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精品推荐 > 正文

曾经的预言 史上灾难片盘点

灾难在一个本该平淡的日子里骤然露出狰狞的面目,春天的樱花还未盛开,已经注定演变成一场 凄艳的盛宴。对忧患意识浓厚的日本人来说,也许这样的惨烈在电影里曾经重复过许多遍——天崩地裂般的震动袭来,地块大幅开裂,家园变作废墟,人们惊恐地奔走躲避。地震引发了火灾、泥石流以及强烈的海啸,高达10米的海浪卷走船只和列车,淹没了农田和房屋,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泽国,交通崩溃,上万人不知所踪……

凄艳的盛宴。对忧患意识浓厚的日本人来说,也许这样的惨烈在电影里曾经重复过许多遍——天崩地裂般的震动袭来,地块大幅开裂,家园变作废墟,人们惊恐地奔走躲避。地震引发了火灾、泥石流以及强烈的海啸,高达10米的海浪卷走船只和列车,淹没了农田和房屋,繁华的都市瞬间变成泽国,交通崩溃,上万人不知所踪……

  真实世界的破碎,总是比电影所表现出的更直观而触目惊心。作为一个位于火山地震带上的岛国,全球6级以上地震有五分之一发生在日本。时刻遭受毁灭威胁的无常命运造成了日本人强烈的危机感,以及渲染死亡与阴郁美的民族特性,这种特性与灾难电影表现的泥沙俱下的颠覆感和悲剧感不谋而合,于是日本经常成为灾难题材电影中首当其冲的牺牲者,在银幕上一次次地重复着它的毁灭,犹如唱着一支又一支凄婉不尽的哀歌。

  《日本沉没》(1973年版2006年版):

  灾难词汇:“预言”

  可信指数:★★★★★

  惊悚指数:★★★★★

  解读:在日本现代史上曾发生过两次重大地震——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和1995年阪神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13万人和6400人。而专家声称,未来50年日本还会发生更大的地震灾难。电影《日本沉没》就极富真实感地在大银幕上刻画出了地狱般的末日景象。《日本沉没》根据科幻小说改编,1973年由东宝映画拍摄成电影,在日本民众中引起巨大轰动,2006年东京广播公司再度翻拍了这部日本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灾难片。电影描述日本海沟发生大规模地壳变动,随后日本各地频繁发生地震。小岛在深夜沉入海底,高速倒塌,都市交通中断,火山陆续开始喷发,一切都预示着日本列岛的灭顶之灾。政府部门制定了紧急救援计划,并向国际社会求助疏散岛内民众,最终,灾难夺走了8000万日本人口,给侥幸存活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已是满目疮痍的家园。而炸段海底陆地板块这种童话式的拯救结尾就像现实中的日本人精神,一边忧患重重,一边努力抗争。

  《2012》:

  灾难词汇:“覆灭”

  可信指数:★★★★

  惊悚指数:★★★★★

  解读:在2012年这场足以颠覆世界的灾难中,连最稳定的大陆都难逃重新洗牌组合的厄运,本就脆弱到岌岌可危的日本列岛只能像一把残破的木椅,在命运的滚滚车轮下充当不堪一击的灾难注脚。所有的逃生法则都无济于事。在强烈的海底地震作用下,势不可挡的滔天巨浪掀起了航行在日本近海的豪华游轮。影片并没有刻意地表现日本被地震和海啸摧毁时的惊心动魄,而是通过电话中的混乱和停断提醒着它的厄运难逃。死神在家人互相问候和原谅的时候降临,这是最温馨的时刻,亦是毁灭的时刻。

  《后天》:

  灾难词汇:“前哨”

  可信指数:★★★★

  惊悚指数:★★★★★

  解读:不是只有地震的阴霾才热衷于徘徊在日本列岛的上空,面对已经做到了最充足的心理预警和对抗措施的日本人,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新冰川时期来袭却令他们措手不及。在导演艾默里奇毁灭世界的电影三部曲中,日本总是遭受悲剧性摧毁的亚洲国家的直观代表。巨大冰块犹如冻雨般纷纷砸落在无可躲避的行人身上,很快,巨大的海啸和暴风雪又接踵而来。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腾讯娱乐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317/20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