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新闻 > 大陆 >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这几天看新闻的时候,看到了几条励志新闻。

第一条新闻,就是这条: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这条新闻表示,浙江的一对夫妇,开了一家网红餐馆,年入三十五亿,而且这对夫妇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就多次冲刺IPO,可谓是屡败屡战。

今年,他们又一次站在了港交所门外,再度递交了上市申请。一对小夫妻,年入三十五亿,还是如此屡败屡战,那么优秀的人还那么努力,这是多么励志的一个案例啊!

可当这个新闻出来后,评论区突然就翻车了。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看得出,现在的网友们对这类励志新闻,已经非常不感冒了。

第二条励志新闻,就是这个: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这条新闻表示,一个年轻的00后小伙子,通过养蟋蟀,年入800万,他的这些蟋蟀卖出去不仅可以做成小吃,而且还能做成珍贵的药材。

而当这个新闻报出来后,评论区全都是这样的一副景象: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是的,养蟋蟀年入800万也没有吸引力了,所以评论区也翻车了。

第三条新闻,是这个: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这条新闻,说的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美女,是某名牌大学的核工程计算物理实验室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她加入了某著名单位,为我们的核事业贡献了她自己的力量。

但是当这条新闻报出来后,这位美女的信息,就被扒出来了。据传,这位美女,是一个“学术妲己”,学术水平非常水,而且据传她本科学的是不想干专业,后面就通过特长生加分进入名牌大学读研究生,而读研后,她竟然转入了核物理专业,从其他专业转入核物理专业,很多人就表示这非常匪夷所思。而且还有人透露,她的现任丈夫,就是她对口专业研究所的副所长……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而当这些信息被爆出来后,让她当优秀代表出来演讲的某名牌大学沉默了——让她当优秀代表发言的时候大张旗鼓,被公众爆出有问题后立刻沉默,这让一些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是的,一条非常励志的“颜值与智慧并存”的新闻,也翻车了。

第四条新闻,是这个: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新闻表示,一个女孩,到北冰洋捕蟹,月入13万。她在北冰洋工作的日子里,不仅能看到北冰洋的日落,还能拿到丰厚的报酬。

而这条新闻出来后,评论区的各路大神也纷纷出来留言了:

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四条新闻,全翻车了……

是的,四条励志新闻,估计报道这些新闻的媒体都本以为能引导网友们多往励志方向想的,结果呢,网友们全部都不吃这一套了,所以四条新闻的评论区,全部都翻车了。

为什么这四条新闻,评论区全都翻车了呢?

因为其实当你仔细想一下这四条新闻背后的细节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很多细节压根不是我们普通人能想象得到的。

例如第一条新闻,媒体只告诉你一对夫妇年入三十五亿还四次冲击IPO非常励志,但是他们没有告诉你的是,为什么这对夫妇多次冲击IPO都失败了?是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务、管理出了问题?是不是因为竞争压力过大?是不是因为财务压力过大?是不是因为负债亏损严重?这些媒体统统没有告诉我们。

再如第二条新闻,媒体只告诉我们00后年轻人养蟋蟀年入百万,但是他们没告诉我们的是,这个年轻人养那么多蟋蟀,到底是怎么销售出去的?普通人能有这种销售渠道吗?而且养蟋蟀的场地、环境、温度湿度、清洁卫生、防病虫害、市场风险,对饲养者要求都极高,如果普通人跟进了,他们能承受得起这些风险吗?

还有第三条新闻,媒体只告诉我们,一个美女硕士生毕业后进入核研究所工作,为我们的核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很励志,但是他们没告诉我们的是,这个美女,她的背景到底如何?她到底是如何能通过特长生身份转入核物理专业的?她够优秀吗?普通人能做到这种“励志”吗?

还有第四条新闻,媒体只告诉我们,一个女生去北冰洋捕蟹可以月入十三万,但是他们没告诉我们的是,去北冰洋捕蟹条件有多恶劣,也不会告诉你出海后极寒、巨浪是家常便饭,更不会告诉你捕蟹是纯体力劳动,工作不分昼夜,上笼了就得干活。而且捕蟹船更不会因为你不适就回港,而且更要命的是在公海工作,你压根不敢想会发生什么……

如今的一些媒体,他们只管告诉读者们一些新闻是多么多么的励志,一些案例是多么多么的积极向上,但是他们从不告诉我们,一些新闻和案例背后的心酸到底如何。

一些媒体,他们一直在制造一种信息不透明的环境,选择性地把信息提供给读者。

不仅一些媒体这么做,有时候一些公司,一些机构,一些社会组织也这么做。

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做呢?

因为目前社会上,一种很流行的管理方式,就是利用

“信息不透明”作为一种管理方式。而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多时候,是可以让一个公司、机构或者社会组织变得更稳定的。

例如一些团队的领导,他在招手下的时候,他一般不会挑选太聪明的,因为太聪明的人什么都懂,这时候他们就不好管理了。

而且当你让一个什么都懂的人当你手下的时候,因为他什么都懂,你和他没有信息差了,这时候他们就会权衡利弊,然后对你的安排挑三拣四,而且有时候他们懂多了之后,他们还会直接挖走你的手下出去单干,这时候你就十分被动。

所以,目前的一种很流行的管理方式就是,适当给下面的人制造一种信息不透明的环境,让聪明人的人聪明不起来,而蠢的人也能听话,这样你的团队就能够保持稳定与平衡了。

保持信息不透明,让下面的员工保持在一种聪明与愚蠢之间的平衡态,这就是一些公司或者机构常用的管理方式。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问了——既然聪明人不好管理,那直接选蠢人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搞什么信息不透明的环境呢?

直接选蠢人,也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下面的人都是蠢人的话,你说什么他们都会信,这也是很致命的。

例如当你在聊天的时候,你无意中说了一句“我们今年业绩不好,都是竞争对手搞鬼把订单都抢走了”的时候,这时一些太蠢的手下,如果真的因此而愤怒,然后跑到竞争对手的公司门口把他们老总堵到角落,然后死揍他们老总的时候,这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要命了……

所以,如何才能让手下在“聪明”与“愚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这就是目前很多公司都在思考的问题……

编辑:方寻😎日期:07-03
来源:麦杰逊
新闻 翻车
中国百姓开始遭大罪!中共最新限制规定上路(图) 2025-09-06
北京阅兵 “突然飞过来一只黑天鹅 很震撼” 2025-09-05
不吉利征兆?中共阅兵时 母鸡不下蛋竟“打鸣” 2025-09-06
文革复辟!湖北安徽2网民仅因批评阅兵就被拘留(组图) 2025-09-05
北京号召捐款救水灾 评论区被“杨兰兰”洗版(图) 2025-08-12
青岛卫健委宣传86岁护士仍在岗 舆论翻车后删文(组图) 2025-05-29
中国特色新闻发言: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2025-05-08
直播巨头卖课翻车:花15万上课,只卖了4000 元 2025-03-29
中共战狼X上逞凶 遭外国网友轮爆 2025-03-05
70岁陈佩斯拄拐杖现身 开电动三轮车2次翻进水沟(图) 2024-10-11
上官乱:谷爱凌终于翻车了 2024-08-27
中共最害怕的一幕出现了!网友:网管去睡觉了【阿波罗网报道】 2024-05-10
网海拾贝:美国600亿援乌法案通过后,如何影响俄乌战局?(图) 2024-04-25
墙外文摘:中共官媒的取巧与“翻车 2024-04-08
各地意外频传 广西中巴车侧翻至少13死伤(图) 2024-03-23
柴静:从蒙昧中睁开眼睛 2024-02-27
丢人现眼!《中新社》煽情视频被戳穿破绽遭炮轰【阿波罗网报道】 2024-02-11
这几天的新闻充满了荒诞(组图) 2024-01-29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