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苦口婆心 疯狂降息1.08个百分点的思考

          

时寒冰:疯狂降息1.08个百分点的思考  


    下午4点多,报社突然一阵骚动,原来,央行降息,并且,如此疯狂: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此次1.08个百分点的降幅为1997年10月以来的存贷款利率最大降幅。


    令人吃惊的是,活期存款利率从0.72腰斩,直接降到0.36!活期存款利率本来就非常低。中国银行享受着世界上最大的存贷差收益,这成为低效率的银行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这次降息,将进一步使广大储户受损,央行之意是迫使民间储蓄去投资和消费,但在社会保障机制没有建立和完善的情况下,在投资机会非常少的情况下(别忘了现在是金融危机时代),此举难以奏效,并且充满风险。而且,在目前的形势下,由于不确定性风险大,非对称降息有可能加剧银行业的存款定期化倾向,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进而对业绩造成负面影响。


    疯狂降息背后显出的是难以遏制的焦躁和不安。刚刚和一位朋友通电话,该地的银行被上面硬性要求在2009年投放贷款金额要达到往年的5倍!许多银行发愁,在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的情况下,如何完成任务。金融危机期间,机会收缩而风险加大,并非大肆放贷的机会。这种逆势的要求令人不安。从长远角度来看,贷款规模的无序扩大,有可能为呆坏账埋下隐患,银行不良贷款数量和比例可能同步上升。


    而笔者一位在有关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上面要求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无论其他部门是否已经审批都必须尽快放行。此举意在急救经济,但如此急功近利,恐怕会加大不确定性风险,一些形象工程和权钱交易现象可能趁机混迹其中,使这场轰轰烈烈的救市行为演变成少数人牟利的盛宴。


    由于贷款投放主要源于银行,意味着风险将由银行扛着,而除农行外的所有大型国有银行都已经上市,这也意味着,风险将分散给无数股东承担。这次降息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但是,整体而言,这次降息的幅度之大,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经济下滑速度太快,形势之严峻。由于欧盟、美国、日本的经济数据恶化,而这三大经济体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他们经济状况的恶化将减少我国的对外出口,如果外部需求降低,在内部需求短时间内不能拉动的情况下,投资的过快增长很容易导致产品过剩,价格下跌,给生产企业带来更大的被动。


    同时,目前,次债危机正在步入新一轮恶化周期当中,花旗银行虽然因得到政府的救助而起死回生,但并非每一个金融机构都能如此幸运,美国处于四面灭火而水源不足的状态中,前景堪忧。从经济学的发展规律来看,当金融危机发生时,投资机会会被压缩,收益也会大大降低。因此,我们在降低利率,降低企业投资成本的同时,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金真正能够用到刀刃上。


    在上半年6.7万家企业倒闭的情况下,央行不调整货币政策,现在急功近利地玩命般的降息,不仅容易导致股市的大起大落,更容易导致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此前股市的暴涨暴跌,即是有关部门在股市上涨时疯狂放行新股所致,以至于超出了市场的承受力,最终,使中国股市坠入深渊。对经济的这种运动式调控,可能重蹈股市的覆辙。至少,对这种危险性应该抱以足够的警惕。


    刺激经济需要资金,而查数据得知,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已经连续20多年处于赤字状态,根本无法支撑起庞大的救市计划。而地方政府与有关部门已经公布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方案,累加起来已经远远超过18万亿元!地方和有关部门在上项目方面的狂热,竟然已疯狂到如此地步!刺激经济发展,绝不能演变成一种大跃进。大跃进给这个民族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仍在许多人沉重的记忆中隐隐作痛。


    必须要正视一个问题:在金融危机时候,如此大规模的逆势之举,是否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倘若大量低效的项目开工,而后续资金跟不上,经济发展将被引入死胡同。现在,最重要的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而不是滥用有限的资金。如果因为急功近利导致大量半拉子工程大量出现,将是一个个沉重的拖累——无论对于中国经济还是民生,都是如此。我们这个民族,能够承受多少这样的失误?


    11月24日凌晨,我在《不要以抄底的心态去投资》中推断:“有一点是肯定的:ZF的态度非常明确,稳住市场,人造反弹,暗渡陈仓,发新股,融资,救经济。”但欲速则不达,以目前这种运动式的操作来看,过于短期的行为反而会葬送未来的潜在力量。


    由于资金捉襟见肘,只能通过发钞,发债,通过迫使银行放贷,通过迫使民众释放储蓄来完成了。甚至,打土豪的办法也用上了:证监会经调查认定汪建中、北京首放有关行为违反了证券法关于禁止操作证券市场的规定,决定没收汪建中违法所得逾1.25亿元,并处以等额罚款;中国首富黄光裕被查,也可能会有可观的罚款。


    其实,与其这样还不如反腐败来得快。建议借鉴一下这则新闻透出的信息,据多家媒体报道(点此处看该详细新闻):深圳市龙岗区舞王俱乐部“9·20”火灾调查日前有了最新进展,国务院“9·20”事故调查组的调查人员在深圳龙岗区公安分局副局长陈旭明家中搜出的现金约1000多万元,另有其个人帐户下的房产、存款及股票总值约2亿元。更令人咋舌的是,这个副局长官职,也是花2000万元买回来的。


    一个公安分局的副局长,竟然有现金约1000多万元,另有其个人帐户下的房产、存款及股票总值约2亿元(如果股票不缩水这一数字还可能更惊人)。如果抓1万个这样的贪官,就能解决2万多亿的资金!如果抓10万个这样的贪官,就能解决20多万亿的资金!中国经济马上就能再腾飞好几次!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马上就能建立并完善起来。如果找拯救中国经济的捷径,这个捷径副作用最小,效果更明显。


    在次债危机步入新一轮恶化周期的情况下,中国不应该打肿脸充胖子去当世界的救世主,而应该把心沉下来,冷静下来,做好自己的事情,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增加民众收入,压缩政府开支,从长远的角度来解决内需拉动问题,而不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大规模的政府投资上面。为这片苦难的土地祈祷! 


    草于2008年11月26日 

*****************************

4万亿投资将会把多少干部投入监狱?

2008/12/01 15:40:56   高福生

为确保当前中央提出的4万亿元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干部安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10月28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上呼吁,凡是掌握政府投资项目权力的官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不要搞虚假招标,否则就会出现“上一批项目倒一批官员”的现象。(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郑新立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大量事实说明,腐败总是热衷与工程项目“结缘”。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工程上马,干部下马”、“大楼盖起来,干部倒下去”的腐败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愈演愈烈。据报道,在京沈高速公路宝坻段建设中,37公里路段竟然“放倒”了37名干部。有统计数字显示,在干部职务犯罪中,40%跟项目发包有关系;而80%的项目发包权力集中在处长级干部手中。

细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工程建设中诱发的职务犯罪案件呈上升势头的深层原因,缘于管理有漏洞、制度不完善,在很多时候是“一张嘴说了就算,一支笔批了就行”。在这样一种“大气候”下,当国家拿出4万亿元扩大内需、保经济平稳增长的政策甫出,一些地方政府便闻风而动,纷纷发布规模宏大的投资计划,同时紧锣密鼓地展开新一轮“跑部钱进”竞赛,以期在这4万亿元的巨额支票上争取更多的签字权。

为此,有评论家认为:有关部委执掌着这样一笔天文数字般的财政资金的投向大权,他们的手指缝稍稍松一点儿或紧一点儿,就可以给某个地方或企业多批或少批几千万上亿元,其间“操作余地”与“腐败空间”之大,几乎让人不敢想象。还有评论家忧心如焚:当国家发改委门前人头攒动,充满智慧的民谚所批评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会上演吗?滥用公权力寻租、设租、收租的腐败会发生吗?

经验告诉我们,如果财政资金投资计划的决策和实施程序不作根本性改变,“一张嘴一支笔”就可以决定成千上万甚至过亿元的资金的流向,那么这4万亿元投资在“快速”流动的过程中难保不会发生腐败。在我看来,这4万亿投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建立防腐体系,让“多发区、高发区”的腐败“少下来、低下来”,是当前我们亟需破解的一个重要课题。此举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发展水平和把握大局的能力,也关乎中央政府本次拉动内需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

当务之急,一是要制定缜密的工作方案,明确资金的投入方向、安排原则和建设任务,既要兼顾“好”和“快”,又要协调“眼下”和“长远”;二是在项目选择和资金投入上要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跟踪审计,不因“跑部”而“钱进”,不让“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三是要依法严肃惩处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玩忽职守、挤占、挪用等贪污腐败行为。如此,“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才会少之又少。

-----------------------------------------------
谨防4万亿撂倒一批官员

2008/12/01 14:51:04  余丰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第四届中国财经法律论坛上呼吁,凡是掌握政府投资项目权力的官员,要严格按照法律的程序进行,不要搞虚假招标,否则就会出现“上一批项目倒一批官员”的现象(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

  未来两年内4万亿元的国家投资,加上其带动的社会投资,总投资额可达十几万亿甚至几十万亿。投资方向主要是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以及灾后重建,一大部分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基础设施、教育文化投资、公共设施建设、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这些项目大多需要政府采购,涉及政府部门、政府官员相当多。在国家、人民监督这巨大资金使用情况的同时,可以肯定的说,贪官和图谋不轨的商人也都在紧盯这4万亿投资。

  过去曾经屡屡上演,上一批重大项目,倒掉一批政府官员;修一条高速公诉,一批交通领导干部“车毁人亡”。至今还在传说着一个省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的“故事”。郑新立列举的一组数据非常令人吃惊:“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我们的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安全事故以及干部犯罪事件,有一半左右与不认真履行《招标投标法》有关系,造成了‘工程上马,官员下马’的现象。有统计数字称,在干部犯罪中,40%跟项目发包有关系;而80%的项目发包权力集中在处长级干部手中。”

  4万亿投资,由此带动十几亿元的投资。这么庞大的投资,这么大面积,涉及各个省份,在项目选定、招投标过程以及政府采购中工程质量安全、施工安全和干部安全,是一个重大、紧迫的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各级领导干部以及手握项目权力的管理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投资决策权是一份重如泰山的信任和责任,务必抱着对国家、人民高度负责人的态度,把好关口,用好4万亿投资,不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

  确保 4万亿不被腐败分子蚕食,必须发挥好外力的监督作用。中央派驻各个省份的项目监督小组,必须切实负起责任,既要监督4万亿资金的使用用途和方向,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项目决策权官员的监督。要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并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接受公众的广泛监督。是不是豆腐渣工程、是否偏离了中央确定的投资方向、存不存腐败工程、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给他们创造说话的环境和反映问题的畅通渠道,这种监督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总之,必须以非常之举措,严格监督好这4万亿投资。这不仅关系保证投资方向,发挥投资效果,切实拉动内需的问题,把广大百姓的血汗钱用到刀刃上,而且也是对官员最好的保护。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天涯社区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1202/11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