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评论 > 好文 >

倪刃|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一个民族最能吃苦、最能加班、最早起、最少假期、最习惯“卷”,那非中国人莫属。

外国人一般都很震惊:中国人怎么能做到一天到晚工作赚钱,却对享受和休闲毫无兴趣呢?

凌晨五点菜市场忙碌的身影、流水线上从早到晚重复的工人、灯火通明的写字楼……这一幕幕构成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勤劳”。但一个刺眼的现实也摆在那里:这么努力,却没有相匹配的财富。

“勤劳致富”这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父母那一代靠多劳多得、熬夜加班、节衣缩食,确实过上了比过去好得多的生活。但在当下的中国,这条公式开始失效了。

为什么?因为财富的游戏规则变了。

在过去的“增量时代”,只要你比别人多干一点、多忍一点,生活就会肉眼可见地变好。但现在我们进入了“存量社会”,蛋糕的大小没怎么变,但竞争的人却越来越多。

你多干一点,可能只是拿到本该属于别人的那一口,而不是创造出新的机会。“竭尽全力却只能活着”成了一个现实。

努力不再是决定性因素,让很多人感觉越努力,越无力。

被“低效勤劳”困住的亿万人,是结构性问题的核心。

中国人是勤劳的,但很多人的“勤劳”,是一种被动的、高耗能的劳作。比如外卖小哥,一天送好几十单,风里来雨里去,一个月挣七八千。但这个勤劳,是拼体力换时间,是一种低效率、高消耗的循环。

换句话说,中国人普遍勤劳,但我们太多人被困在了“低附加值”的岗位上。你越努力,只是证明自己能在这种体系下更久地撑下去,而不是跳出去。

当社会所能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让人们“出卖时间”而不是“出卖价值”的时候,这个问题会愈演愈烈。

这个根源,与之前的房地产过热这种结构性畸形也有关。当时,财富和劳动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已经越来越远,只不过被房产热掩盖了。

80后、90后们可以非常努力地工作,却无法买下一线城市的一间厕所;而有人只是靠家庭固有的房产,资产已经翻了好几番。

房子已经是中国人财富最大的分水岭,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的大部分财富分配结构。早几年买了房的人,即使不用太努力,也能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而没赶上的年轻人,即使再努力,也永远追不上房价的脚步。

现在房价跌了又怎样?买得起吗?结构性问题不解决,并非房价跌了年轻人就能有好的出路。

因为房价下跌的同时,伴随的是失业和高附加值工作的进一步减少,甚至名校生都开始抢一些本来很普通的工作。

其实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是文化层面。

中国人的财富观,曾经过于强调“靠劳动改变命运”,而忽视了财富管理和价值提升。

也正是这种文化,造成了从整个社会到企业的无效内卷,但大家都把这种不正常内卷当作正常,价值观已经彻底失衡。

勤劳是一种“美德”,但不等于“红利”,更不能当作一种依赖。通行全球的致富密码根本就不是勤劳,而是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才是真正走向富裕发达的道路。

互联网行业风口正盛的时候,一个工程师可以年薪百万;而同一时期,一个教师、一名工地搬砖工,工资可能十年不涨。他们或许更努力,但他们不在“风口”。

“风口”是什么?是时代的红利,是资本流向的焦点,是政策支持的领域。谁站在风口上,谁的勤劳才有乘法效应;而其他人的勤劳,只是被时间慢慢消磨掉。

但只靠“风口”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更均衡地产生更多高价值的行业、更规范地执行劳动法,才能形成不依赖于短暂“风口”的高价值工作。

除了以上这些因素,社会结构也让“努力”变得更沉重。

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某些层面强化了“穷人更努力,富人更轻松”的悖论。

比如体制内外的养老双轨制,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烟草等“金饭碗“的存在,造成一些“注定要卷”的先天因素。

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要靠补习班、靠死磕成绩来“改变命运”;而富裕家庭的孩子早早接触素质教育、海外资源,赢在起跑线之外。

社会的上升通道随之变得越来越窄,学历贬值不断加剧。十年前你可能靠高考翻身,但现在,即便考上985,毕业后也未必找得到满意的工作。

努力仍然重要,但“努力导致成功”的概率大不如前。而当大部分人都发现自己的努力越来越难带来改变的时候,“勤劳”的光环,也逐渐被现实磨暗了。

必须要让社会更公正,才能保证创造价值的机会更均等;只有努力的人得到回报,才会给整个社会形成良性的驱动力。

那中国人该怎么办?继续“卷”吗?当然不是。

现在为了打破经济的结构性困局,中国社会需要的不是人们更努力,而是更聪明。

或者说——更聪明地努力。努力是基础,但你得站对位置、踩对节奏、用对方法。

要学会跳出“勤劳陷阱”。不再只想着多干活,而是思考:这个努力有没有积累性?能不能构建价值链?有没有可能复制、放大、变成系统?能不能依靠规则和制度让它更持续?

勤劳是美德,但不该是唯一的出路——这才是应当注重的价值观重塑。

中国人从来不缺努力精神,但不能再用“苦干”来替代“巧干”,也不能再用“勤劳”去麻醉对不公平结构的忍耐。

有时候,“勤劳”只是一种让底层麻醉的借口。

当中国人真正理解财富的本质来自于高价值的社会、讲规则的社会、公正平等的社会,才能走出“越努力越贫穷”的怪圈,迎来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出路。

·END·

编辑:李广松😎日期:06-04
来源:黑噪音
作者:倪刃
中国人 勤劳 贫穷 贫困 低端人口
【微博精粹】法西斯美学画面:大吼-踢腿-复制粘贴 2025-09-05
颜纯钩:习近平阅兵没名头 只能偷换概念 2025-09-05
法西斯美学三大核心:崇高感、归属感、自豪感 2025-09-05
【微博精粹】习博士,明天阅兵小心心梗哦 2025-09-02
党媒频喊守住返贫底线 分析:大陆人贫困加剧(图) 2025-08-29
制度被玩坏了!日本防中国人移居 提高资本额6倍(图) 2025-08-27
时隔一年回到德国,街坊邻居的困窘让我震惊(图) 2025-08-27
中共为中国孩子种下魔咒(图) 2025-08-17
中国人开的日料店,气死了多少日本人?(图集) 2025-08-08
恐惧与羞耻:那些深陷借贷泥潭的中国人(组图) 2025-08-07
中共开始公开耍流氓了(图/视频) 2025-08-06
史无前例!中国人掀起归化日本热潮(组图) 2025-08-04
一千年前中国强大到什么程度?难以想像!(图) 2025-07-29
中国人太压抑了:网警严查聊天记录 网民提“一尊”遭约谈(图) 2025-07-23
特权阶层接连爆雷 中国人怒火压不住了(组图) 2025-07-19
中国人在美国买房 年增83% 稳居双料第一(图) 2025-07-17
中国人被抓捕在所有非拉丁美洲国家中排名第一 纽约抓非法移民数量激增 (图) 2025-07-16
俗语:“有福之人两腿毛,无福之人毛两腿”,话虽粗俗,但却在理(组图) 2025-07-15
陆客在泰国“当街遭绑架”!惊悚监视器画面曝 主谋是中国人(图) 2025-07-15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