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扯出江泽民?上海踩踏事件坊间流出“新版本”

近日,陆媒还原踩踏事件,罕见曝光当晚外滩源演出时,黄浦区部份官员正在附近的高端餐厅——“空蝉日本菜餐厅”享用大餐。坊间也传出踩踏“新版本”,甚至跟江泽民扯上关系。

12月31日跨年夜前夕11点半左右,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故,官方称36死,49人受伤。

新京报:被舆论偶然聚焦的“领导吃大餐”

据《新京报》13日报导,日前有媒体对这起悲剧进行还原,有一个“不起眼”的细节遭到舆论聚焦:外滩跨年夜,当地部份官员曾在发生地附近吃豪华餐。这家“空蝉日本菜餐厅”最低价每人1,888元,另外有2,888元、3,888元三种,不点菜。据悉,餐厅属于黄浦区国资公司,该区官员去吃饭可直接签单,餐厅只有4个包间。

针对当晚涉事官员聚在一块吃大餐的问题,《新京报》认为有关纪委监察部门应当及时介入调查,查出哪些人在吃豪华餐,是否是由公家出钱等。报导最后还称:“外滩踩踏悲剧的原因要查,黄浦区的领导有没有无视公共安全潜在风险、顶风违纪吃大餐,同样也要调查清楚,给公众一个说法。”

新浪转载新京报报导后,并在后面接着进行解局,连发三问。

一,黄浦区领导跨年夜选择到“空蝉”吃饭,这是一家怎样的餐厅?餐厅位于上海黄浦区益丰外滩源3楼,往东数百米是外滩观景大道,再往东就是黄浦江。人均最低消费1,880元!“空蝉”由日本设计师定制设计,全部食材日本空运,每日菜单不同。单不含饮品,人均消费就达1,880元~3,880元之间,被称为“奢华餐厅”、“土豪私藏”。只有四个包间!餐厅整套料理一共有10道~11道菜品,耗时2小时左右。

二,区领导来吃饭可以签单?据悉,这家餐厅以及整个外滩源的物业管理都由上海外滩源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后者最终的控制人是黄浦区国资委。据财新网报导,有区领导来吃饭可以签单。

三,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哪些领导当晚一边赏着夜景一边享受大餐?

上海踩踏事故坊间传出“新版”

上海律师郑恩宠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上海社会传言很多,我们只能说这个传言里面代表一种人心,不能说这些传言都是真实的。”对于上海踩踏事故为何官方没有尽力严加防范的问题,他分析说,一方面是元旦这种节日警方不当一回事情,不像两会、“六‧四”或开APEC会议那样高度防范。另一方面,官方提前一周宣布元旦期间,地铁延长80分钟,并没有说陆家嘴和南京东路地铁是否有交通管制。以往这两个站都会关闭,但这次到发生事故时都没有关闭。

上海踩踏事件头七,死难者亲属在出事地点悼念。(AFP)

郑恩宠介绍最近上海的传言也越来越怪,“我现在听到一种说法,12月31日晚上,江泽民全家就在外滩看风景,为此增加了不少便衣警卫。原本半夜应该人少了,因为地铁快关门了,大家都要回去。为什么11点半的时候人口突然最多呢?这个传言说,是因为江泽民去了,可能数百、甚至更多的保卫人员去了,突然人口增多了。我觉得,这个传言大概代表了一种人心所向,官方很尴尬。”

他还解释说:“当时,整个外滩的长廊都布满了人,如果他们一家去了,他们之间的人与人的距离是很宽松的,加上突然增加这么多保安人员,只能挤压群众了。我们不能说这个传言是真的,应该讲上海老百姓对江泽民没有什么好印象,对他们这伙人很讨厌。”

上海踩踏事故死者“头七”官方严控异议人士

郑恩宠律师向记者介绍,当局在处理踩踏事件中严密封锁内外的消息,且在上海踩踏头七的那天,严密监控上海异议人士。他的妻子蒋美丽出去买菜时,随便去了姐姐家帮他们料理家务事,后来就发现了那天跟着她的保安。郑恩宠律师也每隔半小时、1小时或2小时就接到电话,询问他蒋美丽现在到底在什么地方。后来才透露出当天是头七,当局要严防蒋美丽到外滩去。郑恩宠律师表示,这些足以证明当局紧张到什么程度。

当晚受伤的轻伤者或没有被统计

上海跨年夜踩踏事故,官方称36死,49人受伤。民间传死伤者更多。郑恩宠律师分析,按常识来判断,当晚到医院抢救的应该是比较严重的。

“那么轻伤员有多少?因现在伤员没有判断标准,有的不到大医院,有的到街道、社区门诊去检查看一下就算了。官方也会因‘维稳’堵你的嘴,你不吱声就算了。所以这个伤员肯定不止这点,到医院抢救肯定是重伤。”郑恩宠律师说。

上海踩踏事故期间网络封锁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大陆民众发现跨年夜前网络突然翻墙上不去了,海外的动态网、自由门都无法打开。郑恩宠说:“我们看当地的报纸统一口径,在这10多天里面全部封锁,只能半导体听到有限的外国广播。像动态网、还有自由门、无界全部断了,邮箱传播过来的也断了。”

他说,他有一些武汉和重庆的朋友都说封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上海的踩踏事件。

郑恩宠律师最后称,上海踩踏事故淡下来后,这两天明显感到网络封锁有所松动,也恢复翻墙了。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114/500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