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评论 > 惊人之语 >

张3丰:被吞噬的年轻人:叫“溺亡”就会好受一点?

东北大学6名学生,到中国黄金在内蒙古的乌奴格吐山选矿厂实习,不幸坠入浮选槽,通报称,他们全部“溺亡”。

这是不幸的事件。人们为年轻人生命的骤然消逝感到痛心。很明显,在这么遥远的矿里,如果是6个工人“溺亡”,就是一个普通的事故,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了。

中国黄金在昨日深夜发出通报,本想蒙混过关,没想到还是没有逃脱网友的审视:那不是“溺亡”——好像不小心掉到水里一样,那是各种化学药剂、矿浆……而且还是高温。

没有看到一张现场图片,也没有看到媒体报道披露细节,但是人们已经仿佛能感受到切身的疼痛。那6个活生生的人,在死前遭遇的可能是2025年最可怕的痛苦。

最近的“通报”,不管是铅中毒、自来水污染还是这次中国黄金的事故,都体现出某种语言的“艺术”。每个人都要成为语言学家,才能破解“通报”这种新话所塑造的屏障,去想象或接近事情的本来面目。

正是因为这个“话语屏障”的存在,让所谓“溺亡”给人们带来的痛感加倍了。

在这个意义上,这6个无名无姓的大学生,实际上也代表了这个社会年轻人的命运:被巨大的力量所吞噬,无声无息地消失,甚至连最终的叙事权也丧失了。

在上海,有一个年轻人打出租车去浦东机场,谈好的100元,最后扫码转账不小心转了1010元,司机拒绝还给他,到警方“报案”,警方也没太当回事(可以理解,涉案金额实在太低了),这位年轻人选择了自杀。

我看到有文章说,司机、警方都没错,是年轻人的家长没有教会他如何在这个社会“存活”。这话当然是对的,但是却也反映出对年轻人的责备。这责备某种意义上就像内蒙古矿山里的矿浆一样。

“溺亡”是一个暧昧的词,因为它意味着没有明确的责任人。小时候在乡下,每年夏天都会有小孩“溺亡”,不小心掉进深水里。大人能做的,就是提醒小孩别去游泳,人们为小孩子的死感到遗憾,然后很快就会忘掉。

编辑:江一😎日期:07-25
来源:张3丰的世界
6个大学生溺亡 中国黄金 内蒙矿场
世界哀嚎!最神秘的英国深层政府浮出(图/视频) 2025-09-06
中共隐藏 俄方捅出:阅兵后 习会普京场面诡异 (图) 2025-09-07
李燕铭:北京阅兵七大异常 中南海暗潮汹涌(图) 2025-09-07
杨宁:普习闲谈透中共秘密 天意莫违(图) 2025-09-06
(被封杀) 三联生活周刊|溺亡的6名大学生 家属回顾 2025-07-28
6名大学生跌落矿池惨死 学生曝隐情 死因不单纯(图) 2025-07-26
6大学生掉矿池惨死更多细节曝光 中金黄金股大跌(视频) 2025-07-25
在中国黄金丧命的6个大学生,不是溺亡 2025-07-25
中国女子花近3万元买金手镯 含金量仅10克 2024-03-22
金价猛涨投资者托管黄金却飞了 陆央企中国黄金撇清责任(图) 2024-03-18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