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碧血丹心瓦窑街─纪念刘勘将军

 

宜川战役:::
 
 
期间:民国37年03月03日~民国37年03月19日
地点:陕北宜川
概述:

民国37年2月下旬,西北共军倾巢而出,集结主力约8万人,围攻关中北面要地宜川;而当地守军仅有整编第24旅,立即向西安方面求援。当时西北国军几支有力的战略机动部队皆转调增援其他地区,仅剩整29军可用。然而共军有如潮水般的人海战术,一波波锋涌而至,各种口径的火炮亦逐步拖上火线,对国军施行密集射击。国军几次试图打破封锁线以夺回高地的攻击都无法奏效,多名团、旅长相继阵亡,战况至此已不可为。


重要性:

此役,是共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后,赤化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胜仗,国军伤亡惨重,迫使陇海铁路潼关以东地区的裴昌会兵团及郑州的整编第38师调往西安,策应了中共的作战。

碧血丹心瓦窑街─纪念刘勘将军
 

抗战结束,国共双方的政治性谈判迅速走向破裂,更大规模的内战亦随之而起。

在这场历时4年的内战中,国军官兵们在社会经济刚历经抗战元气未复,国际局势复诡谲多变,以及中央政府各项军政措施未尽妥善的不利环境下,依然为中华民国的生存忠勇奋战,写下血泪交织的一页。过去研究这个时期的焦点,大多都集中在东北、山东、以及最后的徐蚌会战,而对于位居中国边陲的陕甘地区则较为被忽略。事实上,在陕甘厚实的黄土地上,不但战争之激烈程度不逊于以上各地区;与共军作战的时间也持续最久,值得我们永远追思的军人典范更不乏其人。

其中,壮烈殉国的刘勘将军应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刘勘字麟书,湖南桃源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其一生宛如一部国民革命军战史。他曾参加东征棉湖之役、北伐第一、二期各重要战役,后来于民国21年围剿中共鄂豫皖苏区时担任第10师第28旅旅长,指挥所部一举攻克红军指挥基地金家寨,声名大噪;民国22北上参加长城抗战,所部牺牲惨重,而阵地始终不失!抗战时期担任93军军长,转战全国各地,民国34年冬升任38集团军司令,成为第一战区的中流砥柱。该集团军于隔年缩编为整编第29军,于36年3月与友军协同攻下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再次受到中外瞩目。

但西北战局亦与全国其他各地区一样日趋逆转,国军战况不利。民国37年2月下旬,西北共军倾巢而出,集结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各纵队以及警一、警二旅、骑兵第6师等部之主力约8万人,围攻关中北面要地要地宜川;而当地守军仅有整编第24旅,旅长张汉初少将立即向西安方面求援。当时西北国军几支有力的战略机动部队皆转调增援其他地区,仅剩整29军可用。刘将军在接到西安绥靖公署北上增援宜川的命令后,立即率该军麾下两个整编师星夜北上。

共军却早已利用灵通的情报网络得知有大鱼即将上勾,以逸代劳地埋伏在必经公路的两侧!

2月27日下午,当整29军主力进入距离宜川约18公里之峡谷地带的瓦子街附近时,共军趁著国军炮兵暂时落队、并且行军于峡谷内的公路地势不利时,对谷地内的国军展开猛烈的攻击!刘将军立即镇定以对,面对兵火力皆居相当优势的敌人,他立即下令派出有力一部企图夺回周围至高点,另外呼吁西安方面的空军立即配合作战,派出机队进行轰炸。

就在白雪蔼蔼的大地上,双方用刺刀、冲锋枪、迫击炮短兵相接,彼此惨烈地厮杀!公路两旁的至高点上,横尸累累,彼进我退,形成激烈的拉锯。傍晚,刘将军训令麾下各旅,集中火力夺回公路北侧各高地,全力与宜川方面守军取得接触。无奈,共军有如潮水般的人海战术,一波波锋涌而至,各种口径的火炮亦逐步拖上火线,对国军施行密集射击。国军几次试图打破封锁线以夺回高地的攻击都无法奏效,多名团、旅长相继阵亡!28日下午起,国军已经无力再起攻势,空军虽亦进行数次炸射行动,但天候极为不佳,雨雪遮蔽视线,此时也难以为继。

刘将军此时只能下令收缩兵力原地掘壕固守,战况至此已不可为。

3月1日下午,在鹅毛大雪中,国军伤亡殆尽,无力再战。1时许,共军开始向军指挥部发动冲锋,军部警备排最后两名士兵随即阵亡,刘将军与师长严明等人拿起配枪,亲上火线作最后抵抗。

面对眼前一波波的共军迎面冲来,刘将军与其余几位高级军官在共军面前拉开各自所剩下的最后一颗手榴弹!

在一连几次的爆炸声与留下的斑斑血肉中,瓦窑街战役到此结束。

当日下午3时,西安方面接到整29军所发出最后的一篇,以刘勘将军为名的没有完成的电文:“局势危急,职唯有带领团长以上所有官长,一死成仁以报党国、领袖之栽培,敬祝…….”电文仅到此为止。

风雪交加中,刘勘与他忠实的部署们为了国家流乾了最后一滴鲜血,也为中华民国军人的军魂、武德与荣誉下了最庄严的注脚。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荣民文化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402/8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