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你以为的善良 是别人并不需要的怜悯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内容是一个点餐的人和送外卖的工作人员的对话:

“像今天这样的下雨天,你们会不会讨厌那些点单的人?”

“怎么可能啊!最喜欢下雨天了,下雨天单子最多。有时候,业绩做不上去,就盼着下雨。我们送外卖的,挣得就是辛苦钱,不需要别人同情,把我们当成一个正常职业就好”。

图片来自于网络

看到这组对话的时候,让我想起了一部法国电影——《触不可及》。有时候你给的怜悯,可能别人并不需要。

你给的怜悯,可能别人并不需要

《触不可及》讲述了一个白人富翁和一个底层黑人之间的故事。

白人富翁菲利普在一次高空跳伞中发生意外,致使脖子以下全身瘫痪,余生只能在轮椅中度过。为了找到一个好的陪护,菲利普发布高薪招聘广告,来者众多。

当菲利普的助理问及“你为什么要应聘这个职位”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表达说自己很有同情心和怜悯心,愿意把自己的这份爱能够传递给残疾人菲利普;当然,还有个别人,直言不讳地说是因为钱。

在应聘的过程中,一个黑人突然闯了进来,并且对面试官直言:“我不是来面试的,我希望你们给我开一份面试证明,这样我才能去领社会救济基金”,他没有觊觎眼前的高薪,也没有表现出对坐在面试官旁边的残疾人菲利普有任何怜悯。

让黑人德瑞斯意外的是,他这个刚从监狱里出来、有吸毒嫌疑、没有过什么正经职业的人,居然在第二天接到了被雇佣的通知。

很多人不明白菲利普为什么会选择德瑞斯,菲利普说:因为他对我没有怜悯和同情,这样不会时时刻刻提醒我,我是一个残疾人。

事实上,德瑞斯也没有让菲利普失望,他带着他去飙车、戏弄警察、约会、跳舞,……他像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对待他,而也是在这份正常而平等的对待里,菲利普再次找到了生命的活力,他带着德瑞斯去体验跳伞,还在德瑞斯的鼓励帮助下,重新走进了婚姻。

我们每个人大概都有对别人表达怜悯的时候,比方说看见下雨天里送外卖的工作人员、日晒酷暑的天气里看见送快递人员、过马路的时候看到啃着馒头就着咸菜的外来务工人员……等等,我们大概都会忍不住把自己怜悯的目光投递出去。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忘了换了角度想想,那些被怜悯的人,真的需要我们怜悯的目光吗?

怜悯,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同时伴随了一种评价。当我们在表达怜悯的时候,我们同时输出了对对方的评价:你是一个弱者。

可是,这些人在面对生活的仓惶和困顿的时候,他们没有选择投机取巧或者缴械投降,而是选择靠自己辛勤的劳动和努力,来改变这看上去惨淡的人生,这种态度本身,不就是一个强者的选择吗?

那我们又哪里来得底气,去评价他们是一个弱者?

每一个人的内心里都有一片芳草地,然后用自己的努力去维护这片芳草地不被侵袭和践踏。可是,当我们对别人表达怜悯的时候,很可能就是我们伸出了剪刀,去剪掉别人内心里那片叫作“尊严”的枝桠。

怜悯,是对他人的限制和剥夺

今年6月,在华东理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一个名叫高羽烨的女生,代表全校本科毕业生作毕业发言演讲。

四分多钟,完成900多字的毕业致辞,这对于任何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可能都不是什么难事儿,但是对于先天失聪的高羽烨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安徽女孩儿高羽烨的父母都是天生的聋哑人,当她出生的时候,全家都盼望着这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可是天不遂人愿,很快,奶奶就发现高羽烨对声音没有任何反应。

先天失聪,面对这样一个诊断,我想很多父母都会绝望地瘫倒在地,并且对这个孩子会心生怜悯,然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这个孩子特殊的关爱和照顾。

可是,高羽烨的奶奶从小就像对待正常孩子一样去对待她:拿着认字卡,训练她开口说话;3岁的时候,把她送往普通幼儿园;然后让她以艺术生的身份念完小学、初中、高中……最后,高羽烨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考入华中理工大学的艺术与传媒学院。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本质上都是在寻找认同的过程。

年幼的时候,通过父母和外界对我们的认同,我们知道了自己是谁,自己是健康的、活泼的、可爱的,还是生病的、调皮的、捣蛋的。

如果高羽烨的奶奶,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把高羽烨看作一个特殊的聋哑儿童,然后对她施与怜悯和特殊照顾,那么高羽烨就会从奶奶对她的态度和认同里,认识到这样一个自己:我是一个残疾人、我和别人不一样、我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同情。

而伴随着对自己这样的认知,高羽烨自然也会长成一个自卑的、胆小的、害羞的、恐惧挑战的聋哑女孩。

值得庆幸的是,高羽烨的奶奶并没有对她表现出怜悯,而是通过无差别对待的方式,对她表达了尊重。在奶奶的尊重里,高羽烨获得了对自己这样的认同:我和别人一样,我也可以讲话,上大学,我可以成长为一个更加坚强和乐观的人。这样的认同,造就了一个自信的、积极向上的女孩儿。

当我们对别人表达怜悯的时候,本质上是帮助对方在心智上建造一座监狱,让对方在这监狱里,看见自己的灰头土脸和弱不禁风,而这,就是对别人的限制和剥夺。

怜悯,不等于同理心

早些年的时候,我带过一个刚毕业的实习生,那是一个很有礼貌、也很替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由于经常带着她出采访任务,所以也就常常一起吃饭。

一起吃饭的次数变多了,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是在食堂吃,她常常就是选择一个米饭加一个青菜;如果是在外面吃,她也总是点最便宜的快餐。后来通过聊天瞭解到,她来自一个贫困村,父母都是农民,全家的年收入加在一起,大概就一万块钱出头,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她总是省吃俭用,而且几乎不买新衣服。

听了她的故事之后,我的同情心开始泛滥起来。我先是把她拉到了我的家,找了一堆我不穿的衣服送给了她;然后跑去单位的食堂充值了一张500块钱的饭卡拿给她,并且面对她的拒绝还说了类似这样的话:“你拿着吧,反正我也不差这500块钱”。

没过多久,那个实习生找主编申请调去了其他部门。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同理心”,但是我们常常把“怜悯”和“同理心”混淆。

身处怜悯关系中间的两个人,本质上是不平等的。

表达怜悯的那个人,彷佛身在高处,通过怜悯能够体验到自己的优越感,就好像我对那个实习生说的“反正我也不差这500块钱”,就是潜意识里对优越感的满足;

而被怜悯的那个人,则在这样关系中,体会到羞耻感,而这种羞耻感又会正向强化TA的自卑,从而让自己感受到愈加匮乏。

而“同理心”则不同,同理心是在彼此关系平等的前提下,我能够感受你的感受,并且给予你一些支持性的反馈。

再以我和那个实习生为例,如果我要表达同理心,我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的:

在听到她和我讲述她的背景和家境之后,我应该这样告诉她:“你的父母真的很爱你,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坚持让你读书;你也真的很优秀,从那么贫困的环境中,靠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变命运。我相信你只要继续努力,你一定会越来越优秀,并且能够让你的爸爸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的。”

这段陈述里,包含了两层含义:

其一是我能够理解她的艰难;其二是我表达了对她的正向认同,而她会在这样的认同里找到更多的自信。

我们每一个人,大概都希望自己能够温情地过完这一生,少经历一点坚硬、残忍和鄙夷。

那就先让我们学会一件事吧,收回自己的优越感,慎用你手中的怜悯。让我们把骄傲留给自己,把柔软送给他人。

···

作者|杨思远,专栏作者,心理谘询师。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个人微信公众号:拉姐(ID:byjzlajie)。

主播|熙龙,我用声音,拥抱你。微信公众号:声优工作室。

真正有力量的人,更懂得柔软

真正有力量的人,不会把自己放在高处,更不会随便俯视他人。

这种力量,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信任,而不需要跟任何人进行比较。

在新一季心灵成长课里,德芬老师特别提炼了对女性成长最重要的七大核心力量,帮助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灵训练,一步一步走向你的内在女神。

“我们要做的,就是转化、利用负向的特质,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妨碍我们的幸福快乐。而我们更要去探索、开发自己的正向女性特质,才能真正活出自己来。”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张德芬空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1105/102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