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在香港的亚洲周刊为何有强烈人民日报风格?

—亚洲周刊纪硕鸣:重庆廿万干部下访新路径

《亚洲周刊》的记者怎么有这么强的人民日报口味。你知道为什么吗?

重庆廿万干部下访新路径/纪硕鸣

2010-03-3122:23|阅读(1193)|标签:所见所闻|字号:大中小

重庆展开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大排查、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共动员二十万干部「下访」与民众同吃同住,并要求领导干部找贫困户结穷「亲戚」,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探索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农历新年后,重庆各机关企业陆续上班,但座落在中山四路的人民信访办公室门口却有些冷清。一旁正开门营业的大众理发店老板告诉亚洲周刊,前些年这里很「热闹」,来上访的重庆各地老百姓最多时上千,少则也有数百,上访者很激动,把马路都堵上了,影响理发店的生意。去年开始,重庆信访办门口的上访人数明显减少,多的时候也就数十人。信访办门口不那么激烈了,理发店生意也好做了,这和重庆连续组织市区县乡镇干部主动换位:接(待)访(民)为「走访」,深入民众「大走访」、「大下访」,集中解决了一大批访民的积案,民生问题解决较好有关。

民生,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也是胡温执政推动新政的核心。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发表讲话要求全党,「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过年时更具体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经济发展注意协调性,经济增长强调民生改善,更是今年「两会」的主旋律。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由于各地政府注重经济发展,忽略民生,上访者、群体性事件不断。老百姓遇到不平事就找上级政府,信访部门成为访民的申冤之处。不仅北京国务院的信访部门成为热门处,各地政府的信访办经常是人满为患。

依照要求,重庆市也展开了市级机关干部大下访大排查大调处活动,以及区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从市级部门抽调二百名干部组成四十个督导组常驻区县,将信访做到基层,将社会矛盾在当地解困、上门改善民生。二零零八年九月,全国其它省市的领导对访民的「接访」活动结束,重庆则让「下访」的干部继续延长半年,「下访」干部与民众同吃同住,扩大解决访民疾苦的成果。

去年上半年,重庆再总结经验,计划用两年时间深入民间开展干部大走访,到基层关心老百姓疾苦,解决老百姓困难。在全国追寻经济发展,主推GDP高增长下,重庆做到二个百分之五十,要求领导干部投入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精力抓解困;财政支出百分之五十以上用于民生。至今,动员了二十万干部下基层,投入逾四十八亿人民币解决长期结累的访民「欠债」,解决信访案八点五万余件,受益老百姓达二百万人。

薄熙来主导大走访

重庆干部「大走访」活动的主导者、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指出,绝大多数老百姓去上访,都是事出有因的,我们眼里的一些「小事」,往往是上访群众家庭生活的头等大事,干部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薄熙来表示,群众上访找领导,生活发生困难就是最好的理由。他要求,信访工作不是要「扬汤止沸」,把矛盾压下去就拉倒,而是要「釜底抽薪」,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达到息访息诉。

在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薄熙来指出,二零零八年的大下访和二零零九年的大走访,接到一点八万个积案,八成是该解决而没认真解决的群众实际困难。薄熙来的一番话,令重庆干部领悟到构建中央提出和谐社会的着眼点。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樊伟,零八年六月带领市委五人督导小组进驻偏离市区的潼南,近六个月与基层干部百姓同吃同住,共同解决问题。樊伟表示,信访问题解决不了,原因有信访干部缺少职权的问题、有当地干部需要转变工作作风的问题、还有依靠当地资源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最终还跟树立服务百姓的观念有关。

樊伟到潼南,就遇到潼南至重庆的客车运输矛盾,有些客车刚投入服务,但营运期限到了。客车服务商和有关审核部门发生矛盾,甚至对峙,当地无法协调,樊伟做双方的工作,由市政府出面,从维护经营者基本利益出发,平息了矛盾。有一个三十年的老上访户,上世纪七十年代因为地主身份被怀疑偷村里的麦子,抓她、打她,还扣了她的粮食。问题一拖再拖,还把她送进精神病院。樊伟等人主动倾听她的诉说,还通过她的子女做工作,最后提出解决方案,政府给予合理的赔偿补助,她愉快的接受了,三十年的冤情得以伸张。

在潼南,长期在机关工作的樊伟和他的督导组成员看到了民间的实际困难,他说:「这是和老百姓之间的感情磨炼,净化了自己的心灵,心中装有老百姓,信访工作无难事。」在随后重庆市委要求领导干部找贫困户结穷「亲戚」的活动中,樊伟在巫山最偏远的村中和二户贫困农民结为亲戚,过年前还去看望了他们,带去政府赠送的过年用品,他给每一户都送了钱。樊伟正在思考如何令他们脱离贫困。他说:「有孩子的,我一定要让孩子必须把书读完,有家想养牛,我支持,也鼓励他到县里贷些款。」樊伟分析,遇到困难上访的重庆访民,一般亲戚朋友中都没有人在政府机关中工作的,樊伟认为,结穷亲戚,既可以让干部掌握基层百姓的疾苦,也密切了干群关系。在崇尚利益的中国社会,结穷亲戚有些匪夷所思,但从小接受共产党教育的樊伟认为:「这实际上是共产党联系群众,访贫问苦老传统回潮!」

今年四十八岁的李仕奇,是四川通江县人,多年在重庆打工,二零零五年在鞭炮厂被烧伤,工伤鉴定企业主须赔五十八万元人民币(约八万五千美元),但企业主变卖资产后跑了。李仕奇有两个分别十三及九岁的孩子,他把老家的住房都变卖看病了。绝望中的李仕奇想以死来结束这一切。在干部大走访中,他的情况引起重庆大渡口信访办的重视,市督导组的干部也接待了他。虽然李仕奇没有重庆户口,不是重庆人,大渡口区信访办副主任聂永红对亚洲周刊表示,他的困难是实际的,到哪里都是共产党执政下的老百姓,都要解决他的生活。最后市督导组协调,区市信访办共同集资三十万,给李仕奇解困。

李仕奇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外来民工,在最困难时享受到重庆政府的关怀。他带着感谢信跪在区政府大门前,喜极而泣。他用一部分钱加贷款购买了一间住房,还租了一间门面房做些小生意,并承诺,生活改善了,要回报社会,拿到赔偿金也一定归还政府。其实,李仕奇拿到的不仅是一笔补助款,还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创党价值!

一辈子生活在玉峰山的农民张朝阳,怎么都没有想到,历来缺水的玉峰山地区可以用上自来水。二零零七年,玉峰山修建高速路,打隧道破坏了地下水,隧道顶部村社老百姓赖以生存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近二万村民、约一万多头畜禽饮用水困难,四千多亩水田无法栽秧。每天只能靠送水车维持日常生活用水,老百姓一直上访。在大走访活动中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市委副书记张轩二次到现场,召集相关部门和渝北区、江北区有关负责人研究解决方案。政府总投入三千万人民币,引长江水三次加压到海拔三百米的山顶,在玉峰山地区建立自来水管网全面供水。张朝阳对记者说,家里空调、电视样样有,现在又用上自来水,生活不比城里差。重庆信访办助理主任曾开宏表示,大走访活动解决了老百姓的实际困难,也减少了上访者。

支持者认为,重庆干部「大走访」解决的不仅是访民的实际问题,而是重新检拾起共产党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民服务等传统价值。在中国迈向共同富裕的路途中,重庆正在探寻一条中国模式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亚洲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513/16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