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行发布中期业绩报告 不良贷款暴增净利差创新低
位于北京的中国人民银行总部。(MARK RALSTON/AFP via Getty Images)
中国六大国有银行近日相继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各大行的多项业务表现继续恶化,不良贷款金额暴增,消费信贷违约率继续上升,净利差创下历史新低,显示中国金融系统面临的压力继续加大。
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截至8月29日,这几家银行都已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
综合这六大银行发布的公告,2025年上半年,各大行虽然在营收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不良贷款余额与去年末相比均有大幅上升,尤其房地产行业、个人经营贷款及消费贷款,发生不良的比率有明显的增加。
其中,农行、邮储银行和交行实现了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工行、建行、中行则是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净利润同比下降,其降幅分别是1.4%、1.37%及0.85%。
在资产质量方面,截至今年6月30日,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与去年年末相比分别增加了206.47亿元、196.21亿元、191.10亿元和158.75亿元。在不良贷款率方面,六大银行虽然整体上不良率同比有所收窄,但个人住房贷款和零售贷款的不良率持续恶化。
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受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存款期限结构变动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下,六大银行的净息差继续集体走低。
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工行年化净利息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16%和1.30%,同比分别下降8个基点和13个基点;农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32%,净利差为1.20%,同比分别下降13个和10个基点;中国银行净息差1.26%,较去年同期下降18个基点;建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40%,同比下降14个基点;交行净利息收益率1.21%,同比下降8个基点;邮储银行6月末净利息收益率为1.70%,同比下降21个基点,为六大行中的最大降幅。
针对中国几大国有银行今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英国《金融时报》引述穆迪(Moody’s)副总裁兼高级信贷主管 Nicholas Zhu的分析指出,对这些银行而言,过去被视为风险缓冲和高品质业务的房贷和零售债务,现在却显示出比企业贷款更高的风险,这是一种结构性逆转,对整个产业来说是个令人担忧的现象。
Zhu表示:“房地产市场衰退和消费支出紧缩,正在重塑银行的信贷需求与品质。”他更进一步表示,随着更多信用良好的消费者不愿借款,银行留下的活跃借款人群体的风险更高。
摩根士丹利(MS-US)分析师 Richard Xu则指出,在风险增加的情况下,中国的各大银行正缩减新贷款业务,“该产业不可能再复制过去零售贷款每年30%的成长,这种激进的推动已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只会累积更多风险。”
《金融时报》表示,在通缩的压力笼罩下,中国经济受到了冲击。同时,房地产危机重创消费者信心,而大部分家庭财富皆集中在房产上。“尽管政府试图透过鼓励借贷来刺激消费和对抗通缩,但信贷需求依然疲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