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厚德载物的启示

作者:

(网络图片)

今天,我粗浅地谈一下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道德”。既然如此,什么是道德?如何修养道德?道德有什么作用?道德跟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又有什么联系呢?

1.什么是“道”和“德

《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道”,就是真理、真知、人生观、价值观。什么是“明明德”?就是使我们本来的德性得以彰显。儒家有这样一个观念:人生下来,本来具足德性。《三字经》里也提到了“人之初,性本善”。这有点类似佛教所说的“众生皆有佛性”。

什么是“德”呢?“德”,由一个双人旁“彳”,一个“十”,一个“四”,一个“一”,一个“心”组成,共有五个部分。双人旁“彳”在古代有“行”的意思,现在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众人,意思是说作为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要走的路。要走什么样的路呢?要走十善道,也就是要做到思想和行为都符合十善道。什么是十善道?我把儒家的十善道解释为:尊师、重道、仁爱、孝敬、尽忠、爱国、勤俭、诚信、谦和、礼让。“德”字里面的“四”指什么呢?指儒家修养道德的四个准则:“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这四个准则里面,我主要就“非礼勿言”里的“言”来引出一个公案。

古语云“言为心声”,就是指一个人说的话能反映其内心的道德修养。佛教里有一个公案:苏东坡和佛印禅师在讨论打坐,苏东坡问佛印禅师:“你看我的坐相像什么?”佛印禅师说:“我看你像一尊佛。”佛印禅师笑着问苏东坡:“你看我的坐相像什么?”苏东坡说:“我看你像一坨牛粪。”苏东坡觉得自己赢了,把这件事告诉苏小妹。苏小妹却说:“其实是你输了。”为什么呢?因为苏东坡心里想的是牛粪,所以嘴里说的也是牛粪。

道德经》把“德”分为“上德”和“下德”:“上德”就是醇厚的德,“下德”包括仁、义、礼、智、信。《大学》里也说:“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但《道德经》又说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任何一个没有诚信的社会都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现代发达的科技促進了物质社会的发展,但同时刺激着人类的物欲,导致人心浮躁、拜金主义流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很多人失去了诚信,以致毒奶粉、地沟油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同时,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失去了良知,因为如果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作指导,能做出毒奶粉吗?能提炼出地沟油吗?可能很难。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每个人在维生时都可能面临选择,到底是诚信?还是不诚信?对此,我想引用一句中国古语,即“厚德载物”。意思是,只有具备深厚的道德才能维持万物的正常运作。说浅一点,就是为人有德,才能与拥有的名声、财富等福报相匹配,不会导致后患。希望大家在面临选择时能够想起这句话。

2.如何修养道德

接下来谈一下如何修养道德。

首先,我提一下修养道德的持续性问题,其实也就是一个“新”字。所谓的“新”,就是革新。商汤王的脸盆上刻着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自己每天都要革新自己,做到日日有所進步。因此道德修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而我们在现代的社会生活中,也要如此每天不断地革新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其次,修养道德的目标是什么呢?前面提到一句话:“止于至善。”什么是至善?就是最高层次的善,也就是“德”。也就是说,修养道德的目标是“至善”。此外,《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也就是说,具备至善的人像水一样无私地利益万物,不与其他人争抢利益。这种人外在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低调、淡定。

关于修养道德,我还想提一点。记得在《读者》上看过一句话:“你有饭吃而别人没饭吃的时候,如果你不想给他,就不要当着他的面吃;这是一种善。路上遇到乞丐,你不想给他钱,但请不要讨厌他;这也是一种善。”善与不善主要靠发心来衡量,不一定表现在物质和金钱上,也不一定要有多少作为。

下面谈一下修养道德的具体方法。《大学》告诉我们:“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呢?得到的就是最高境界。

《大学》里也提到了另一个方法:“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其实修养道德的过程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这里所谓的“格物”就是指探究事物的真理。

3.如何应用道德

我们每个人都是来寻求真理,并学习如何应用真理的。那么如何应用前面反复提到的道德呢?

如《阴符经》所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意思是知道真理,然后遵照执行,就足够了。用王阳明先生的话说就是“知行合一”。所谓“观天之道”的“观”是什么意思呢?格物致知为观,极深研究为观,心知神会为观。所谓“执天之行”的“执”是什么意思呢?身体力行为执,勇猛精進为执,始终如一为执。“观天道,无为之功;执天行,有为之学。”观能执,性命俱了,心法两忘,超脱阴阳,无为,无所不为!

《道德经》也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相信能来到这片殊胜宝地的各位同仁都是上士。所谓上士者,大志向、有德行之人也!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也必须符合道德规律。《道德经》里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黄帝阴符经》中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告诉我们:天地、人、万物三者互相影响、相互制约,只有达到了平衡,也就是“三盗既宜,三才既安”的时候,三者之间才能和谐相处。

天地,可以兴人,可以养育人,也可以杀人。当人类所掠取的东西,超过大自然的承受范围,天地可能就会杀了人类。“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人类现在正遭受着天地的报复,地震、海啸、干旱、洪涝、传染病等等,一个个灾难应接不暇。这每一个灾难无不是对我们的警示!我们应该怎么做,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责任编辑: 于飞  来源:网易博客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907/609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