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郑杰忆:梵蒂冈想要一间办公室 北京对台启动外交攻势

作者:
为了打击台湾完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敢于冒险的习近平可能豪赌梵蒂冈牌,尤其年迈的教宗方济各展现难得的善意与开放。设置办公室的齿轮卡在中国,如今开始转动,显示中国的态度逐渐松动。郗士说,“在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新任总统的就职演说表达不满后,再给台北一点警讯,让新政府知道,中共握有许多为难台湾的工具,与梵蒂冈的外交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仅仅是开始。”

教廷公使在1951年被中共驱逐出境后,梵蒂冈念念不忘要“重返神州”。(美联社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希望在中国有稳固的存在。”教廷国务卿帕洛林(Pietro Parolin)接着说,“即使一开始不是宗座代表或圣座使馆的形式,还是可以深化我们的接触。”

梵蒂冈想要一间办公室

梵蒂冈与北京在2018年签署为期两年的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分别在2020年和2022年续约,在今年10月到期前,5月20和21日在米兰和罗马举办两场“上海教务会议百年纪念大会”为再次续约营造气氛。帕洛林对于续约乐观其成,并坦率流露对于在中国设立办公室的渴望。

教廷公使在1951年被中共驱逐出境后,梵蒂冈念念不忘要“重返神州”。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梵、中在2018年签署协议时,被视为教廷外交“第二管道”的天主教圣艾智德团体(Comunità di Sant’Egidio)就建议,应有一名梵蒂冈代表常驻北京,协助征询调查合适的主教人选。帕洛林去年受访时也说:“教廷在中国开设一个常设联络处极为有益,这不仅有助于与当局对话,也协助中国教会内部和解、迈向正常化发展。”

然而,直到今年4月,多位熟悉中梵关系的专家向笔者表示,中共无意商讨这个议题,“连‘不’也没说,而是彻底忽略。”其中一名专家说。

梵蒂冈希望在中国开设办公室并非新闻,但帕洛林日前的发言,让长期观察中互动的专家都嗅到特殊氛围。“或许中国开始改变主意了,”第一位访问教宗方济各谈论中国议题的汉学家郗士(Francesco Sisci)接着解释,北京长期漠视这个议题,但这一次帕洛林发言后,很快有中国媒体跟进报导, 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也没有否认。

北京启动外交的齿轮

教宗方济各在2013年上任后,对中国积极展开攻势,终于敲开一道门缝,许多人解读北京与梵蒂冈互动是为了夺取台湾在欧洲的最后一个邦交国。出乎意料的是,双方重启对话后,北京在多轮会晤中从未提及台湾问题,即使在2022年裴洛西访台掀起两岸轩然大波,教廷以为中共会在见面时打出台湾牌,但依旧不动声色。

停摆多时的齿轮很可能慢慢重新启动了。专业外交官出身的帕洛林向来字句斟酌,他一再明言希望设置办公室,说明这是教廷目前的首要目标,还提及可能方案与弹性作法,显示双方有合作的迹象。

不过,梵蒂冈与中国建交仍是漫漫长路。梵中关系还涉及中国内部宗教的“灵魂之争”,在中共唯物主义与习近平的集权专制下,部分专家认为,中共难以突破心防接受教廷大使在境内探访教徒,施展应有的权限。

梵蒂冈与中国建交仍是漫漫长路。图为浙江省永嘉县的天主教堂2015年7月挂白布条,抗议当局要求将十字架卸下。(美联社)

与中国经验类似的越南在1975年与教廷断绝往来,1990年代双方重新接触,但直到了2011年才有非常驻的宗座代表巡视,在2023年底才有第一位常驻宗座代表。占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一的天主教徒在中国更加势单力薄,而北京以大国自居,不愿穿越南模式“小鞋”,经常要求更多让步。但为了打击台湾完成“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敢于冒险的习近平可能豪赌梵蒂冈牌,尤其年迈的教宗方济各展现难得的善意与开放。

设置办公室的齿轮卡在中国,如今开始转动,显示中国的态度逐渐松动。郗士说,“在 中共外交部长王毅对新任总统的就职演说表达不满后,再给台北一点警讯,让新政府知道,中共握有许多为难台湾的工具,与梵蒂冈的外交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仅仅是开始。”

对台湾“维持现状”

面对梵蒂冈希望在中国设立办公室的发展,台湾外交部一如往常,表示台梵邦谊深厚,并提到教宗方济各指派教廷驻菲律宾大使布朗总主教(Archbishop Charles John Brown)担任特使,参加赖清德的总统就职典礼。环境部政务次长施文真也在5月中出席教廷宗座科学院的“从气候危机到气候韧性”国际研讨会,并获教宗接见。

前副总统陈建仁于2022年担任总统特使,赴梵蒂冈出席先教宗若望保禄一世荣列真福品大典。(资料照/取自陈建仁脸书)

梵蒂冈一边对台湾“维持现状”继续往来,一边则与北京“同道偕行”(Synodality),延伸普世教会共融、共议的精神,希望彼此聆听一起往前迈步,化解双方歧异和历史恩怨。天主教在欧洲开枝散叶后,随着西方列强抵达中国时,沾染了殖民主义色彩,梵蒂冈记取教训,愿意依民情风俗推动在地化。然而,习近平鼓吹的宗教中国化,恐怕沦为“中共化”。

中共更担心天主教徒爱教,就忘了爱国。“服从教宗无碍于爱国,甚至更能激发爱国心。”帕洛林在研讨会上引述一百年前负责筹办上海教务会议的总主教刚恒毅(Celso Costantini)的话。刚恒毅是中国与教廷建交前的第一任宗座代表,虽不属于外交体系,但他为中国天主教的在地化奠下根基,1926年,教宗庇护十一世亲自在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祝圣首批六位中国籍主教。

事隔百年,教廷仍为中国的主教问题费尽心思,手无寸铁的蕞尔小国与强悍的北京政权贴身博弈,身段灵活见招拆招,绞尽脑汁安排活动,翻箱倒柜找出历史渊源铺陈对话之道。台湾也需要外交智慧,在地缘政治的风尖浪头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作者为罗马Sapienza大学社会学博士,教育部公费留学生,曾任中央社驻义记者,现为独立记者。翻译《锐实力制造机:中国在台湾、香港、印太地区的影响力操作与中心边陲拉锯战》(2022,左岸文化)。个人网页《地中海艳阳》。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李安达

来源:上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国 放眼世界 魂系中华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