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新闻综述:温家宝与猪肉之战进入秋季

     

温家宝要求抑制物价急升 落实房产调控政策 

    【星岛网讯】中共十七大刚落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中针对经济持续过热,温家宝指示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成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全面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预示近期官方将有调控措施。至于通膨压力,温家宝则要求抑制消费者物价过快上涨,同时指示年底前不会有政府调价项目。》

  新华社报道,温家宝24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四季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温家宝在会中做出多项重大指示,包括: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成长过快和信贷投放过多。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防止年底前违规批地用地。

  温家宝表示,目前新上项目增长较快,必须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新开工项目。密切监测贷款投放进度和投向,引导商业银行控制规模、优化结构,对资本金不到位的新开工项目暂缓发放贷款。继续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

  对于中国面临通货膨涨压力,温家宝则指示,加强市场监管,抑制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密切监测主要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动情况,保证市场供应。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行为。

  在金融部分,温家宝裁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按照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任务,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积极做好准备工作,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其它各项改革。

  在房地产部分,他则指示,全面落实房地产调控政策,大力推进廉租房制度建设,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努力控制房价过快上涨。

  会议还要求继续抓好“三农”工作、全面落实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大环保监控和执法力度。搞好经济运行调节,保障冬季取暖用煤,强市场监管,抑制消费品价格过快上涨。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用工合法有序和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发放。

  由于国务院常务会议与会者均为各部会首长,过去常务会议结束后,通常各部会将推出各项宏调措施,执行上级指示。

  温家宝此次于十七大会依结束便召开此会,并做出多项重要指示,预料近期各级单位将有一系列金融、房地产和抑制通膨的宏观调控措施出炉。

-------------------------------------------------

中国控制经济增长过快效果不明显



2007年10月25日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
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虽然中共政府不断寻找放缓增长速度的途径,今年头三个季度的年增长率仍然超过11%。

中国经济以不可抗拒的速度增长,今年迄今为止的年增长率达到11.5%,政府试图放慢经济扩张速度的努力没有生效。经济持续增长已经让中国行驶在快车道上,预计最早将于今年12月份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自外贸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外贸今年增长了23%,对工厂和道路等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了近26%。

*驯服脱缰之马*

中共政府曾经出台很多新措施,试图驯服中国经济这匹脱缰之马,这些措施包括收紧信贷、让人民币缓慢增值。但是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保持在11%的水平上。按照国际标准,这样的增长率是过高了。

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星期四坚持说,政府控制经济过热的努力已经见效:“正是我们加强和改善了宏观调控,防止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

通货膨胀的一个关键指数是消费者价格,9月份的消费者价格上升了6.2%。今年头三个季度的通货膨胀为4.1%,比政府提出的3%的目标显然要高出不少。食品价格今年上涨了10%以上,肉类和禽类价格更是上涨29%,这是一个显示通胀有可能失控的警示性信号。猪肉是中国人饮食中的基本食物,老百姓已经在抱怨猪肉价格大幅上涨。

*面临严峻挑战*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也谈到光明一面。他说,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同时增长了13%以上,农村人口的收入增长了14%,公司盈利也在增加。不过,李晓超承认中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经济增长依然偏快,价格上涨仍然较多,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

中国官员为了阻止投资过热与投机性投资,试图收紧货币供应,但是没有收到成效。他们说,希望通过收紧信贷和限制土地使用的办法来减少借贷人无力偿还贷款的风险。

尽管今年以来银行利率已经上调了5次,银行储备金被要求提高8倍,但是政府的数字仍然显示,现金流通增加了13%,未偿贷款增加了19%。

------------------------------------------------

觉察中国经济泡沫
加拿大《环球邮报》




  2007年下半年的中国有着各种泡沫经济的标志。繁荣城市的工地上起重机闹哄哄。上海的房价已经翻了一倍。上海股市的主要指数刚刚跨越6000点,在两年内升五倍以上。

  按照市值,排在世界前二十位的公司中国占了8家,而美国7家,西欧4家,俄罗斯1家。这没有真正的意义,无助于复活对1989年的日本的记忆,就在泡沫破裂前,日本占了20家中的14家。

  但看起来像是泡沫的并不总是泡沫。中国的市场和资产值在破裂以前可能继续升一段时间,就像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九十年代科技股上涨中期发出著名的“非理性繁荣”警告后,美国市』辜绦??艘欢问奔洹?/FONT>

  没错,在此刻,中国看起来格外泡沫。8月通胀率达6.5%,为11年来最高水平。第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达11.9%,是12年来最快的。中国在上半年的贸易盈余达1150亿美元,比一年前高了85%。

  股市疯涨。农民和靠退休金过活的人们也投入毕生积蓄登上股市的花车,这肯定是破裂逼近的迹象。格林斯潘表示,今春中国股价“显然不可持续”。

  是吗?上海交易所的上涨仍然比八十年代东京交易所和九十年代末纳斯达克指数的要小。此外,它发生在中国股市长期下跌之后。在开始令人瞩目的上升之前,从2001年到2005年,股价实际跌了一半以上。

  现在考虑一下房价。自2002年来,中国房价上涨30%,幅度比美国的46%要小。经济学家谢国忠(Andy Xie)在《金融时报》中撰文指出,中国住宅物业总值是国内生产总值的1.7倍,1989年的日本是4.5倍,1997年房市破产前的香港是7.5倍。

  日本在泡沫破裂后经历十年以上的经济停滞,香港也过了几年苦日子。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大陆会不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尽管股市最近很旺,但只有十分之一的中国人相信自己的股票。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表示,美国金融资产有52%在股市,而中国只有22%。那应该有助于减少破裂的影响。

  同时,别忘了中国股市疯狂的好的一面。中国出现这种繁荣的股市是该国经济成熟的重要一步。中国人如今有了一个投资积蓄的地方,让他们获得建立财富的办法,为退休作准备(中国几乎没有像样的退休金体系)。公司有了新的资金来源支持扩张,让它们可以摆脱对国有银行轻易贷款的不健康依赖。

  股市的崛起还催生了每个先进经济体所需要的东西:一个运作的金融服务产业。本周关于中国中信证券投资华尔街贝尔斯登(Bear Stearns)的公告很好地反映了中国金融公司在成长,并加入全球金融体系。

  它是一个泡沫吗?如果是,它会在两天内,两月内,两年内破裂?不可能知道。但如果够运气,有良好的管理,中国应该可以幸免于大破裂。(原标题:如果中国有一个经济泡沫破裂,有人觉察到吗?作者:MARCUS GEE)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http://www.theglobeandmail.com/servlet/story/RTGAM.20071024.wibasia24/BNStory/Business/


---------------------------------------------

社科院:猪肉涨价只是导火线 应防严重通胀


     国家发改委10日公布数据显示,猪肉价格出现今年5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不过中国社科院同时发布报告指出,2007年和2008年CPI将分别上涨4.5%和4%,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价格上升阶段,猪肉价格上涨只是导火线,控制价格过快上涨是这两年宏观调控的重头任务。

  《新京报》报道,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从5月开始,猪肉价格突然以历史最大的涨幅攀升,部分地区猪肉批发价短时间内翻番。在联动效应作用下,肉、粮、蛋、油价格迅速蹿高。于是,CPI连续四个月大幅上涨,8月涨幅创下6.5%这一十年新高。

  有专家认为,食品价格的上涨洪峰即将过去,这意味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可能在9、10月份见顶回落。不过,有分析认为,此次猪肉价格的下降政策性因素较大。有评论称,这项命令突显在下个月十七大前,维持物价稳定的决心。

  中国六部委19日深夜下令冻结部分物价,并责令相关部门,密切监督物价波动,这是中共政府到目前为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使出的最激烈手段。

  与此同时,社科院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2007年以猪肉价格为导火线,居民消费价格出现了始料未及的较大幅度上涨。由于各种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今年两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上升幅度都将明显高于前几年。

  报告称,中国存在五个方面的通胀压力:一是成本推动的通胀压力,二是需求拉动的通胀压力,三是经济增长速度过高形成价格上涨压力,四是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实现会在一定时期内造成成本价格的上升,五是国际市场某些主要商品上涨会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产生影响。由于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中国现在已经进入价格上升阶段。

  报告中提出观点,即使猪肉价格平稳了,通货膨胀也可能找到其他的表现途径。报告建议密切关注2008年价格变动趋势,对明年可能出现的价格上涨,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

物价涨得太快 低收入家庭要靠积蓄应付三餐



  物价最近一段时间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因涨价引发的生活成本增加也牵扯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但物价的涨跌对不同收入阶层消费者的影响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反过来,不同收入阶层人士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也相差甚远。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因此,对物价上涨不能光看大数,政策措施不能一刀切。当务之急是要想方设法减轻物价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家庭的负面影响。

  民以食为天,粮食、肉、禽、蛋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近年来食品和副食品价格的上涨过猛,波及面过大,猪肉的涨价带动了其他生活资料(如牛羊肉、蛋、奶)价格上涨。这是事关人民群众(特别是在校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城市低保人群等弱势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事关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势必影响到千家万户居民的生活质量。涨价使多数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但冲击最大的是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对一些县城的居民生活冲击较大,感到压力沉重。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8大类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5.8%,但不同的居民食品支出的比重差别较大。10%的高收入户和10%的最高收入户其比重分别为33.4%和27.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4和8.5百分点;而10%的低收入户和10%的最低收入户食品的消费比重分别达43.5%和46.3%,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7.7和10.5个百分点。因此,从数据可看出,食品价格的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影响是最大的。

  从价格下跌的衣着、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类消费比重看,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比重37.4%,而10%的高收入户和最高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8.4%和44.9%,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和7.5个百分点。从低收入群体看,10%的低收入户和最低收入户的消费比重分别为30.9%和27.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5和9.6个百分点。

  因此,从以上数据可看出,在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得到实惠最多的是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群体。而低收入群体由于消费比重低,相对而言,价格下跌的实惠则得到较少。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小轿车在降价,电脑、手机在降价,平板电视在降价。电信资费也在降,药价也在降,而且降了二十多次。总体归结为:消费需求弹性越小的涨得越多,弹性越大跌得越多;资源性、基础性产品涨的多,电子类、科技类产品降的多;米袋子、菜篮子涨的多,高档消费产品降的多。

  但涨价幅度大的恰恰是低收入群体支出比重高的商品,而降价幅度大的也恰恰是这一群体支出比重低的商品。因此,可以说对于城镇低收入群体而言,是一方面要承受涨价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较少或难以享受到降价带来的好处。对这一反差现象,理应受到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另外,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收入阶层既消费了粮油肉,也购买享受型、科技类高端产品,在承受涨价负担的同时,也获得降价的好处,两者相抵,得益大大高于支出。比如买车,原价20万元现在只需18万元,这2万元的“额外”收益,可以弥补多少个月家用的“额外”支出。

  相反,低收入群体维持生计原已有些困难,应付一日三餐之后,无力购买其他,甚至需动用积蓄来度日,使原本买电脑的计划泡汤,于是,只承受涨价的痛苦,却得不到降价的好处。这就是当前物价涨跌的对不同人的不同感受与影响。

  因此,从价格的涨跌和居民消费比重的分析,不难看出,面对涨价,哪些人的承受力强些、哪些人承受力弱些?在涨跌之中,谁的利益受损最大,谁的损失小些,谁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得益呢?

  在社会分层日益明显的今天,富人群体与穷人群体的存在是客观事实,而他们对消费品涨价的承受力差别很大。为应对“开门七件事”,每月多开销几百元,对富人来说,压力不明显;对只有千把元收入的家庭来说,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对城镇的大多数中等收入阶层来说,其实也不轻松。目前,让民众最担心的就是物价居高不下。近期的物价快速上涨,已经形成城乡低收入居民生活的较大压力和紧张心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高位回落。遏制物价,使上涨来得缓慢一些,做好应对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妥善安排低收入居民生活,已成为当务之急。

-------------------------------------------------------





Wen Jiabao drinks Japanese green tea in Kyoto on 13 April 2007

Wen Jiabao practises tai chi in a Japanese park on 12 April 2007

Japanese farmer Yoshikazu Nagahama (left) helps Wen Jiabao plant tomato seeds at a park in Kyoto on 13 April 2007

Wen Jiabao meets schoolchildren on a visit to Ritsumeikan University in Kyoto on 13 April 2007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议报论坛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1028/6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