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精品推荐 > 正文

中华相声精品 《扒马褂》郭德纲版

邵燕祥:《扒马褂》析

《扒马褂》这个妙趣横生的三人相声,终于得以在新年民族文化宫的晚会同观众见面。我没有躬逢其盛,不知道做了哪些革新,但既然还题为《扒马褂》,敷演的自然还是以马褂为礼服的时代的故事,无预于当代也。


    仍然以穿马褂为荣,为出入社交场合所必备,则还是衣冠中人,并非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而又无马褂可穿,则又不是达官显贵或“飞去飞来宰相衙”的闲云野鹤,多半属于落魄的长衫者;为了借马褂穿,要以为人圆谎为条件,这就已经出卖了自身,俯仰随人了。


    朱自清《论气节》说:

   “士”或称为“读书人”是统治阶级最下层的单位,并非“帮闲”。他们的利害跟君相是共同的,在朝固然如此,在野也未尝不如此。

    说并非“帮闲”,意味着是“帮忙”或“帮凶”。在朝在野之别,只在于在朝的是已有马褂加身,在野的是暂时欲求马褂而不得,正在待价而沽或讨价还价,还有的则是被认定丧失了参与圆谎的能力,屏出不议了。


    朱自清在这篇发表于1947年的文章中,回溯了近代到现代社会中由“士”演变为“知识分子”的过程:

    从清朝末年开设学校,教员和学生渐渐加多,他们渐渐各自形成一个集团:其中有不少的人参加革新运动或革命运动,而大多数也倾向着这种运动。……等到民国成立,理论上人民是主人,事实上是军阀争权。这时代的教员和学生意识着自己的主人身份,游离了统治的军阀;他们是在野,可是由于军阀政治的腐败,却渐渐获得了一种领导的地位。……五四运动划出了一个新时代。自由主义建筑在自由职业和社会分工的基础上。教员是自由职业者,不走官,也不是候补的官。学生也可以选择多元的职业,不是只有做官一路。他们于是从统治阶级独立,不再是“士”或所谓“读书人”,而变成了“知识分子”。

    朱自清来不及论述1947年以后更不再说1949年以后的知识分子问题,我们也就只谈那以前甚至更早些时候还以马褂为统治形态的服饰的时代。那时的“士”或“读书人”,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因为他们面前只有一条路:做官,或为候补做官而发愤。他们注定要把自己“货与帝王家”或在形式上是“货与”某一官僚、军阀集团。他们的人身依附和群体归属,在意识上和行为上是统一的。他们无论在朝在野,是马褂的颁发者、所有者或借穿者,其“一般的主要的意识形态,彼此也是一致的”。因此,他们圆起谎来,也就如泉涌地,流利自如,振振有词,洋洋得意,全忘了自己置身此境,是因为借穿人家的马褂,“端人碗,服人管”,遂许之以效命驰驱也,其言甚辩而其情可悯。


    《扒马褂》在嬉笑谑语

舌敝唇焦之中,透出悲剧的蕴含,这是其卓尔超立于相声之林的可贵之处。

    1990年1月6日

**********

邵燕祥
 诗人。浙江萧山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后在华北大学结业。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1958年初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1月改正。1978年至1993年在《诗刊》工作,先后担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曾任中国作协第三、第四届理事,第四届主席团委员。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着有诗集《到远方法》、《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

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 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读者的最初的声誉。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其间,在1962年春 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和主席团委员,中国笔会中心会员。

邵燕祥,诗人。1933年生于北平。浙江萧山人。北平中法大学肄业。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诗刊》副主编,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着有诗集《到远方法》、《在远方》、《迟开的花》,有《邵燕祥抒情长诗集》。邵燕祥,当代诗人,1933年6月10日出生于北京(那时叫北平)一个职员家庭。1945年夏天,从小学进入中学。处女作是1946年4月发表在报纸上的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批评了习于飞短流长的社会现象。从那时起,他在参与反对国民党政府的学生运动的同时,写了不少杂文、诗歌和散文式的小说。1949年初,北京解放,他终止了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业,到北京电台工作。他的第一本诗集《歌唱北京城》(1951)和第二本诗集《到远方去》(1955),收入50年代初期写的抒情诗,其中一些表现了年轻一代的理想和激情,又有个性色彩的诗,为他赢得了读者的最初的声誉。但是不久,由于他的诗和杂文中触及某些不公正和反民主的社会现象,受到批评和斗争。直到1978年,他被剥夺发表作品的权利达20年之久。其间,在1962年春有些解冻的迹象,他得以写了一个剧本,发表了几首诗和一篇小说;这年秋天,那篇写亲子之情而不涉及阶级斗争的小说又遭到公开抨击。他在1979年初恢复政治名誉。从1980年到1986年,出版了《献给历史的情歌》、《在远方》、《如花怒放》、《迟开的花》、《邵燕祥抒情长诗集》等八种诗集和诗选,还有诗评集《赠给十八岁的诗人》、《晨昏随笔》,杂文集《蜜和刺》、《忧乐百篇》。从1980年前后发表《切不可巴望好皇帝》等杂文开始,又写了大量的杂文,批评各种社会弊病。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中华相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1211/6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