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羊:9·3阅兵——武器再亮眼也掩盖不了现实的尴尬
9月3日,中共在阅兵活动上展示鹰击-19反舰飞弹
昨天举行的9·3阅兵,成为中共官方展示军力与政治姿态的舞台。镜头里,东风-61、东风-5C等一系列号称“覆盖全球”的战略武器纷纷亮相,官方节目台词中,甚至直白地喊出:中国的天、地、海,“都是自己说了算”。
在中共这样的场合,每一句台词都经过层层审核,更别说是央视黄金时段的政治性演出。换言之,这些台词本身就是政治的延续,是官方意志的延伸。
然而问题来了:如果“说了算”,海参崴回来了么?藏南回来了么?南沙群岛回来了么?钓鱼岛回来了么?阅兵场上的武器确实先进,但无法掩盖现实上的尴尬:那些宣称“不可分割的领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同时,这场阅兵也是习近平自上台以来连续第五次大型阅兵活动的一部分: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估算花费约215亿元人民币;
2017年7月30日:建军90周年阅兵;
2019年10月1日:建政70周年阅兵;
2021年10月1日:建党100周年阅兵;
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估算花费约350~370亿元人民币。
每一次阅兵的花费都极为庞大,包括部队训练、装备展示、安保维稳、场地布置等,显示出官方在政治和军事展示上的“豪气”,但同时也暴露出巨额支出与民生困境的反差。
与此同时,刚刚结束的天津上合峰会,习近平宣布向有关国家提供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并承诺未来三年提供100亿元贷款。这只是自2020年以来中共对外援助的缩影,似乎只要挂上“中国”的名头,就能排队领钱。问题是,当国内经济下行、民生困窘时,这种“豪气”究竟是外交自信,还是撒钱外交?
值得注意的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自2022年中共二十大后被习近平从主席台强制拖离,公开露面也受严格监控。胡锦涛缺席9·3阅兵,折射出中共内部高度集权与政治谨慎。
有机构估算,此次9·3阅兵的花费至少高达350–370亿元人民币。再看央视直播的晚宴画面,奢靡豪华,觥筹交错,与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精打细算”“勒紧裤腰带”形成鲜明对比。
经济压力也映射在就业领域。根据官方统计,中国青年失业率(16–24岁)自2020年以来持续偏高:2025年维持在18.7%,大量年轻人面临就业困境。高企的青年失业率反映出国内经济下行、就业市场紧张,也让高额阅兵、外交援助与民生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数据对比表(2020–2025)(作者绘制)
于是,9·3阅兵确实壮观,却像是一场虚幻的盛典:
对内:用昂贵的仪式制造民族自豪感,转移对经济困境与社会问题的注意力;
对外:靠巨额金钱维系“朋友圈”,但真正的战略困境依旧无法改变。
社会层面:青年失业率高企,普通民众生活压力增大,消费与投资热情受挫。
在武器轰鸣声与歌舞升平的背后,人们更清楚地看到:再多的导弹方阵,也挡不住领土现实的尴尬;再奢华的宴会,也掩盖不了经济下行的困境;再多的对外援助,也无法改善国内就业与民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