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检留置黑幕超想象 中国企业家遭遇后密集轻生
示意图。(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近期,中国多名企业家自杀的悲剧,令了中共纪检系统“留置”制度再次引发关注
据中国媒体报导,今年目前为止,已有4名家居家装行业企业家相继自杀身亡,时间分别为4月16日、6月2日、7月17日和7月27日。这四人均年逾五旬,正值事业巅峰期,且均在所谓“留置”获释之后自杀。
最新一例为湖北前首富、北京居然智家董事长汪林朋,他于7月23日获释后仅四日,即从总部大厦跳楼身亡。
留置制度下的连环悲剧
据媒体报导,广州知名企业家、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西子电梯总裁刘文超,绍兴金点子纺织董事长毕光钧,以及汪林朋4人今年以来在留置期间接受纪委调查,获释后迅速选择结束生命。目前,针对这些公司的调查仍在进行中。公开信息显示,还有数名家居行业人士被留置,但细节不祥。
一般情况下,中纪委的调查和处分对象主要是中共党员。但自2018年《国家监察法》颁布后,其权限显著扩大,涵盖了中国社会的多个领域,包括非党员企业家。
中纪委运用的留置制度允许该机构绕过司法体系,将被调查对象秘密拘押长达6个月或更久。
留置制度于2018年3月实施,仅一个半月后,即发生首例已知酷刑致死事件。
2018年4月9日,45岁司机陈勇被福建省监察委员会留置,仅因其前上司涉案而被牵连。5月5日,陈勇在讯问中突然倒下,晚间宣告死亡。家属描述其遗体脸部扭曲、胸口塌陷、腰部青紫,但当局拒绝提供讯问录像。财新网最初报导了此案,但很快被删除。
据人权组织“保护卫士”(Safeguard Defenders)的报导,在留置这种与外界隔绝的单独关押制度下,酷刑现象十分普遍。在此期间,被留置者无法获得律师协助,也无外部监督。而国际法将这种强迫失踪和单独关押视为酷刑。
经济下行后中纪委对民营企业家的调查日益加剧
2023年至2025年,企业家留置案例频发。2023年,约78名A股上市公司董事长或实控人遭立案调查或处罚,多人被留置。
2024年,中纪委的纪律调查数量增长了40%,共有3.8万人被正式留置,使用率较2023年上升至少46%。其中,金融行业1.7万人、国有企业9.4万人、制药行业6万人受到处分。留置比例平均约4.33%,但针对企业家群体的压力尤为明显。一份报告显示106名上市公司高管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其中近60%被立案或留置。
2025年上半年,至少19名企业家被留置。8月中旬短短数日内,至少五人被留置:达梦数据总经理皮宇、科思科技董事刘建德、熙菱信息总经理岳亚梅、国泰环保董事长陈柏校,以及达梦数据另一高管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