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生活 > 教育育儿 >

3个海淀牛娃:10年后的北大学霸,竟成了普通人

在北京海淀区,“六小强”是每个母亲心中最理想的学校。

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几乎是每年的“门槛”,如果能进入这几所学校读书,考上名牌大学的希望更大。

这些学校培养出来的学霸,常常是社会竞争的中坚力量,成为家长心中最理想的“成功典范”。

然而,成功难道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或者一张入学通知书就能轻松定义的吗?

前两年,一部名为《真实生长》的纪录片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六小强”之一的十一学校的三位学生的成长故事,记录了他们从青涩到成年的蜕变的全过程。

这三位孩子,背景、性格、梦想和选择的道路截然不同。那么,十年后,他们都在经历怎样的人生呢?

纪录片中,周子其是高中时最耀眼的学霸。

镜头下的他,意气风发,满怀理想,通过努力后,最终如愿考入了北大的历史系。

然而,现实对周子其来说却充满了挑战。

曾经他一度自信满满,认为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聪明才智,前途定会一片光明。

但步入大学后他很快发现,历史系所研究的内容和他想象中的完全不同,甚至让他逐渐感到无聊。

于是,他开始修双学位,学习经济学,尝试拓宽自己的视野。

然而,尽管他努力追寻新的方向,却始终无法找到内心真正的热爱和兴趣。

社会的变动和那几年的特殊性,也让他的职业生涯陷入了困境。

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期望和理想,在现实面前却化为了泡影,虽然曾是学霸,曾考入北大,可是对未来他深感迷茫。

与周子其的困惑不同,陈楚乔的成长道路显得更加自由和宽广。

她成长在一个不太焦虑的家庭,父亲没有给她太大的压力,反而经常鼓励她,勇敢选择自己的想要的人生。

不过,陈楚乔并没有选择轻松的“兜底”机会,而是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十一学校。

在这里,她度过了一段自我探索的岁月。

她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最突出的,就在她迷茫时,发现自己适合创作,那一刻,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

后来陈楚乔转入了出国办,一边为留学做准备,一边和同学们搞创作,拍摄电影等等。

最终,陈楚乔选择赴美留学。

在纽约,她所做学的一切,都是来自内心的渴望,尽管艺术生的路注定不平坦,但她已经在自己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

所以说,陈楚乔的路注定会越来越明朗。

记录片中还有一个叫李文婷的女孩,来自山西普通家庭的她,和陈楚乔、周子其有很大的不同。

出身小地方的她,没有那么多的选择,也没有那么多的资源。

所以李文婷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是她必须走的路。

为了学习,李文婷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沉迷于各种社团和活动中,而是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她的家境并不富裕,父母的期望也没有那么高,但她深知,只有通过知识和努力,才能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经过努力后,陈文婷的成绩不断提升,最终成功考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大学毕业后,她顺利地进入银行工作,过上了稳定而幸福的生活。

这三位孩子的人生轨迹看似各自不同,却都展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那就是:

成功并不只有一种标准,努力并不一定等于顺利,选择和机会常常比努力本身更为关键。

周子其的才华、陈楚乔的勇气和李文婷的踏实,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和潜力。

但最终决定他们命运的,除了聪明才智和努力外,还有他们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选择,以及对现实的应对能力。

或许,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上所谓的“成功之路”。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

成功不仅仅是成绩的数字,也不仅仅是考试的分数,其实生活中的选择比我们想象中的更重要。

周子其、陈楚乔和李文婷,虽然各自走的路不同,但最终的结果却都证明了了一个道理:

人生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选择了什么起点,而在于能否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面对变化,拥抱未知。

其实们,每个孩子的成长故事都是独一无二的,作为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除了关注他们的成绩和进步,更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挫折。

毕竟人生并不是一条固定的直线,它充满了起伏和变数。

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如何在挑战面前保持冷静,如何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所以说,优秀的家长,不应该只盯着成绩单,应该更注重培养孩子适应为了能力。

真正的成功,是拥有不断追寻和拥抱变化的勇气,是在风雨中学会自洽的智慧。

正如周子其所说:“我不能说成为了当时想要成为的人,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因为只要还在前行,人生就有希望。“

编辑:李华😎日期:05-14
来源:砍柴书院
教育
你那看似单纯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就向你悄悄“隐瞒”了这4件事(组图) 2025-09-04
培养孩子5个能力,他将来会很幸福,更容易“出人头地” (组图) 2025-09-06
孩子要不要晚一年上学?过来人的人的回答出奇一致,建议看看(组图) 2025-09-03
为什么那些“这不做那不做”的爸爸,养出的孩子更优秀?(组图) 2025-09-02
分析:中国“县中塌陷” 底层孩子梦碎(图) 2025-08-21
南航航班乘客冲突事件:地上降不住的妖精,都有一个天上的老子(组图) 2025-08-16
蒋介石如何处理抗战时的民主墙与学潮(组图) 2025-08-15
北大医学博士:在ICU工作24年后,我宁愿养一个笨笨的孩子(组图) 2025-08-03
钱学森儿子数学只考30分,两次辍学,没想到最后竟考上国防科大!(组图) 2025-07-20
高考575分 被父母扫地出门 2025-07-11
进了国际学校,才感受到信息茧房的恐怖 2025-07-07
“别再卷了” 大陆教师揭升学残酷竞争 2025-07-02
发现一件怪事:老人带大的孩子,无论亲孙外孙,都有这两个共性 (图) 2025-06-27
孩子是穷人命还是富贵命,看父母的婚姻状况就知道(组图) 2025-06-25
父子俩店里吃了碗面,刚出门老板就断言:这位父亲,以后连养老院都住不上! 2025-06-22
钟一革|红色思维洗脑下的教育改革已成儿戏(图) 2025-06-15
一个家庭走向败落的4个现象,有一个都是坏事,看看你家有吗 (图) 2025-06-11
漂亮女孩怀疑农村父母是人贩子 要找富豪父母 2025-06-01
原创俗语:“子不言父过,女不道母奸”,父母犯错,子女该不该指出?(组图) 2025-05-02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