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唐太宗信报应命征集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赐诸王子

—品读《群书治要》章阁:因果报应的速度(一)

作者:
唐太宗对侍中魏征说,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奢淫逸,贪享福贵,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唐太宗想让所有的皇室子女都能了解古人的言行,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于是命令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故事,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赠送给各个王子。

魏征在《群书治要序》中讲到:“左史右史记事记言,皆所以昭德塞违,劝善惩恶。”中国古代史官记录历史、事件和言论,都是为了彰显美德,杜绝违逆,劝人为善,惩罚罪恶。看看中国庞大的一部历史,就是由因果思想交织而成,小到个人士途、家族兴衰;大到王朝更迭,世事变迁,无一不是因果相报所致。在魏征等人编撰的《群书治要》中,同样也节录了大量关于善恶、因果的史实和言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史书中留下了因果铁律的见证。

据《贞观政要》记载:“贞观七年,太宗谓侍中魏征曰:‘自古侯王能自保全者甚少,皆由生长富贵,好尚骄逸,多不解亲君子远小人故尔。朕所有子弟欲使见前言往行,冀其以为规范。’因命征录古来帝王子弟成败事,名为《自古诸侯王善恶录》,以赐诸王。”唐太宗对侍中魏征说,自古以来,君王能够自我保全的很少,这都是由于他们从小生长在富贵的环境中,骄奢淫逸,贪享福贵,不了解亲近君子、疏远小人的道理。唐太宗想让所有的皇室子女都能了解古人的言行,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于是命令魏征辑录古代帝王子弟成功与失败的故事,编成《自古诸侯王善恶录》,赠送给各个王子。

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凡为藩为翰,有国有家者,其兴也必由于积善,其亡也皆在于积恶。故知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然则祸福无门,吉凶由己,惟人所召,岂徒言哉!”意思是:凡诸侯君王有国有家者,他们的兴盛是从不断做善事开始,他们的衰亡也是因不断的作恶所致。所以可知,不行善不足以成就一个人的声名,不作恶也不至于让自己毁灭。诚然祸与福是没有定数的,一个人吉凶的关键在于自己,是自己的善恶行为造成的,这岂是空话?此书编成后,唐太宗非常嘉赞,对诸位王子说:“此宜置于座右,用为立身之本。”可见唐太宗对善恶因果的教育非常重视。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的发展规律,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不同果报。提起因果报应,有人会说那是佛教的概念。其实,在佛教传入中土之前,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比如《周易》、《左传》就已经出现了因果报应的思想。中华文明流传五千多年,其重要的核心就是传递因果,人们在因果报应的影响下,重德行善、趋吉避凶、荫福字孙。因果思想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份,长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的精神世界,上至圣人先哲、下至贩夫走卒。

今天看来,因果报应思想,在很多人视为迷信、视为宗教术语时,这一思想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文化中,和众多的“盛世”一脉相承,交相辉映,缔下了不朽和灿烂。现在想来,这也是以文化软实力成就各行各业经济富庶的奇迹之一。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401/53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