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用这样的回应方式 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会聊天的人

聊天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不同的人在回应别人的时候,给人的感受是有很大差别的。有的人会让讲话者感觉很舒服,从而激发继续聊下去的热情;但也有的会让讲话者感觉很别扭,从而失去了继续聊下去的兴致。

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别?今天,实用菌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聊天的时候,关于如何回应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先瞭解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更容易让人有表达的欲望。简单的说有两点:

有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个话题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注意力也会变的很专注。我们在心理上会希望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探讨,而不被打扰。

相反,如果我们感兴趣的话题被过早的岔开,转向别的话题,就会感到失望。比如你对刚看过的一本书很感兴趣,当你和别人聊这本书的时候,对方如果回应说,我最近也看了另外一本书,特别好,是怎样怎样的。

面对这样的回应,我们通常是没有继续谈下去的欲望的,因为你的兴趣被忽视了。两个人表面上是在谈同一个话题,但实际上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有安全感

当需要面对很多人做一个演讲,或者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时,我们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当一个内向的人面对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有时也会紧张的说不出话来。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某些情境下或者氛围下,我们没有安全感。

所谓紧张,就是身体在提醒我们保持警觉,以应对不安全的环境下那些未知的危险

相反,当我们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内心就会从防御的状态转向探索和开发的状态,表现在聊天这样的情境下,就是愿意表达自我。

所以,一个人愿不愿意聊天,除了ta对话题是否感兴趣外,还和聊天的氛围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对方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或者在交流的时候能够传递一种被信任的感觉,让我们在感受的层面上有安全感,就会激发出我们表达的强烈意愿。

如果我们瞭解了以上这些,就会明白为什么有的人虽然也很愿意和别人聊天,但总是成为“聊天终结者”了。

他们在回应对方的时候,很可能犯了以下两种错误。

改变聊天的话题走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转向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有一句话说:无回应之处便是绝境。所谓无回应,既包括我们常见的话语上的不回应,比如沉默,或者用“嗯”“哦”等终结式的反应,也包括转换话题,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转换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回应方式,表面上是在积极的回应对方,实际上是在忽略对方,让对方失去聊天的热情。

评价式回应

我们刚才讨论了安全感这个问题,有时候,不当的回应方式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让对方感觉到一些不安全。

其中最典型也最隐蔽的,就是评价式回应。

评价式回应包括对别人的情绪、意愿、能力、性格、角色进行不由分说的主观判定,比如“你太敏感了”“就这点事,你有点小题大做了”等等

如果我们留意一下周围的人常用的回应方式的话,就会发现有的人虽然很积极的在倾听和回应你,但是回应的方式以评价为主。

有时候我们在意识上很难发现这一点,但是我们的感觉会捕捉到这些信息。于是有时候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状况:和一个人说着说着就不想说了,失去了聊天的兴致,但是又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就是我们的感觉捕捉到了对方传递的过多的评价信息,而面对被评价的时候,我们会很容易感到压迫感和没有安全感的,于是我们的感觉就“替”我们做主,切断了继续聊下去的动力

那么,什么样的回应方式,会激发对方谈下去的意愿和兴趣呢?

那些让我们在谈话中感觉很舒服的人,往往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营造一种安全、没有压迫感的聊天氛围。那么他们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呢?

简单来说,他们遵循了这样的原则:关注事情,瞭解发生了什么,放下对他人的评判,回应对方的感受。

聊天就是一种沟通,而沟通的目的主要在于两点:一是传递信息,二是交流情感。

多用“发生了什么?”“然后呢?”这样的回应方式,就可以鼓励对方去描述发生的事情,并在一些对方感兴趣的细节上做一些深入的交流。而通过使用“好幸福”“真为你感到高兴”“你是不是感觉很难受”等表达方式,来回应对方的感受,会让对方有一种内心被看见,被理解的认同感。

这样的一种回应,既有表层信息的交流,又有深层情感上的链接,更容易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好感,从而激发继续聊下去的兴趣。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360do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808/97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