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台湾在外交与安全领域取得罕见且重要的突破。副总统萧美琴应“对中国政策跨国议会联盟”(IPAC)邀请,在外交部长林佳龙陪同下,于七日前往布鲁塞尔出席IPAC欧洲议会年会。此次台湾首次以“会员国”地位参会,副元首更直接登上欧洲议会殿堂,是近年来台湾高级别官员访问非邦交国的重大进展。同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众议院明确表示,“台湾有事”若牵涉对方武力行为,将可能构成日本安保法制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日本自卫队可因此行使集体自卫权。高市公开呼应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名言:“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萧美琴此行受到国际媒体高度关注。《路透》形容为台湾大胆扩展欧洲关系的“积极一步”;《美联社》也指出台湾副总统在跨国议会发表演讲,凸显“民主国家绝不孤单”。IPAC涵盖全球四十多个国家与区域议会,共三百位议员参与,是对北京政策最明确的跨国民主倡议之一。萧美琴在演讲中强调台湾民主活力、经济能量与国际合作的重要角色,并指出台湾正因应中国胁迫,加强国防投资与社会韧性。一位现场参与者形容其表现“虽不张扬,却温柔而坚强”。
由于此为首次以正式身份受邀,且需避开中共干扰,此行筹备超过一个月,全程高度保密。台湾外交团队进行多轮协商与安排,获得多国协助,最终促成成行。甚至连副总统本人原先都以为仅能视讯参与,直到最后阶段才被告知要以“神秘嘉宾”方式亲赴欧洲议会现场。
这项外交突破也延伸至前总统蔡英文昨日在“柏林自由会议”发表的演说,推动台湾与德国及欧洲民主国家深化合作。欧洲各国确实在地缘政治新格局中,更加重视台海安全。如欧洲绿党前主席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指出,过去六年欧台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欧洲已深切意识到台湾安全与自身利益密不可分。
台欧关系的升温,既来自欧洲的实际感受,也来自台湾长期的主动外交布局。台湾派驻欧盟、德国、法国、芬兰等代表皆表现亮眼;林佳龙就任外交部长以来,已四度访问欧洲。萧美琴踏上欧洲议会,是台湾人民与外交系统共同努力的成果。
与之相反,中共对萧美琴此行显得格外焦躁,指责欧盟“违反一中原则”、破坏政治互信,表达“强烈愤慨、坚决反对”。台湾内部亦有部分蓝营立委唱和,将此形容为“民进党政治表演秀”或“外交冒进”;更有人在网路造谣称台湾捐八十亿欧元换取演讲,却引用子虚乌有的“法国BBC”,闹出国际笑话。
与此同时,日本对台湾的支持动作不断。高市早苗不仅在APEC期间与台湾代表林信义会面,并两度公开合照,明确称林信义为“台湾总统府资政”,强调日台合作与台海和平的重要性。其内阁成员也接连发声: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重申台海和平攸关日本国安,外务大臣茂木敏充则指出高市与林信义会面并不违反日本现行立场,反驳中共抗议。
台湾的民主价值、经贸实力与区域安全角色,正获得越来越多国家重视。美国前众议院议长裴洛西也是台湾的重要友人。她于2022年8月访台后,中共恼羞发动围台军演。对于批评,她在2023年接受BBC访问时回应,不在乎这些“琐碎批评者”,强调支持台湾至关重要。
萧美琴此次演讲以“台湾是世界在动荡变局中可信赖的伙伴”为题,返国后强调要让世界看见台湾的志气。面对中共持续打压,台湾内部仍有少数人认同普亭不是独裁者、甚至祭拜中共匪谍,混淆敌我、削弱国际支持。当前国际形势关键,台湾更需一致对外,杜绝内部让台湾“漏气”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