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纸面财富”崩塌?比房子卖不动更担忧的3件事,已经悄悄在城市蔓延
昨天晚上和几个中介朋友吃饭,其中一人吐槽,“上个星期就约了俩客户,还都只看200万以下的二手房”。
另外一个朋友说,实际的数据更让人心凉——2025年7月,六大城市的房产成交量比去年同期大跌了29%。现在新房子一个季度卖掉的,还不如去年旺季一个月卖的多。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房子卖不动,其实只是表面现象,真正更令人担忧的3件事,已经悄悄在城市蔓延。
.01
当“纸面财富”崩塌,预售屋解约潮背后的家庭财务危机
数月来,全国各地开发商几乎都加入了“买房送装修、送车位”类似的变相促销活动中,照理来说,100万的房子送15万的车位,相当于打了85折,已经很优惠了。然而很多人手上真的是资金紧张了——
今年前5个月,很多人连预售的新房都退订了,退单量比去年同期暴增60%。
我认知一个在某科技公司上班的哥们,三年前冲着高薪买了套预售房。那时他还说“月供4万小意思”,结果上个月就默默去退了房。他说:“公司奖金砍了,老婆又失业,再供房真要喝西北风了。”
更麻烦的是,退订的人一多,开发商收不到首付,资金周转就更困难。而银行那边贷款审批也更严了,房贷增速降到了7.38%,是18个月以来最低的。这些问题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后可能拖累整个经济链。
.02
中产消失的骨牌效应,正在改写楼市消费图谱
以前的成交数据里,千万的二手房很普遍。如今呢?最近一组成交数据,真的让人大吃一惊,大城市成交的多是“廉价房”——
广州200万以下的二手房占了总成交的46%,南京更是高达58%。就连上海,300万以内的房子都占到45%。
中产换房改善?真的越来越不现实了。
比如说,你想换套300万的房?得先把自己现在住的“老破小”降价两成卖掉。这么一折腾,每月月供可能从7000涨到1万2。
听一个专门做贷款的朋友透露:“去年想贷款换房的改善群直接减少了37%,反而是科技公司员工来借钱的多了两倍。”
当中产都开始收紧钱袋子,消费降级,受影响的又岂止是房市?
.03
不动产的价值逻辑,正在经历一场静默革命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那些大型保险资金早已悄悄转向了:2025年上半年,他们对不动产的投资增加了40%,但钱不是进入了普通商品房,而且投到了物流园、长租公寓这类能稳定收租的项目。
北京五环外放开限购,表面是鼓励买房,其实恰恰就暴露了重大转向:现在真正的刚需都在郊区,市中心高价房反而难卖。今年前7个月,北京八成的成交都在五环外,这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一位做投资的朋友跟我聊天时感叹:“现在谁还指望房价暴涨?能稳定收租4%–5%的资产才是真香。”
可见,大家的思路已经变了,以前买房的目的是为了升值,现在更看重的是能不能长期收租。
写在最后
昨晚上一个炒房的朋友说,“现在的网约车队伍里,怕是50%都是之前干房产的”。
不得不说,这一波退房潮之下,很多家庭都陷入了财务吃紧、中产购买力下降,以及整个投资逻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
这三股力量,正在不动声色地改变市场的走向。
也难怪!当上海的工程师用公司股票买房,普通家庭为了省利息甘愿住在20年的老小区时,发生改变的又何止是房市?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剧本,都在重新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