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大陆成全球头号建筑大国 负面效应显著

中国成全球头号建筑大国。图为北京一处建筑工地(Gatty Images)

在房地产繁荣的推动下,中国首次超越了美国成为全球头号建筑大国。据英国《金融时报》日前报导,去年中国在新建筑上投入1万亿美元。其负面效应正在发酵中,随着中共刺激措施的推动及地方政府财政的需求,推高了土地和原材料成本,也造成了住宅存量大增,房屋空置率持续上升。此外,还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使中国亦成为世界头号能耗大国,所造成的污染更是日益严重,而且许多耗费巨资的建筑,却往往是些寿命短暂、质量堪忧的“豆腐渣”。

中国二线城市的房地产陷阱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如今,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因此对房地产投资者而言,应该进军二线城市,对吧?不,瑞士瑞信银行(Credit Suisse)表示,这是一个价值陷阱。

有关供应过剩这一点,瑞信银行统计了住宅存量,然后除以需求,由此算出过去三年里建成的住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售完。

在毗邻香港、从零起步的中国的繁荣城市深圳,住宅储备应该只需一年便能售完——是调查中售罄速度最快的城市。但在东北部的另一个港口城市大连,这个数字是7.5年,而武汉则需多达8年。

关于地价泡沫的计算也很简单——相比于房价,地价的上涨速度有多快?在一些城市,差距相当明显,例如,2010年武汉房价涨幅不到10%,但地价上涨了约30%,似乎开发商正在生产要素方面付出过高的成本。

瑞信总结了投资者应该避开的十大二线城市:武汉,沈阳,济南,长春,太原,合肥,长沙,海口,重庆,天津。

分配率全球倒数第一 百姓无力购房

据郎咸平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几个国家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欧美最高平均为55%左右,南美州国家平均为38%左右,东南亚国家平均是28%左右,中东地区平均大约在25%左右,非州国家估计平均在20%以下,中国近10年来已经由12%下降到目前的8%,国民财富老百姓到底得到多少,一目了然。

在这样的分配比例下,国内民众的实际购买力超低,面对目前这样巨大的房地产泡沫下高昂的房价,多数百姓根本无力承担。

头号建筑大国 成就头号能耗大国

数据显示,中国的钢铁消耗占世界的44%、水泥的消耗占世界的53%等,其中的大部份是被用于建筑行业,但与产出相比较,中国的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

中国经济的增长不仅以巨大的能耗为代价,还以巨大的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为代价。中国经济消耗了全球18%的能源,其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

而由于中共政权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漠视,致使中国的排污量也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严重的污染已经令中国的山河变色。

中国建筑质量堪忧 铁路专家发誓不坐高铁

资料显示,中国建筑年平均寿命只有25-30年,而发达国家建筑,像英国的平均寿命达到了132年,而美国的建筑寿命也达到了74年。

2009年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莲花景苑,因施工程序错误形成地基压力差,楼体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引起业界巨大震荡,被戏称为“楼脆脆”。一个月后,南京再现“楼脆脆”。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四川省受损学校的校舍绝大多数是豆腐渣工程,需要重建的达11687所。

铁路的建设在中国建筑市场所占份额也很大。2010中国(长春)国际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称,2010年中国计划投入7000亿元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

而据铁路专家分析,在发达国家,修一条高铁运行的路线要花费较长时间,铁轨铺好后,要让其自然沉降,再沉降,还要通过各种检验,确保铁路不会出问题。因为高速铁路时速三、四百公里,铁轨稍有一点下沉,就会出大问题。而中国铁道部有些工程就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还有些工程连“三边”工程都够不上。

最近,《南方周末》等大陆媒体报导:“铁路工程师为何不愿坐高铁”,引起民众的关注。网友惊吓地说:“铁道部真是拿人肉做实验啊!”

责任编辑: 成圳锋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307/19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