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王光美与江青的恩恩怨怨

王光美
文革中被残酷批斗的王光美(网络图片)

王光美和江青,同是在中国当代史舞台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她们不同的身世、性格和学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让她们走出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注定了她们不同的人生结局。她们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映射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

不同的人生经历

王光美,中国20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中国女性之一,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广为人知。当王光美从一名女学生变为中共领导人的夫人后,她的命运再不仅仅是一个中国普通女性的命运。她有着众多的、引人注目的身份:大家闺秀、数学女王、中国第一个原子物理的女硕士毕业生、共和国主席的夫人,12年的阶下囚、“特务头子”、传说中的“梅花党党魁”,政协常委、“幸福工程”组委会主任等等。她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了传奇色彩。

王光美1921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开明、进步的家庭。其父王槐青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农商部工商司长;母亲董洁如出身天津富商家庭,受教于北洋女子师范大学。王光美上有6个哥哥,下有4个妹妹。董洁如不仅是贤妻良母,还很有见地胆识,极力培养孩子读书。王光美不负父母的厚望,考取辅仁大学物理系,而且一路读完硕士学位,成绩优异,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王光美的学生时代,正是日军侵华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接连发生的时候。国难当头、时局剧变,国家和民族的存亡冲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军调处的工作结束后,王光美到了延安。当她第一次碰到刘少奇并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时,最终走到了一起。1948年,她成为了刘的妻子。那年,王光美27岁,刘少奇50岁。由此,王光美走进了中国的政治舞台,她曾经的“居里夫人梦”一去不返。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她随着中国政治舞台的大起大落而大喜大悲。

她完全可以有不同的人生,然而因为理想的激励,她让真性情替自己作了选择。如果王光美当初不是选择去延安,而是像她原先所计划的那样出国留学的话,她后半生的轨迹又将是怎样的呢?或许中国现代史上多了个原子物理博士。当时物理界的人都讲,王光美实际上是最应该从事物理研究的,而且当时在荷兰的图书馆里有王光美的学习成绩单,上面写着“数学女王”。但她选择了去延安,嫁给了刘少奇。所以,在18年后那场中国当代最大的悲剧中,王光美也就成了一号女主角。

王光美一生最大的不幸与另一个女人密切相关,这个女人就是比她大7岁的江青。

江青,1913出生在山东诸城,原名栾淑荣,后改姓名李云鹤,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她的祖父李纯海是山东诸城拥有100多亩土地的地主。但是到了她父亲手中,已经破落了。她的父亲名叫李德文,是个木匠。后来家境稍好,他便不做木工,在诸城城关开了个旅店。李云鹤的生母是李德文的二房,经常受到他的虐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母女二人离开了李家,在诸城一个姓张的大户人家帮佣。张家的二少爷就是后来成为党内大奸的康生。当时,张家二少爷的名字叫张少卿,在诸城县小学任校长。

小学毕业后,李云鹤跟母亲一起离开了诸城.来到天津她姐姐家。姐夫王克铭是奉系军阀部队军官。李云鹤未上中学,在姐姐家闲住。1929年春,王克铭由天津调往济南,李云鹤跟母亲一起来济南,住在城内按察司街27号。老是住在姐夫家吃闲饭,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当时,坐落在济南的山东省实验剧院招收学员,免收学费和膳费,而且每月有两元津贴。于是李云鹤就考进山东省实验剧院,成了一名话剧学员,开始了她的文艺生涯。

其后,“苦孩子”出身的江青,凭借其争强好胜的个性和工于心计的天赋,开始了在上海滩的闯荡。在与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签约时曾有人建议她改名为“蓝苹”——“蓝色的苹果”,别出心裁!她也觉得“蓝苹”新奇,从此也就以“蓝苹”作为艺名进入上海文艺界和电影界。

年仅21岁的蓝苹,凭借着在电影《娜拉》里的出色表现,一炮走红,成为当时上海演艺界的明星,真正成为了风流浪漫的“蓝苹”。但是她进入上海戏剧界、电影界后,就明显表现出了争名夺利、爱出风头、生活作风乱七八糟等毛病,她来延安之前曾经历过4次婚变。

后来江青“进军”延安,于1938年和毛泽东结合而成为“第一夫人”。在婚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生活还是比较平静的。可是她不安分的血液和那日渐膨胀的权力欲,在地位巩固以后,便利用其“第一夫人”的身份,充分发挥文艺专长和优势,开始干预起政治生活开来。1949年后,她出任“电影指导委员会”委员,因批判电影《武训传》得以崭露头脚,从此便开始越出她应有的职权,从紧紧抓住“革命样板戏”入手,步入了政坛,直至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第一副组长、解放军文革小组顾问,伙同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成了“四人帮”的头子。文革中她的心狠手辣、阴险歹毒,曾使多少无辜的人蒙受灾难。“多行不义必自毙”,她成为人民的公敌,成为历史的阶下囚,受到历史的惩罚。

初步交往,相敬如宾

王光美第一次见到江青是在延安,那时江青与毛泽东结婚已经8年了。1946年的一天,王光美骑着一匹老马到枣园刘少奇那里去,半路上对面开来一辆卡车,她看见江青坐在驾驶室副驾驶的位置上。当时延安没有小汽车,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卡车了。江青在延安很有名,所以王光美知道她。但当时江青还不认识王光美,后来到了西柏坡,两人才真正认识。

进京以后,两人的来往多了一些。值得一提的是,1949年10月1日那天晚上,江青约王光美一起上天安门。因为白天她们都上不了天安门,晚上江青打电话来,要王光美和她结伴去。王光美跟着江青,哨兵也不敢拦,就上去了,还在天安门后面转了转。江青是主席夫人,资历又比王光美老,所以王光美对她很是尊重,把她当做姐姐般看待。50年代江青和王光美曾经有过真心实意的交往,江青总是步行到刘少奇和王光美住处去,聊聊家庭、服装。王光美生下平平时,正在苏联休养的江青听说后,就托人捎给平平一个苏联玩具洋娃娃,后来又送给王光美一些衣料。回国后,江青经常给王光美打电话,约王上她那儿去聊天,给王看她拍的照片、织的毛线活儿,一起看电影。江青爱看电影,常看外国片、香港片,还有1949年前的老片子,于是王光美也就随着江青的兴趣陪着她共同欣赏,说说笑笑,很是亲密。

进京以后,有时刘少奇想吃苦瓜之类的南方菜,但当时北京市面没有。王光美是北方人,没见过苦瓜,便托人从南方买了一些苦瓜回来。她想毛泽东也是湖南人,大概也爱吃苦瓜,就给毛泽东也送去了一些。很快,江青打电话过来,说:“:你怎么这么傻呀!咱们中南海有供应站,要什么菜,叫他们去买就是了。”并向王光美道谢,说王的心意她领了。

1963年,王光美与江青的关系比以前冷淡了,但两个人见面时还是彬彬有礼。有一天,王光美给江青打了个电话,请她为自己的服饰出出主意。由于王光美将要陪刘少奇到东南亚访问,不知道自己该穿什么衣服,戴什么首饰。江青建议王光美穿一身朴素的天鹅绒套装。江青说:“就像《安娜·卡列尼娜》的女主角穿的那样。”这样看起来既“高雅”又“不同凡响”。江青从来没有访问过东南亚,也许并不知道在那些地方,穿着天鹅绒套装样的衣服会热得要命。她对王光美说:“你在国外戴什么首饰呀?衣服上不要戴别针。你看人家安娜·卡列尼娜,一身黑,不珠光宝气,多高雅。”她当时劝王光美不要戴别针。陪同刘少奇出访是一件时间冗长而又引人关注的事,自始至终需要不断更换服装,但是王光美很重视江青的意见。

由妒生恨,打击报复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毛泽东邀请王光美、林佳媚(李先念的夫人)、余叔(曾希圣的夫人)和水静等几个人到芦林水库游泳,并请她们在那里吃午饭。本来,这类事是应该由女主人张罗的,但是,江青不但不以女主人的身份出面招呼,到了吃饭的时间还不见踪影。原来江青已经在庐山仙人洞选好了景,派人在那里等着,云彩一来就去照相。于是,几位夫人就下水游泳了。游完泳已是晌午,毛泽东便留王光美等人吃饭。可饭摆好了,江青还没有回来,催了两次,仍不见踪影。客人等主人,怎么说也是不合适的,所以毛泽东很不高兴,坐在水库接待室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

江青照相,屡催不来。庐山天气变化无常,阴晴不定,适才碧空万里,转眼便乌云四合了。卫士端着照相机在一边伺候,江青和摄影师们(她请来的“助手”)闲聊,而王光美她们却在里面傻等,且一等便近两个小时。碍着主席的面子,大家不便说罢了,后来见毛泽东有些恼火,一声不吭地抽烟,大家便说:“请主席先用餐,好早点休息。我们等江青同志来了再吃。”毛泽东说:“:咱们一起吃吧!”等大家刚坐好,江青回来了,一见这场面很不高兴,立即沉下脸来,生气地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毛泽东听了哈哈一笑,不好说什么。王光美没想到,江青当着这么多人,还有孩子们的面,竟说出这样的话,很是意外,只好装没听见,忙给她让座,问她摄影的情形,才使她平静下来。

当年江青与毛泽东在延安结婚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与江青“约法三章”,对她作出了限制性的规定:“江青只能以一个家庭主妇和事务助手的身份,负责照料毛泽东的生活与健康,将不在党内机关担任职务,或干涉政治。”而江青是个妒心极强的女人,这使她长期以来极为压抑。

随着时光的流逝,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毛、刘发生了分歧,中国的政治变得混乱了,于是以苏加诺夫人访问中国大陆时的照片为导火索,江青开始向王光美发难了。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纽约华人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704/317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