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宋庆龄傅作义欲抛弃毛泽东内幕

—日记中的蒋介石——宋庆龄和傅作义的反毛隐秘

蒋介石反攻大陆虽然未能实现,但是1949年投向中共的原国军将领傅作义,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长的同时似乎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与蒋介石暗中联系;在中国大陆的宋庆龄也对毛泽东的很多政策感到不满,并且在对毛规劝未果后一度考虑离开中国。

蒋介石反攻大陆虽然未能实现,但是1949年投向中共的原国军将领傅作义,在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电部长的同时似乎仍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与蒋介石暗中联系;在中国大陆的宋庆龄也对毛泽东的很多政策感到不满,并且在对毛规劝未果后一度考虑离开中国。

中共建国后,宋庆龄也对毛泽东的很多政策感到不满,并且在对毛规劝未果后一度考虑离开中国。图为1961年,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宋庆龄,小图为毛泽东送给宋庆龄的熊掌

有些人有写日记的习惯,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描述和感想。通过一个人的日记,人们可以增加对他的了解。由于日记是写给自己的东西,因此人们还可能通过一个人的日记了解到其它途径无法知道的秘密。今天的《解密时刻》向大家介绍的是中华民国已故总统蒋介石的日记。据说,这部日记记录的一些内容甚至可能颠覆我们对蒋本人,甚至对中国现代史的部分认识。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翻阅这部尘封数十年的日记,透过字里行间,认识一个你未必真正了解的蒋介石。

蒋介石日记的唯一真本受蒋家的后人委托,由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保管。我们特别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研究员郭岱君女士向我们介绍她参与保管的蒋介石日记,帮助我们了解蒋介石到台湾之后那些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画外音:1949年,共产党军队势如破竹,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共产党由弱变强,国民党由强变弱,这究竟是为什么?蒋介石开始反思,国民党开始改革。蒋介石的日记记录下当时他反思和国民党在台湾改革的点点滴滴。

蒋介石49年反省失败原因:太依赖美国

李肃:1949年之后国民党就退到了台湾,共产党就在大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蒋介石在日记中有没有反省这件事,是谁把大陆丢掉了?

郭岱君:那太多了。1949年不但对蒋介石本人,对整个中华民国都是非常重要的年代,因为对整个民族的命运都是很大的分水岭。实际上国民党正式迁到台湾是在12月。也就是说整个1949年这一年蒋介石基本是在大陆打仗,在督导作战,因为李宗仁最后不愿意到广州,更不愿意到成都,而是跑到广西去了。所以真正率军打仗的是蒋介石。所以1949年是陈诚在台湾,蒋介石在大陆。我们现在谈论的台湾很多的改革基本是陈诚在负责的。

蒋介石在1949年写的日记特别多,几乎每天都在反省。他一直想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不但是1949年反省,1950年继续反省。他归纳了几个失败的原因。首先是外交,他认为不能过于依赖或者信赖他国,因为过去对美国太依赖了;另外就是党。他认为国民党整个涣散了,没有信仰,对三民主义没有认识,党员离心离德。党也没有党纪,完全处于失控状态;第三就是军队。他说军队士气荡然,认为这些带兵的人每到一地就先想好自己后退之路。等到战况不利,这些带兵的将军们自己先跑,把军队留下。他说这怎么可以打仗?最后就是经济,经济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财政方面相当责备宋子文。他觉得宋子文作做行政院长时候把黄金拿出来允许兑换,导致库存的黄金一半都没了。但结果并没有稳定金融,所以蒋说:“子文误国”。他好几次谈到金融问题时就说,就怪子文一人。事实上没有那么单纯。

另外就是反省他自己。他认为自己管事太多,“骄矜,自持,忙迫,不能詹敬虚心,全凭主观行事。”他说自己轻浮急躁,个性太强,凡大小政策无不自信自觉,因此无人近也,无法集思广益,折衷至当。所以他对自己有很多的批评,实际上在1949年说几无面目在天地之间,甚至自杀以谢国人。事实上当时国民党很多大员只有三个选择,一是投共,二是逃到香港、澳门和美国,第三种就是自杀,很多人自杀。蒋介石身边最信赖的人,一个是陈布雷,另外就是戴季陶,两人最后都选择自杀。所以蒋介石也不是没有想过,但他还是认为这是我闯的祸,犯的错,要赎罪,重新改革。他当时就说要寻找一单纯之地,另起炉灶。

再就是他认为误学了美国的民主,“未及民主程度而硬行民主”。也就是说1946年中国开始行宪,可是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条件还不成熟,勉强行宪结果一塌糊涂。还有一个我认为很重要就是,他认为本党对孙中山总理的三民主义没有切实执行,特别是民生主义。蒋下野后在奉化住了三个月。他在家乡到处走,说我自己的家乡本党执政已经20多年,但奉化民众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他说本党的人都在做官,没有好好地执行总理的旨意。他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在经济上彻底改革,切实执行三民主义。蒋到了台湾以后就做了一些改革。

蒋介石允许台湾地方自由选举

李肃:比方说他进行了土改,允许地方有些自治,甚至允许党外人士后来参加选举,同执政党候选人竞争,而且很多党外人士获得了选举的胜利,当了地方首长。这个在蒋先生的日记中有什么记载?

郭岱君:很多。这部分日记内容很多学者来看,但由于是后半段,所以大陆学者来看的比较少。我就比较幸运,能够经常去翻。有些内容我最近才看到,因为中间有些三言两语你如果不注意还看不到。比方说他到台湾后第一就是举办革命实践研究院,就象是中央党校,对党员作思想上的重新教育。他并组成了改造委员会,对国民党,对整个自治进行重新改革。比如说他欢迎工人入党,农人入党,妇女入党,青年学生入党。他在日记中常常自问,问什么大学老师都不听我们的,跟着共产党走?为什么妇女和青年学生都跟着他们走,老是反对我们?他做了很多改革,另外就是土地改革。

再就是你刚刚谈到的地方自治。这非常有意思,因为他在1950年想要开始地方自治,国民党里面都表示反对。1950年还是风雨飘摇,台湾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大家都说你这是不切实际。可是他觉得不能再拖。他表示我们当年就是没有好好执行孙中山总理的三民主义遗教,现在到了台湾一定要好好认真做。他说要举行选举,举行乡镇市长选举、县市长选举,还有省议会选举,都是直选的。当时大家都很害怕,可是他坚持要做。这里很有趣,因为虽然蒋介石说他是总理的信徒,要实行三民主义,其实中国三千多年来没有真正做过选举,谁也不知道真正民主是怎么回事。所以大家都说你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我们外省人是从大陆来的,外省人只占人口13%,一选不就完蛋了吗?最后可能连饭碗都没有了。所以内部反对,后来就折衷,缩小选举范围,比方说台湾一共只有21个县市,他把它分成八次选举,因为这样比较不会乱嘛。

那么第一批就是台中市长的选举,国民党候选人姓林,非国民党候选人姓杨,叫杨基先。有另外一位无足轻重的候选人。杨基先是台中的世家,他的叔叔当时是台湾省民政厅厅长,所以杨一路领先。很多人就在蒋介石面前讲,台中是台湾省中部第一大市,万一市长落入别人之手,我们国民党还有的混吗?蒋介石后来也忍不住了,就打电话给台湾省主席吴国桢。他说你叫那个姓杨的自动退选,而且不能说是我不让你选,要你自动退选,因为他不愿意担这个骂名。这个日记里写得很清楚。我一直到前几个月才看到。吴国桢是在美国读的书,当然觉得不妥。但吴国桢还是听蒋的话,去跟杨基先说。所以蒋在日记中说,杨某同意退选,态度良好。但蒋马上就后悔了,觉得此举似有不当。蒋第二天又想究竟该怎么办呢?结果第二天吴国桢跑来跟蒋说,此举似乎不妥。蒋就在日记中说:“国桢甚罗索”,“但余有错,只好忍耐其罗索”。蒋后来又缓言告之,有没有补救的方法。第三天蒋又思考,到12月29日这天他又打电话给吴国桢,叫通知杨某,允其继续参选。吴国桢告诉杨后,杨也很大方,就同意参选。结果等电话打完之后,蒋在日记中就说,这样“余心稍可慰也”,即使本党失去选举,“余心亦无愧也”。当然最后果然杨某当选了,而且是高票当选。所以第一任的台中市长是一位非国民党人。有了第一任台中市长选举的经验,最后就是台北市长选举。这是国民政府的临时首都,结果出现一匹黑马叫吴三连,是位本土人士。国民党根本推不出人跟他竞选。国民党人士就问怎么办?是不是不准他参选。可是因为有了台中的经验,蒋介石就说,还是允许他参选。最后国民党是礼让。所以第一任台北市长也不是国民党的人。所以当时很多人都很害怕,但我认为正因为国民党还守住了基本的原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愿意加入国民党,成为国民党的候选人来代表国民党参选。

国民党腐败,丢失大陆

李肃:蒋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是不是也总结过,就是当年国民党败给了共产党,国民党的腐败是不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郭岱君:当然了。他在日记中讲是五子登科。那个时候大家都在骂国民党是五子登科,就是房子、车子、金子、女子这些。他在日记中说,抗战胜利复原,党员只想到这些。你复原要好好地建设,可是大家都去抢房子、车子,还有女人等。他在日记中讲,党员心中只想这些,置党国于何地?蒋对国民党里面的问题其实是蛮清楚的,只是说当年在大陆的时候他没有机会来改革,因为一直都在征战之中。所以我们到了台湾以后看他的所作所为,其实都能在他的大陆所写的日记里面找到根源。

蒋介石反对美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画外音:从1949年退守台湾,到1975年去世,蒋介石最希望成就的事业就是反攻大陆。然而,他心中的矛盾纠结和国际形势的多端变化让他始终未能如愿。对于这些,蒋介石在日记中都有所记述。

李肃:49年之后国民政府撤到了台湾。我相信蒋介石并没有说我就永远不回大陆了。他应该还有一个反攻大陆的计划。

郭岱君:整个的1950年代他心心念念,每天想的都是反攻大陆。所以他把经济建设交给陈诚,自己主管外交军事,最主要就是反攻大陆。

李肃:他认为这怎么可能呢?大陆失守后,他认为以台湾这个小小的基地,有能力反攻大陆吗?

郭岱君:蒋介石的个性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他坚忍不拔,决不屈挠。北伐时期他就那么一点兵就北伐了,抗战中国如此贫穷落后,他也撑下来了。

李肃: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郭岱君:他领导了如此贫穷落后的国家同如此进步的日本前前后后也拖了14年,最后赢得胜利。后来内战他一败涂地,可是他在台湾也站起来了。所以我觉得在他的心中是人定胜天的。他在等待机会。韩战就是他的一个机会。韩战一爆发,他觉得机会来了,立刻很兴奋,马上在总统府召集军事首长开会,马上想派一个军,要三万三千人派去参战。然后又说三万人不够,要派十万人去,帮助南韩打仗,因为他跟李承晚总统的交情是蛮好的。可是很不幸,美国并不希望中华民国涉入。美国不想掀起大战,因为二战才刚刚结束,不想掀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基本上是美国给国民党浇了冷水了。最后蒋介石也明白了韩战不是国民党的机会,他也不希望事情恶化,不希望事情复杂化。

可韩战爆发到1953年签署停战协定,包括整个的1950年代,国民党在东南沿海部署有突击队,大概前前后后发动了80多次突袭。这些基本是小规模的,最主要是中央情报局在幕后策划。中央情报局当时用的名称叫西方公司,派遣蛙人和突击队在大陆沿海制造纷扰,获取情报,了解铁幕后面的情况。但这些小打小闹已经没有办法,蒋介石一直在等待机会。后来中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很明白地跟蒋说,不希望在台海两岸再有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了。所以蒋到了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就知道没有什么希望了。尤其是蒋经国访美之后,美国明确地跟蒋经国说,不希望在台海有任何的军事冲突,因为蒋介石心不死嘛。

李肃:也就是说美国一直并不希望蒋介石反攻大陆。

郭岱君:美国是要维持现状。

李肃:中国和美国其实是敌人,又在朝鲜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个过程中美国有没有任何时候希望借助蒋介石的力量跟中国对抗?

郭岱君:有好几次。美国当然想借助国民党的力量,特别是后来跟中共对峙的时候,尤其像文革以后美国有好几次希望借助国民党的力量。有趣的是,当美国想到要国民党来扮演某种角色的时候,蒋介石反而退缩。我这里有一个记录。比方说在韩战时期杜鲁门总统曾经想要用原子弹。蒋介石知道这个事情后马上写道,杜鲁门跟美国朝野主张使用原子弹,应设法打破之,因为他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人民,不应该用原子弹。到了1954年,美国甚至想用氢弹对付越南和中国。蒋在日记中说,美国想用原子弹和氢弹对付越南和中国。必使不用于越南和中国大陆。1954年的4月和10月都发生这样的事情。1958年大陆大跃进时美国又有人提出同样建议,因为大陆情况大乱、是进攻的好时机,所以也找到了国民党。蒋介石也很想进攻大陆,可是他说不能使用原子弹。他认为用原子弹对付自己的人民是不对的。到了文革以后也还有一些机会,但美国内部也是有不同意见的纷争,所以这些想法最后都没有执行。

中共建政没多久,武汉曾经发生一次很大的洪水,好像是1953年。当时就有人建议,现在是反共的好时机。蒋就很斟酌,就是你刚才讲的太仁了。他就说,我要反攻,也不能趁人民都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候,他说现在我们应该是救灾才对,这不是谈反攻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一个人。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2012年7月9日美国之音中文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222/107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