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单程证那点事: 每年五万人 赖昌星是总参少校情报官

—臧山:单程证那点事

作者:
每年五万赴港单程证,大部分由广东省控制,其中大概九成由公安厅、军队情报部门、国安厅、统战部等机构掌握。到了九十年代之后,这种“组织需要”的情节逐渐减少,而另外的“需要”则越来越多了。后来有人明明受派遣持单程证到香港,但仍然需要付出三、五十万的金钱。譬如赖昌星,从福建以五十万元买单程证赴港,摇身一变成了香港商人,但根据他自己的叙述,他其实也是总参情报部登记在册的人民解放军少校情报官。

河北省政法委书记张越被调查,牵出他出售单程证牟利的问题。很多香港人很愤怒,但我却很奇怪。奇怪的原因,不是张越的贪腐,而是一些香港人的后知后觉。

1980年在广州,去一个中学同学家聚会,他父亲刚刚从香港“探亲”回来。那时大陆仍非常落后,香港对我们这批中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可是一个遥远而且神秘的地方。同学父亲大谈香港见闻,但结论是香港不如广州。他从房屋、医疗条件、工资等等比较,认为还是广州比较好。顺便一说,这位同学的父亲是广州军区政治部的一位军官,级别虽然不高,但仍算是小小的既得利益阶层。

谁知道过了几年,那位同学全家移民香港了。但最让人吃惊,是他父亲虽然已经是“香港人”了,但每年军队干部体检他仍会参加,所有工资和政治经济福利继续享受,甚至后来(大概90年)退休之后,广州军区仍给他分配了退休住房。

当然,他到香港,并不是他喜欢香港的生活,而是组织派他来的。

每年五万赴港单程证,大部分由广东省控制,其中大概九成由公安厅、军队情报部门、国安厅、统战部等机构掌握。拿到单程证到香港的人,不管是真是假,那时候都必须接受“有关单位”的指示。当然,像我同学父亲那样的嫡系级别人物,其实并不太多,大部分是业余特务。

这种情报战线和统战工作的“人民战争”,是中共最拿手的戏码。从延安时期一直延续到现在,政策计谋实施起来驾轻就熟,毫不含糊。

不过,到了九十年代之后,这种“组织需要”的情节逐渐减少,而另外的“需要”则越来越多了。后来有人明明受派遣持单程证到香港,但仍然需要付出三、五十万的金钱。譬如赖昌星,从福建以五十万元买单程证赴港,摇身一变成了香港商人,但根据他自己的叙述,他其实也是总参情报部登记在册的人民解放军少校情报官。

当时,中国稍有钱财的人都愿意到香港,而情报工作的重点又是“保密”,因此单程证自然很容易成为中共内部各个情报机构的摇钱树。或者更真实地说,成了某些安全官员的摇钱树。有熟悉情况的朋友肯定地说,八九十年代持单程证来港的,大部分都和这些情报、国安或者统战部门有关系。

张越从北京基层公安警察出身,后来在北京公安局的政保处长期任职,政保后来变成国保,他作了国保局的局长,再调上公安部,最后才到河北政法委。估计他出售单程证,应该是在北京国保局和公安部任职期间。

实际上,赴港单程证后来并没有越来越热、大涨其价。这是因为中国经济增长和日益开放之后,有钱人可以轻易以“优秀人才”身份居住在香港,也可以移民他国然后转回香港工作。单程证对中产人士,可能反而吸引力更大。

在中共专制体制下,可以说几乎没有不受官方控制的社会空间。这种由大陆政府发出的单程证,不是用作某种政治操作,就一定会被用来作“经济”操作,所以绝不令人吃惊。

我觉得可笑的,倒是中国社科院正儿八经地发表《旅游绿皮书》,唱衰香港的旅游业。社科院的研究结果绝对不会让人意外,香港旅游业不好,大陆游客稍微减少,当然是香港民主派“制造”社会对立的严重结果。但实际上,多少中国人可以来香港,每个人何时可以来香港,甚至来港后可以购买什么样的产品或服务,却由大陆政府严格控制。譬如“一周一行”,难道是民主派或者是本土派的决定?这和中国大陆67年断绝提供东江水是一个道理,自己关掉水龙头,却非要找别人的原因,装傻装到这种程度,令人赞叹。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中文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424/728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