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外媒评论:更加煽惑耸动的中共党报

近年来,中国报纸和杂志被迫商业化,中共党报《环球时报》为争取读者,以侵略性的编辑风格,辛辣的语调,大量碰触敏感议题,但骨子里还是以宣传中共为定位,将中国的社会舆论加以塑造和扭曲,引来西方专家不满的批评。

美国《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期刊于10月31日发表拉尔森(Christina Larson)的评论文章〈中国的福斯新闻〉(China’s Fox News)。作者以美国福斯新闻(被认为经常立场偏颇,引喻失当)讽刺中共的报纸《环球时报》,她认为《环球时报》骨子里还是以宣传中共为定位,而且立场偏颇。对一位西方人而言,《环球时报》一些社论语气磨刀霍霍,十分偏激。

拉尔森指出,创立于1948年的中共喉舌《人民日报》向来以精通令人枯燥乏味的官僚语言著称。它于1993年创设附属的媒体《环球时报》,尽管两者有母子关系,但其任务却有显著不同。《环球时报》也是国营媒体、也面对相同的审查机制,但从创立以来已经发展出不同语气的宣传路线,而不单单是发布外交部或组织部人事任免的命令。

民族主义至上

《环球时报》将中国的社会舆论塑造和扭曲到什么程度?中国著名网路作家安替(Michael Anti)表示:“坦白说,我认为它的立场是赚钱。民族主义是《环球时报》在市场的定位。”

拉尔森认为,《环球时报》在报导中国时经常带着罹患幽闭恐怖症的世界观。今年10月有头条新闻标题为“攻击中共成华盛顿时尚”、“参议院的投票危及中共”、和“印度和越南签订合约以挑衅中共”,就是很好的例子。

具侵略性的编辑风格

中国媒体专家金玉米(Jeremy Goldkorn)指出,《环球时报》具侵略性的编辑风格,是两种趋势交互作用的结果,这两者包括江泽民将“爱国教育”引进学校,以及中共当局限制或撤销赞助,因此中国报纸必须藉由订阅和广告赚钱。在过去10年来,中国报纸和杂志被迫商业化,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争取读者──有些转向揭发名人丑闻。金玉米说:“但《环球时报》采行不同的策略,它以更具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语气进行报导。中国的民族主义并不是什么新玩意儿,但他们以更现代的方法对其进行包装。”

拉尔森说,目前《环球时报》并不以新闻著称,而是以让人“热血沸腾”的社论知名。其常见的主题是批评西方的诚信问题,特别是指控美国“虚伪”,并攻击美国的价值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该报于7月28日以社论抨击《外交政策》发表的2011年失败国家指数(Failed States Index)说:“(该指数)以12种不同的指标将177个国家排名。不令人意外地,大多数排名在前面的国家都是饱受内战、贫穷和天灾之苦的非洲国家。但我们有必要问:什么和谁使这些国家失败?”该社论将矛头指向其形式上的殖民地开拓者。

另一篇恶名昭彰的《环球时报》社论发表于4月6日。当大多数中国媒体对艺术家艾未未被关押都保持沉默时,《环球时报》骤下定论称艾未未自己越界、咎由自取:“历史会对艾未未这样的人做出自己的判断。但在那发生之前,这样的人有时候会为自己奇怪的决定付出代价。”这篇社论遭到反对者批评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将自己的是非观念灌输到所有人身上。”

读者选择有限

以发行量来说,《环球时报》是中国第三大报,其每日发行量为240万份,即使这些数据是灌水而来(中国的统计资料很难确认),但也很惊人,因为相较之下,《华盛顿邮报》的平均每日发行量只有55万821份。

至于《环球时报》为何发行量这么多?该报一名王姓编辑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他指出:“自由主义者说,因为《环球时报》提倡并销售民族主义。其他人则说,因为《环球时报》非常辛辣,而他们敢碰触敏感议题。”

拉尔森表示,《环球时报》表面毫无禁忌的倾向,可能是为赢取读者的最有力作为。当然,《环球时报》的崛起可能也是读者的选择有限的关系。正如一名《北京青年报》前记者所言:“人们为什么要看《环球时报》?因为选择很少。中国没有真正的新闻。我们的选择有限。”

社论言词磨刀霍霍

以下是《外交政策》文章中列举的两个《环球时报》磨刀霍霍的例子。

标题﹕“不要将和平视为理所当然”(2011年10月25日)。“如果这些国家不想改变对待中共的方式,他们将准备听到大炮的声音,我们需要为此做好准备,因为它可能是海上纠纷得到解决的唯一途径。”(背景:社论认为,越南和菲律宾等国正在利用中共的“温和的外交姿态”,威胁有争议的中国南海。)

标题﹕“美国对南海军事冲突没有兴趣”(2011年10月30日)。“中国坚持和平,但美国和其他国家却以此威胁,当其他国家一次又一次挑战我们的底线时,我们应该停止坚持和平。”(背景:社论作者署名是中国能源基金委员会( China Energy Fund Committee)分析家龙涛(Long Tao,音译),内容是评论美国与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进行军事演习。)◇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253期【西方看中国】栏目(2011/12/08刊)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1211/227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