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
  新闻 |  评论 |  生活 |  新鲜事 |  娱乐 |  禁闻排行
🏠生活 > 教育育儿 >

智和课堂|家庭教育先培养父母,还是先培养孩子?

孩子,是父母这棵大树投下的影子。

我们常把家庭教育误解为单向灌输。那些焦灼的家长,眼睛只盯着孩子的“毛病”拼命修剪,却忘了审视自己这棵树的根须是否健壮、枝叶是否舒展。当孩子出现问题时,我们本能地指向他们:“你怎么会这样?”——却很少静下来想一想:我何以成了这样?

孩子是敏锐的观察者,更是忠实的模仿者。一位母亲曾忧心忡忡地说女儿总在说话时心不在焉。后来我们一起发现,她每每跟女儿说话,眼睛从未离开过手机屏幕。当孩子被父母的目光冷落,又怎能学会专注倾听?当父母在焦虑中不断催促孩子“快点”,孩子学到的恰恰是“慌乱”;父母动辄情绪失控,孩子便难以习得情绪稳定——孩子这面清澈的镜子,无声映照出父母灵魂深处的褶皱。

教育,从来不是父母居高临下地“塑造”孩子。亲子之间,是一场无声的能量传递与生命共振。

那我们该怎么做?先培养自己。

首先,让自我觉察成为习惯。当孩子点燃你怒火之时,不妨先停一停,扪心自问:“这愤怒究竟因何而来?是我内在的什么被触动了?”如同那位父亲,在电话怒吼后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模式才是儿子暴躁的原始脚本。

其次,把“终身学习”刻进骨子里。育儿书单之外,更要读那些能滋养灵魂、拓宽视野的书,学习情绪管理,关注身心健康。父母的世界开阔了,孩子的精神边界才得以舒展。

最后,请勇敢直面自己。放下“完美父母”的执念,坦然面对自己的局限与不足。当你真诚向孩子道歉:“对不起,刚才妈妈没控制好情绪”,你不仅修复了关系,更是在言传身教何为担当与成长。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共舞,而非单向的指令。孩子成长的高度,往往始于父母自我超越的深度。当我们努力成为更平和、更开阔、更完整的自己,孩子的成长便悄然有了最好的土壤和阳光。

所以,当您再次为孩子的问题忧心忡忡时,请先静下来问问自己:“我自己,此刻,需要成长的是什么?”请相信,当父母的根扎得更深,枝叶努力向上生长时,那树影下的小苗,自会找到属于它的光与方向。

别让孩子成为你拒绝成长的借口——教育真正的起点,永远在我们自身。

智和教育深耕家庭教育十余年,帮助父母提高教养认知,提高养育子女的能力,重点解决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厌学辍学、拖拉磨蹭、沉迷网络、自卑抑郁、早恋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助力父母从有效沟通、情绪管理、解决冲突等方面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和家庭和谐!

编辑:吴莉亚😎日期:08-22
来源:智和家庭教育
父母 情绪 习惯 沟通
你那看似单纯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就向你悄悄“隐瞒”了这4件事(组图) 2025-09-04
不靠奖励不靠吼,聪明的父母都在用这一招,让孩子越学越上瘾|精选(组图) 2025-09-04
为什么那些“这不做那不做”的爸爸,养出的孩子更优秀?(组图) 2025-09-02
孩子中午在校吃饭?还是回家吃饭?半年后四个方面差距明显(组图) 2025-09-04
你那看似单纯的娃,其实从一出生,就向你悄悄“隐瞒”了这4件事(组图) 2025-09-04
王阳明一语道破:人最大的内耗,是读懂了世界,却从未读懂自己(组图) 2025-09-04
玄学提醒: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的动态(组图) 2025-09-03
真正厉害的人,挑选伴侣只有一个标准(组图) 2025-09-02
当你赚了大钱,一定要学会守财(组图) 2025-09-01
女人分为2种,希望你的伴侣不是第2种 2025-09-01
女人有福没福,看“肉长在哪”,这2处胖点,就是有福之人(图) 2025-08-28
吃饭时有三个习惯的男人,多半人品不好,不管是谁都别深交!(组图) 2025-08-27
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好文)(组图) 2025-08-25
晚年苦不苦,就看五十五,人到了55岁这四样东西是关键 (图) 2025-08-24
人一辈子只有3次改命机会,错过一次悔恨终生! (图) 2025-08-24
人老了才发现,想要跟子女关系融洽,聪明的老人都会这样做!(组图) 2025-08-24
大多数孩子不会去考虑父母的感受(图) 2025-08-23
阿波罗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