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奇妙世界 > 正文

上海89岁老人蜗居10余平方米陋室 却是个“有钱人”!

认识杨金清的人都说,这老头真是个“有钱人”。倒不是说他日进斗金,富得流油,而是指他家中不仅有自秦、汉以来的中国古币1000多种,更让人稀罕的是,他还收藏了4000多种、来自3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币。

但杨金清老人所居之处,是位于闵行一套建于上世纪50年代、仅10余平方米逼仄破旧的一居室,地板用廉价的狭小木条拼成,里里外外没有一件华丽的家具,两张小木床、一只方桌、一只旧五斗橱和玻璃柜便是所有的“家当”。

“有钱人”杨金清老人蜗居十余平方米陋室

这里又是一个令人震撼的钱币小天地:用自制模板分门别类镶嵌来自世界各地的硬币,整齐摆放在抽屉和柜子里,金、银、铜、铁、镍等材质应有尽有;房间四周的墙壁上,悬挂着由古今中外的硬币拼制成的一幅幅字画,为老人的陋室增添了一丝传奇色彩。

杨金清老人痴迷钱币收藏还出书

虽然三年前患上多发腔隙性脑梗塞,老人听力和行动大不如从前,但说起自己当初“迷钱”的历程仍然记忆犹新。

杨金清生于上海,父亲曾是小马勒船厂厂主的总管,家庭条件还不错,儿时就非常喜欢收集钱币邮票之类的小物件。老人回忆说,17岁那年,他去了上海真如的“善后救济总署机器厂”做学徒,后来被招募到位于日本冲绳岛的机器厂工作,因为在岛上经常摆弄汽车、吊车、推土机等各种车辆,他几乎什么车都会开。

1951年,22岁的杨金清响应上海市劳动局招募,成为当时上海奔赴朝鲜战场的3000多名驾驶员中的一员。后来,这位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头部至今仍留有弹片的支前老司机,带着两枚“抗美援朝纪念”徽章进入上海电机厂工作。

杨金清年轻时候

杨金清平时没有其他爱好,退休后更是将空余时间全部花在了钱币上,在古玩、旧货市场的钱币地摊上一蹲就是大半天,翻来覆去一遍遍地倒腾,寻找自己想要的宝贝,生怕有漏网之鱼。

他对钱币收藏的痴迷程度,唯有他的女儿最清楚:“最‘上瘾’的那几年,每月工资一发,就急急忙忙拿着钱跑到旧货市场去了,每次转一圈下来,工资就少了一半。”女儿笑着说。

对于买回来的宝贝,杨金清都要将它们仔细清洗、晾干、封存,同时为每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币都量身制作了一件件精致的“外套”,亚洲和欧洲还要用不同颜色底板加以区分。一方面是为了保存和查找,另一方面,上面也清晰标注了每一枚硬币所属的国家(地区)、发行时间和金额,便于细细把玩和赏鉴。如此严谨认真的“护宝”方式,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这些都是我的宝贝”

一开始,老先生也是个收藏界的门外汉。他完全靠自己研读《中国硬币图集》、《世界货币史》等书籍才勉强入了门,再加上多年经验积累,如今他才跻身收藏届行家之列。为了将硬币专题收藏的专门知识传授给后来的爱好者,在闵行区收藏研究会的协助下,杨金清老人在88岁高龄时还完成了《殖民地硬币及难觅套币藏品录》等图册的编撰和印制。

88岁高龄编著《殖民地硬币及难觅套币藏品录》

“我喜欢做这些,是爱好,不是投资。”杨金清强调,藏品的价值通常都是以藏品的稀缺程度决定的,尽管当初他花几十元买回来的钱币,现在有些已经升值了不少,但他并没有出售的想法。“一有空,就拿出来把玩,和家人、朋友分享快乐,这种感觉很好。”杨金清说。他要将这些收藏品传给他的下一代。

杨金清“乐在其中”

杨金清说,看上去很有“钱”,但他看中的从来不是这些“钱”的价值,正如他从不追求物质生活,他珍惜的是在寻寻觅觅中追求兴趣爱好、品尝人生快乐的过程。这幅由中外钱币拼成的“乐在其中”字画,也许正恰如其分传递了杨老先生的心声。

责任编辑: 宁成月  来源:图说上海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706/113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