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在人际关系中易犯的4个错误:对人要有礼貌 但不要“客气”

很多为人际关系感到苦恼的人,是因为抓不准人际之间的界线,以致于会被人家说“白目”、“不会看场合”。那在人际关系中,到底有哪些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呢?

一、要有礼貌,不要客气

这是我从一个朋友那里听来的,但我有另一种诠释。在我看来,人与人的相处,确实不能失了礼貌与分寸,但也不要过于客气,甚至到客套的程度。

或许你会觉得自己很难跟别人变熟、总是跟别人有距离,这有可能是因为你自己散发出来的感觉就是“别接近我”。“客气”其实就会传达“我们不熟”的感觉,你回想一下,你会跟爸妈或好朋友客气吗?你在什么情况下才会跟别人客气?答案就是不熟的人,或是需要拘谨的场合。正因为如此,所以当我们遇到“客气的人”时,自然就会产生“不熟”或“距离感”,而如果这个客气的感觉是由你散发出来的,也无怪乎别人都会“很难跟你变熟”。

二、在自我与他人之间拿捏平衡

前几天有个学生来问我对于极端自我主义的看法,他担心这种自我主义是否跟我们说的“感觉他人的感受”有所冲突。我告诉他:“自我与顾及他人是一种比例,而不是二元论。”

我认识一个真的是极端自我的朋友,他的言行举止都自我中心到不行,一般人来看他,一定也会认为他是个根本不顾及他人感受的自我中心主义者。但以我对他的了解,他只是“表现的方式”很自我中心,但他仍会因每个人的状况以及承受能力,去判断如何跟对方相处,例如他就不会用呛我的方式去呛另一个很玻璃心的朋友。

“自我”并不是要我们完全不理会他人,而是让我们把自己摆在顺位的前头,在我们有余力的时候才能将能量分配给别人而不致于超支。在保持好自己的同时,我们能用剩余的能量去关注别人的需求及状态,但又不会影响到自己,这才是较趋近于中庸的方式。而不是单纯的自我中心或是完全只顾及别人。

三、真实面对自己

这点是最困难的,因为多数人都想要在别人面前塑造某种形象,而这种形象可能跟你的本质有很大的落差。我们以为自己塑造出来的形象才是讨喜的,但当你无法表现出真实的自我时,就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我们中间有一道墙”,或是“哪里怪怪的”感觉。

当你戴上某种面具过了几十年的生活,或许你会认为自己并不快乐,但你的潜意识知道“至少你是安全的”,而这种长期塑形而成的成功模式,就会阻止你往未知的方向-也就是真实面对自己,去做调整。

但当你实际上并不快乐的时候,别人也会感觉到你好像在强言欢笑,很有可能就直接触释为“这个人没有很喜欢我”。没有人喜欢跟不喜欢自己的人相处,这么一来,你与别人相处的机率自然就会变低。

再者,当你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时,你与他人之间本来就会产生隔阂,因为你连跟自己都有隔阂了,更遑论他人了。如果你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且觉得在面具下的自己是丑陋的、不堪的、不被喜爱的,你更会拉开自己与别人的距离,只为了不要被别人看穿面具底下藏了什么东西。距离对你而言变成了一种保护,而非负担,但你却不自知,甚至在用这种方式与别人相处的同时,不断寻找一个真的可以了解你、接纳你的人,这不是很可笑吗?

如果你拿不出自己,当然也无法得到别人真正的信任。

四、不要自以为很熟

有些人会让别人觉得他很会装熟,明明不熟却刻意表现得像很熟一样。注意,这里的重点在于“刻意”。装熟魔人会让人觉得不舒服,往往不是因为他真的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是他们太过于刻意。“刻意”的感觉就通知别人“其实我们根本不熟”,因为你不需要对你真的很熟悉的人刻意做什么,所在刻意的感觉在此时就会直接通知对方的大脑响起“我们不熟”的警报器。

另一个重点在于乱开玩笑。很多人会认为“我们很熟,所以我可以开他玩笑”,请搞清楚,之所以我们能跟熟人开玩笑,并不是因为你有多了解对方,而是对方有多了解你。因为对方深知你的个性或熟悉你们的相处模式,才能够接受你这样的玩笑话。他会自行在脑内解读:“这个人就是这样,他并没有恶意。”,所以他们才会不生气甚至哈哈大笑,但这跟你们有多熟其实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只代表了对方的肚量很大,或是不敢对你生气。当我们越了解一个人的时候,通常我们会发现有更多的玩笑不能开,因为我们知道对方其实很在意。

关于对方很在意的事,尽量不要去戳它,尤其是事实。以我为例,别人说我唱歌难听,我就会有点难过,因为这是真的;但如果有人笑我是个很随便的阿宅,我倒是不以为意,因为1.我没有把“宅”跟负面词义作连结,2.我其实可宅可不宅,所以这句话就不会对我造成伤害。会让我们很在意的事情,往往都是我们无力改变却又无法否认的事实。

所以不管你认为自己跟别人有多熟,都不要拿一些会真的伤到对方的事情开玩笑或作文章,那不叫熟,叫白目。

人际关系并不难,只要能确实掌握这几项要点,不仅能确保不得罪及伤害别人,也才较能够得到你心目中的理想关系。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buzzorange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216/85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