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生态 > 正文

空气污染 大陆人难逃肺癌杀手“七年之痒”

—中国城市居民关注“灰霾”现象

作者:

入冬以来,中国多个城市又开始出现灰霾天气。灰霾天气对人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什么叫做pm2.5 ?这是中国城市居民近来十分关注的话题。

广州气象专家吴兑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灰霾与肺癌有着“七年之痒”,即出现灰霾严重的年份后,相隔七年就会出现肺癌高发期。

空气中的PM2.5吸入人体后,经过人体的循环系统,最终会进入血液,乃至肺泡。“灰霾将取代吸烟,成为肺癌致病头号杀手”,吴兑说,肺癌死亡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上升了许多,但同时和肺癌密切相关的吸烟率却在下降。问题究竟出在哪?专家们发现,天空的能见度在急剧下降,灰霾天数急剧增加,由此可以推测,是不是肺癌死亡率和灰霾天气有一定的关系?吴兑所在的科研团队做了一个估算,把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的气溶胶消光曲线图和肺癌死亡率的曲线图同时标出,判断气溶胶浓度增加之后7~8年,肺癌死亡率就会上升。 另有专家指出以PM2.5浓度为代表的“超细灰尘”污染,已经取代了早期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粗粒子为代表的一次污染阶段,南京等地早已相继进入了更加复杂的大气复合污染时代。可空气中这些“超细灰尘”,肉眼根本看不到,它们是谁?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经过研究,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发现,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
这些污染物在空气中不是简单叠加,而是彼此之间不断进行化学、物理反应,使得污染变得十分复杂。唐孝炎研究发现,PM2.5中有机物、硫酸根粒子、硝酸根粒子等均属二次气溶胶。“二次气溶胶‘贡献’超过50%,是PM2.5的主要组成成分”。

中国民间环保组织也可以关注灰霾问题

11月15日,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在每月一次的记者沙龙上邀请了70多位记者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热心人士,一起探讨今年深秋和初冬的北京的大气污染和环境问题。绿家园还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Steve Andrews(安雪峰)先生,他从美国民间如何推动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的提高,加州、洛杉矶与北京在空气质量监测方面的比较等方面做了解析。从2007年期,安雪峰先生就致力于北京空气问题的研究,曾经在《环境科学快报》,《中国环境论坛》,《华尔街日报》,《远东经济评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研究中国空气的文章。《科学》、《自然》《纽约时报》,《明镜》,《华盛顿邮报》等也在2008和2009年引用他的研究结果。他现在着重研究美国和中国对PM2.5 的不同监管规定。

从今年10月底开始,北京连续多天的灰霾天气,引发了公众对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质疑。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独立监测的数据,激发了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问责。一时间,PM10和PM2.5这两个技术性的名词成为媒体报道中的关键词。各路专家在媒体采访中表述了很多观点,支持和反对把 PM2.5列为强制性监测指标的都有。而公众的情绪在媒体的牵动下,由质疑愤怒转为困惑,还有一部人试图寻找更科学更理性的分析途径。这期记者沙龙为前来的媒体记者和有关人士起到了解疑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法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1205/227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