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读书思考 > 正文

“少即是多”——现代生活新理念

作者安娜

过去我们大家所追求的物质至上主义,让人们的生活被车子、房子所束缚,也受到物品及场所的制约。而现在我们要设法从制约中解放,自由自在的生活。外表朴实,内在丰富的人生,才能带给人们真正的满足——这就是“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的新的价值观的内容。

为了探究为什么北欧各国的幸福指数居于世界排行的前几名,而生活富裕的日本却只居于第81名的原因,日本学者本田直之到北欧生活采访,之后写了《北欧式的自由生活提案》一书。在书中,他就提出不同于物质至上主义的“新幸福十条件”。那我们究竟要拥有那些条件才可能“幸福”,按照作者的新标准,首先就要乐于工作,有好朋友,有亲密的家人,第三:经济稳定;第四:精神、身体都很健康;5是要有带刺激感的兴趣及生活型态;第六第七条分别是:时间可以任自己安排;选择适合的居住地方;第八:思考事情的方式是正确的;最后两条:把眼光放在未来;觉得自己有朝目标前进。

生活富裕的日本人为何不觉得幸福?近几年,有许多研究机关都发表了世界各国的“幸福感排行”。譬如,根据2010年的盖洛普调查,日本的幸福排行位居第八十一名。而在排行中,居于前几名的都是北欧国家:丹麦第一、芬兰第二、挪威第三、瑞典第四。

作者就指出:北欧国家的人民,税金和社会保险占国民租税负担率将近六至七成。其实能实际支配的钱并不多,但却还是在排行榜名列前茅。

反观日本的国民租税负担率,大概只有四成。能够支配的金钱充足,生活也比较富裕的日本人,为什么不觉得幸福呢?作者认为,那是因为美国的物质至上主义,让人很难联想到幸福!

2007年夏天美国的次贷风暴更证实了作者的观点。美国在这数十年间,每隔十年就会扩大百分之二十的住宅空间。满足了购物欲望的结果,就是家具、家电用品、衣服、饰品或是玩具等大量增加,车子则是越换越大。

只不过,这都是用分期付款换来的幸福。当次贷出现了漏洞,梦想开始幻灭时,就会什么都不剩,又或者陷入其中,难以自拔。看起来富裕,内心却是空洞的,这样一点也不会快乐。

这样的生活观,是来自于假设自己的收入固定,拥有的资产会不断增值。

而在夏威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生活这件事本来就很单纯,他们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四处旅行的生活型态。不会为了物质和金钱忙碌,反而是把重心放在精神、经验方面。看起来很纯朴,实际上却过得很丰富。

作者在书中提出“Less is more”的新观念,认为“少即是多”是代表时代潮流的关键字! Less is more」是出自于德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他被称为近代建筑三大巨匠之一。虽然“Less is more”是针对建筑而言的,但“少即是多”也是现在社会生活所追求的重点吧!

作者例举目前最畅销的商品,譬如iPhone。不需要使用手册,凭著直觉就能使用,没有键盘和按钮等多余的配备,设计及基本功能十分的简单。过去所谓的畅销商品,功能非常的多,使用手册也是厚厚一本,设计更是豪华。而iPhone之所以受到欢迎,绝对是因为符合了时代潮流。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也说过,比起增添设备、装饰,如何让设计变简单,反而最让人伤透脑筋。这种想法同样也适用于生活型态上。

像过去那样拚命工作,拿赚到的钱尽情挥霍的时代,或许因为不需要顾虑太多,所以觉得还不错。受到广告、电视宣传、行销等的影响,让我们购买一些不需要的商品,并且相信这就是幸福。

但如果想要过纯朴的生活,就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而且最重要的是,必须用“自己的意志”作出选择。因為要想出点子帮身边物品瘦身,所以要追求的,应该是充满创造力的生活!

作者指:这原本是日本人最初的想法,但经历高度经济成长期,受到物质至上主义的影响,却慢慢有了变化。

所谓的物质至上主义,换句话说,就是生活除了被车子、房子束缚外,也会受到物品及场所等制约。所以我们要设法从制约中解放,自由自在的生活。

为了能享乐人生,不妨尝试“Less is more”这个新的理念。现在如果还是执意追求过去的幸福价值观,那将是一个不快乐的年代。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法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1228/35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