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民国精英 顾维钧:民国第一外交家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人。被誉为“民国第一外交家”。

    对一个24岁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7岁成为驻美国公使、34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人来说,除了用“光芒四射”形容,你还能说什么?

    《联合国宪章》上签署的第一个名字,是三个汉字:“顾维钧”。
             
    1945年6月26日,在宪章签字仪式上,中国代表团因在发起国中按字母顺序列于首位,故代理宋子文担任首席代表的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上世纪30年代,一家英国报纸的专栏作家曾提到这个熠熠生辉的名字,认为“中国很少有比顾维钧博士更堪作为典型的人了。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名学者温源宁写过一篇印象记,起首便是:“无论什么时候想起顾维钧博士,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光芒四射的星星。”
             
    那是1934年,温源宁写道:“作为一名外交官,他的成就称得上辉煌,要加以逐一列举,人们将不得不从惊讶开始而以赞美告终……他以1912年5月出任内阁秘书开始其政治生涯直到如今,凡是外交官员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位他都已经得到了:驻美国公使(1915-1920)、巴黎和会代表(1918-1919)、国联理事会中国代表、驻英国公使(1920),并自1922年以后多次出任外交总长,而现在是驻法国公使。有一次,顾博士还做过几个月代理国务总理。”

    50年后,温源宁在台湾去世之前,如果他还记得自己当年这篇充满“溢美之辞”的小文的话,他也许会微笑。因为顾维钧比温源宁文中所写的更加“光芒四射”,他经历了更多的大事件,也得到过更多的高职位。

    再后一年,顾维钧在纽约逝世。《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载文表示哀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纽约总领事前往吊唁。
             
    温源宁笔下让人“从惊讶开始以赞美告终”的顾氏履历还需要加上:中国驻外使节升格后,担任驻法、英、美等国大使;1945年出席旧金山会议,参与起草和签署联合国宪章;1957年后担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庭长,直至1967年退休;晚年完成13大卷、5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

    温源宁说:“他的朋友和敌人全都会承认,在国外代表中国利益的中国外交官中,再也不可能有比顾博士更好的了……出席巴黎和会时,顾博士已经由于是中国权益既有尊严又有才干的捍卫者而闻名于世。”

    年方而立的顾维钧在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中,位居后进。但当需要向和会最高机构“十人会”报告山东问题时,他的前辈们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拒绝出席、或者拒绝发言,是顾维钧勇于任事,出面侃侃而谈,痛陈山东问题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态度,并从国际法的角度雄辩论证了山东当归还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这场精彩发言成为和会当天的头条新闻。发言刚一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辛、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外务大臣贝尔福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随后,顾维钧在和会上展开穿梭外交,希望能争取到对于中国最有利的结果。最终,在无望的情况下,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而根据外交史学者的研究,“此时独力支撑代表团的顾维钧对拒签和约的最终实现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踏入外交界那天起,顾维钧的杰出表现一直证明着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对他的评价———“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最有才华的学生”。
             
    写过《顾维钧传》的肖岗回忆:“知道他的名字,始于将他与梅兰芳、汪精卫并称为中国‘三大美男子’的一幅年画。我的学生时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的,那时顾维钧的外交活动踪迹,常常是学校师生乃至全国民众关注的焦点:‘顾维钧在国联控诉日本的侵略了’、‘顾维钧主张国共合作,团结抗日’……”

    今天,图书馆里,灰蓝色封皮的《顾维钧回忆录》摆放得整整齐齐,积了一层薄薄的灰,显然少有人问津。这个人,已经成为一段传奇,不知能否成为一笔财富?

摘自《民国那些人》 作者:徐百柯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顾维钧(外文名:Vi Kyuin "Wellington" Koo,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江苏省嘉定县[1](今上海市嘉定区)人,中国外交家。1912年任袁世凯总统英文秘书,后历任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国、英国大使,驻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海牙国际法院副院长。被誉为中国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2]。1985年病逝于美国纽约。

早年
顾维钧生于大清帝国江苏省太仓州嘉定县,初入旧式私塾,于1899年考入卫理公会的上海英华书院预科,1901年考入圣约翰书院。1904年自费赴美国留学,入纽约库克学院。一年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文科,毕业后攻读政治学研究所。1909年获硕士学位,1912年获法学博士学位。


外交生涯
1912年经唐绍仪介绍,回国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兼外交秘书。1914年与唐绍仪女儿唐宝钥结婚。1915年获悉中日“二十一条密约”,无奈之下将其泄露,以期获得舆论的支持而为中国争夺权益。同年赴美国任驻美公使。


巴黎和会
1919年,顾维钧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巴黎和会。会上日本政府要求以战胜国的身份接管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顾维钧为此准备了《山东问题说贴》,力陈中国不能放弃孔夫子的诞生地山东,犹如基督徒不能放弃圣地耶路撒冷,震撼欧美代表,扭转了舆论形势并博取列强同情。后由于意大利退出和会,英法美害怕日本的退出威胁生效而导致和会流产,于是将德国于山东的本有权益割让给了日本。此时中国代表团团长陆徵祥离开巴黎。因此顾维钧实际上暂摄团长职权,在他的主持下,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1920年顾维钧改任驻英国公使。1921年作为中国政府全权代表之一,参加华盛顿会议。1922年起,历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并两度代理内阁总理。国民革命军基本统一全国后,曾被国民政府通缉。1930年经张学良斡旋,加入国民政府,重返外交界。


国联调查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受中国政府委派,参加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不畏日本阻挠甚至生命恐吓,坚持进入中国东北实地考察并且独立进行了许多工作,向调查团提出了揭露日本侵略行径的长篇备忘录,对调查团施加影响,为中国博取利益。


二战前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顾维钧长期出任驻美大使,为中国抗日战争在美国奔走呼号,争取援助。1945年6月26日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首先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顾维钧与中国共产党的接触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根据典藏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顾维钧档案显示,顾维钧在抗战与内战时期曾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邓发等人会晤,接触内容及结果不详。

1946年后顾维钧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长达十年,对游说美国支持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贡献甚多。1948年中国共产党公布内战战犯名单,顾维钧列第二十二位。

国民政府迁往台北后,顾维钧与外交部长叶公超曾代表中华民国于1954年与美国签署了《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国际法院
顾维钧1956年从驻美大使职务退休,转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副院长。1967年于海牙退休,赴美定居。晚年口述了计13卷,600余万字的《顾维钧回忆录》,该著作后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外交的重要资料。顾维钧与家属另委托哥伦比亚大学保管其私人信函与文件,并未出版,研究者需专项申请方能阅览。


家庭
顾维钧有过四段婚姻:

张润娥,张云骧之女,1908年结婚后共同返美,后离婚;
唐宝钥,唐绍仪之女,1914年结婚,生子顾德昌、女顾菊珍,1918年病逝;
黄蕙兰,“亚洲糖业大王”黄仲涵之女,1920年结婚,生子顾裕昌、顾福昌,1956年离婚;
严幼韵,1959年结婚。

著作
《外人在华之地位》
《顾维钧回忆录》

相关电影
《我的一九一九》,陈道明主演。讲述了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努力。

注释
在如今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划中,嘉定仍属江苏省。
唐德刚常说近百年中国史上只出了两个半外交家。周恩来李鸿章两个之外,顾维钧算是半个。(唐德刚《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综论》)
前任:
魏道明 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
1946年─1956年 继任:
董显光
前任:
杜??圭 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继任:
胡惟德
前任:
杜钖圭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1926年10月1日─1927年6月16日 继任:
胡惟德
(代总理)
前任:
孙宝琦 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代理)
1924年7月2日─1924年9月14日 继任:
颜惠庆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530/8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