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香港观察:从一条街看一个社会

香港

明年最引人期待的,不是政改,而且大家之前几个月游行示威静坐,只为争取多一家免费电视台这个愿望。

冬至刚过去,明天就是圣诞节。在这个普天同庆的佳节,香港街头处处有团体报佳音(唱基督教圣诞诗歌),但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总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而且还可看见社会撕裂的程度。我们就从熙来攘往的街道上,看看香港人走得如何一步一艰难。

从西洋菜街开始

旺角的西洋菜街行人专用区(港人爱昵称之为“菜街”)是香港一道罕有的街道风景。香港地少人多,要在闹市找一个人人也可享用的公共空间,实在不容易。菜街是个例外。自2000年开始成为行人专用区以来,吸引了各式各样的演艺人和政治团体在此举行活动,有街头音乐会、卖艺、签名运动、静坐示威、讲座等等,每个人也想在这个九龙的心脏地带找到发挥的空间和机会。

喜爱菜街的人,视菜街为多元包容、孕育街头文化的摇篮;但对菜街避之则吉的人也为数不少,包括笔者在内。

为什么?街头文化最重要的元素,是道路使用者彼此尊重和分享,还有流动性。如果道路使用者之间不互谅互让,或是故意挑衅,就会变成街头冲突。严重如今年8月的林思慧老师事件,相信很多人仍记忆犹新。

菜街使用者之间缺乏彼此尊重并非偶然才发生的不愉快事件,“街霸”滋事由来已久,而且多不胜数。较触目的有2008年时就有独立剧团因占用菜街的面积太大,表演有骚扰路人之嫌而惹人反感。至上周末,一群聋哑人士在街上报佳音,却遭同街上的另一乐队辱骂,指对方“阻住搵食”(阻碍他们谋生)。

油尖旺区议员陈伟强就说,资深的街头表演者常常不让新人表演,甚至直接骂走对方。他指出:“现在的情况已经失控,一日无政策规管,都会有人恃强凌弱!”

规管还是打压?

菜行的行人专区要规管是没错,但这又引来另一更影响深远的决定,就是油尖旺区议会以为免声浪影响民居为由,上月通过一刀切缩短行人专用区的开放时间,从一星期七天,缩减至只有星期六日及公众假期才开放。

要规管是否就代表要“杀街”?13年前建立行人专用区的原意,是要改善旺角区的整区步行环境,现在一星期只开始两天,无异于打回原形,街头表演场地和活动空间也因此将要大幅收窄。

要解决噪音问题,政府要做的是管制声浪;要解决菜街过于挤迫和街霸问题,可设立制度让团体轮流表演,甚至是增加公共空间,而非倒行逆施,变相窒碍了街头艺术和文化,甚至是论政空间的发展。

法官祸港?

资源就只有这么多,怎样分配得令大家满意是艺术。同是香港人也会因一条街而发生冲突,在面对外来人时,后果就更难堪。

上星期,终审法院裁定,新移民在申请综援时,要至少在港居住满七年的规定违反基本法,即时令本已十分严重的中港矛盾加剧,同时也令香港民间两大阵营起正面冲突。一直视新移民为“蝗虫”的土本派,与同情新移民并支持他们有权申请综援的左翼人士之争又再兴起。

有调查指出,极度不满新移民可极速申领综援的香港人占94.5%。这个一面倒的结果,就是不做正式调查,随便在报章专栏、社论,还有社会媒体也可看出来。

本土派用词刻薄甚至带侮辱性,动辄骂持不同意见者卖港,惹人非议;但左翼人士站在道德高地,同情弱势(指新移民)之时,却没有真正体谅香港人本身也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没有体谅到香港人的恐惧。单程证审批权一日不在港方,香港一日也不会有好日子过。

诉讼的胜方没有欢天喜地,终审法院的判决绝不是送给新移民的圣诞礼物(谁会想拿综援当礼物?)。但法官却成了爱港情切的香港人的众矢之的,四处一面倒怒骂法官祸港,有人甚至要求人大为此释法推翻判案。

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和反应,可见法治精神和三权分立这些许多香港人以为是香港最可贵的制度和核心价值,原来只要抵触到自己的利益,也不算什么,是可以摒弃的。

香港在过去一年,无论在政治制度还是社会环境,也被形容为崩坏至临濒死边缘。基本法之不可改令香港政制无从改进;政治上建制派当道和行政霸权,令政府与市民各走各路且愈走愈远;而楼价物价高企也令小市民生活百上加斤,再加上新移民双非人被视为不受欢迎人物,令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要过一个快乐圣诞,一点也不容易。

年末之际,唯一的佳音,就是争取多年却不获发牌的香港电视终于起回生,成功收购中国移动子公司,变相获发“流动电视服务”牌照。明年最引人期待的,不是政改,而且大家之前几个月游行示威静坐,只为争取多一家免费电视台这个愿望,于明年7月终会成真,仍是叫人蛮期待的。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BBC中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225/35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