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由普京习近平“延寿对话”引发的思考(图)
中共3日进行阅兵,中共党魁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亭、北韩领导人金正恩走向天安门城楼前,突然谈到“器官移植”。
北京“九·三”阅兵前,中共央视在直播时披露了普京与习近平并肩行走时的一段对话。
翻译员翻译普京的话说:“人类的器官会不断地移植,会越活越年轻,甚至会长生不老。”视频中传出一阵笑声之后,习近平回应说:“预测,本世纪,可能人类会活到150岁。”
这段不到半分钟的“寿命对话”,被美联社和路透社等媒体广泛转播,震惊了世界,引发了全球关注。
普京在阅兵后的记者会上证实,他和习近平确实谈到过“延长人类寿命”的问题。“现代医学和涉及器官移植的技术,让人类有理由相信寿命能大幅延长。”他说。
普习的谈话涉及到了一个广受关注的中共大规模活摘器官的问题,因为讨论的文章已经很多,这里暂且不谈。仅从生物技术与极权关系的角度,探讨普京和习近平的对话迁出的值得深思的严肃课题。那就是,如果习近平、普京、金正恩这样的独裁者真的能依靠生物技术延长寿命到150岁,那将对整个人类文明造成何种冲击和威胁?
一、“权力垄断的极限延伸”
在人类历史上,独裁政权的更替往往与独裁者的寿命直接相关。再强势的独裁者,终究逃不过肉体的衰败与死亡,这本身构成了一种天然的制衡机制。
然而,如果生物技术打破了这一生物学的极限,独裁者的寿命被延长到诸如150岁,权力垄断就可能演变为“超长久的个人独裁”。政权更新几乎等于冻结,社会思想难以注入新鲜血液,整个国家可能陷入长期僵化与压抑。
换句话说,长寿对于普通人意味着自由选择与自我实现的可能,但对于独裁者而言,却意味着“权力垄断的极限延伸”。
二、“冷战延长版”
如果普京、习近平、金正恩等人在未来半个多世纪里都不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国际秩序可能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冷战延长版”。
民主国家的领导人会不断更替,思想和政策随之演变,而极权阵营的核心人物却始终如一,以同一代人的意识形态和战略眼光,持续推动反西方、反自由的地缘政治。
这种“稳定与变动的不对称”,会在战略上给极权阵营带来某种优势——他们无需顾虑内部权力交替的风险,却能长期保持压制和对抗姿态。
三、“生物学军备竞赛”
倘若长寿技术率先掌握在独裁者手中,很可能引发一场新的“生物学军备竞赛”。
在独裁体制下,资源必然首先被统治集团垄断。长寿技术会优先供给最高权力者及其核心阶层。由此可能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寿命等级制”:统治者活到150岁,普通民众依旧70、80岁寿终正寝。
这种寿命差距会极大的强化社会分层,使的权力阶级不仅在经济和政治上凌驾于人民之上,甚至在生物学意义上都成为“另一种人”。长寿本身会变成压迫工具,将社会不平等推到极端。
四、文明的灾难、人类的噩梦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死亡本身曾是极权主义最大的天敌。因为人类肉体的极限,哪怕是最残暴的统治者也无法逃避终结,历史总会迎来新的章节。
然而,当独裁者可以无限延长生命,极权主义获的“生物学永动机”,“永远执政”将不再只是政治口号而成为现实,民主转型和社会解放的希望将几乎归零。
更严重的是,这些掌握核武器、大规模监控体系与军工科技的政权,一旦再叠加上“生物学不死”,人类将不得不在他们的阴影下生活数十年甚至一整个世纪,全球安全威胁因此将被延长到一个难以想像的尺度,世界将被推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黑暗循环。
一言以蔽之,长寿技术原本是人类对抗衰老、追求健康的福音,但一旦与极权结合,就可能成为文明的灾难、人类的噩梦。
面对这种风险,民主国家不能只是旁观和担忧。即便长寿技术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它所携带的潜在政治后果,已经值得自由世界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