立下了先例,让很多高官在下台后加以仿效,以自己的名义开设公司图利。

事实上,此阶段基辛格提出过众多别具争议的政策建议,如支持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有人会怪责他鼓励扩大北约范围,但最为人诟病的,就是无视美国帮助中国崛起,将会扶植出巨大竞争对手,他在2011年出版的“论中国”(On China)中,在在因为这个盲点而得出自相矛盾的结论。

Walt强调,基辛格绝非一无是处,亦没有政治家可以万无一失,但将他奉为“美国最伟大战略家”的说法,却显然与其毁誉参半的政绩、缺少学术贡献的事实不符。文章认为,其声誉是取决于他的长寿,相比其他政坛老手,基辛格有更长时间在世维护自身的政坛声望,而他背后有极其庞大的政商界人脉关系。

如果有任何人想在外交界取得成就,批判基辛格绝不是聪明的策略,因为他在政坛实在有太多的朋友,其影响力愈大,就愈多有野心的政策专家尝试取悦他,而不是质疑他的智慧,间接使得所有人都共同造就他不可动摇的声誉地位。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广松

来源:CUP媒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