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透彻!胡适一顿饭看清郭沫若

作者:

蒋介石经常与胡适共进晚餐,探讨国事,但他却拒绝任职。

胡适看破郭沫若“反复善变”

有人说,1949年前的郭沫若,是有才华而且有风骨的,学术上不无建树,居然还敢对国民政府最高领导蒋介石公开叫板。

但是,从胡适日记中,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郭沫若这个人反复善变,我是一向不佩服的。大概在十八、十九年之间,我从北平回到上海徐志摩请我吃饭,还请郭沫若作陪。吃饭的中间,徐说:沫若,你那篇文章,胡先生很赏识。郭听到我赏识他的一篇文章,跑到上座来,抱住我,在我脸上吻了一下。我恭维了他一句,他就跳起来了。”(《胡适日记》)。

郭沫若验证“反复善变”

胡适主张由好人组成政府,他不愿直接做官,更愿为帝王师,他主张专家治国。蒋介石经常与胡适共进晚餐,探讨国事,但他却拒绝任职。胡适的理由是做诤友、诤臣比在政府中说话更方便。

郭沫若也曾经在权势面前无所畏惧。1927年3月他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把蒋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他从日本归来参加抗战,蒋介石亲自接见了他。在会见中蒋介石对郭表现得和蔼可亲,关心他的甲骨文研究,让郭多做些文章,并要给他一个相当的职务。郭回答说:“文章我一定做,但名义我不敢接受。”

到1949年以后,胡适先生日记中的郭沫若在公众面前表现出“善变”的一面来。他公开表态,应当烧掉他写过的所有的书,高调赞扬“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江青领导的文革小组在全国打砸抢烧杀。

人们往往只注意文人风骨,忽视总统雅量。为什么郭沫若对蒋介石敢骂,对毛只敢恭维,这个无需多言。郭沫若曾经所谓的“文人风骨”,为什么那么快就风化了,这其中,胡适先生对其的观察描述,可谓透彻。

在毛面前,郭沫若不但交出了思想,也交出了感情和人格。

郭写了大量解释毛诗词的肉麻文章,在一篇叫《红旗跃过汀江》的文章中,他写道:“主席并无心成为一个诗家或词家,但他的诗词却成了诗词的顶峰。主席更无心成为书法家,但他的墨迹却成了书法的顶峰。例如这首《清平乐》的墨迹而论,‘黄粱’写作‘黄梁’,无心中把粱字简化了。龙岩多写了一个龙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没有句点,这就是随意挥洒的证据。然而,这幅字写得多么生动,多么潇洒,多么磊落。每一个字和整个篇幅都充满了豪放不羁的革命气韵。”

1967年6月5日,在一个文艺座谈会上,郭沫若以《做一辈子毛主席的好学生》为题致闭幕词:“请允许我把我粗糙的诗朗诵出来,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他在诗中称:“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四人帮倒台时,他也表了态:“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看来,胡适先生所言郭的“反复善变”再次应验了。

“明礼义、知廉耻”谁是真风骨

1958年4月10日,台湾举行第三次院士会议开幕式,蒋介石到会赞扬胡适品德高尚,并号召发扬“明礼义、知廉耻”的道德力量。胡适则说:“刚才总统对我个人的看法不免有点错误,至少,总统夸奖我的话是错误的。我们的任务还不只是讲公德私德,所谓忠信孝悌礼义廉耻……,所有一切高等文化,一切宗教,一切伦理学说,都是人类共有的。”

胡适一直将自己视为蒋总统的诤友、诤臣。

胡适一直将自己视为蒋总统的诤友、诤臣,并不想在官场上混个什么头衔。所以,在他的内心中,没有诚惶诚恐,而是保持了文人言论的自由。

而郭沫若对毛采取一种仰视的角度,他对毛五体投地。在毛面前,他不但交出了思想,也交出了感情和人格。毛发动的历次运动,郭沫若都紧紧跟随,从反胡风到反右到文革,有时,他甚至比发动者走得更远。

在历史的明镜中,胡适的文人风骨与郭沫若当年所谓的“文人风骨”,照的越来越清楚。今天,人们提及胡适,还是一贯的钦佩;而郭沫若早已沦为“无良文人”的典型。

今天,人们提及胡适,还是一贯的钦佩;而郭沫若早已沦为“无良文人”的典型。

责任编辑: 吴量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927/1000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