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中国古老的一种风俗 防止人和人的接触、流动 比戴口罩实用

打伞的小和尚(pixabay)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预防疾病传播的好方法,现在看来,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呀。

忌门,中国民俗,称自祭灶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至翌年正月初五日禁忌外姓妇女入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老舍的《骆驼祥子》中:“喜日定的是大年初六,既是好日子,又不用忌门。”

“忌门”的实际操作并非如此,也与尊不尊重妇女无关。可以这么说,“忌门”在西北地区是一种普遍存在,并不限于过年期间,而是被广泛地用于生活。

具体操作非常简单,简单到了只需要在家门上挂起一溜红布。红布不需要宽大,也不需要很长,两指宽,五寸以内的长度,系在家门口,准备来家里串门的人看到红布就会止步,说:“人家家里有事情,咱还是到别的地方去或者回家吧!”在有一些地方,人们把这也叫“忌人”,就是谢绝客访的意思,红布是一种提醒、一种标志。

红布条(网络图片)

至于什么时候“忌”,则比较复杂一些,一般说来,首先用于女子生产,可以在产前,也可以在产后。比如,产前红布被挂了出去,但不是忌所有人,也并不忌女人,而是忌男人,提醒男人勿入产房,并且产房内外要保持安静,人员走动时要轻,说话不能大声,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这种“忌”视产妇情况而定,也可以不忌。

婴儿出生后,人们会在产房内放置物品,据说可以增强婴儿的肝胆之气,强化婴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人们会把产房的窗户用纸糊起来,门缝之类也会被封闭更严实,防止冷气邪风入侵。如果产妇和婴儿都很健康、强壮,就可以不用“忌门”了,若不然,“忌门”还要进行。

一个新的生命降生了,人们都很关心是男孩还是女孩,主人又是“忌门”的,没有办法向外界传递消息,怎么办?“忌门”的红布在这时就有了说法:如果生男孩,就把挂弓箭、大蒜与红布挂在一起;如果生女孩直接挂大蒜和红布。弓箭和大蒜或有“驱邪”的意思,为的是防止婴儿早夭。

红布条(pixabay)

这种做法都是心照不宣的,人们一看就会明白。另外,产婴后半个月内,产房内严禁喧嚣,产房外禁止有刷锅刷碗、砍柴等声音,为的也都是婴儿健康成长。而男人被“忌门”,是因为人们认为男属阳、女属阴,女人分娩时阴气衰弱,阳盛的男性会对母婴不利。随着婴儿的长成,“忌门”会在婴儿满月或百天取消的。

这里说的“忌门”仅仅是一种,还有一种大约是这样的:比方说主人或主人的家人得病了,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有可能会传染,就会“忌门”,这种“忌门”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允许别人到自家来,二是自家人也不能去别人家,很是严格,控制着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叉。与这种情况相同的是,一些人去世了,其家也会“忌门”,原因即是去世的人是因为得某种疾病而去的,人们觉得他人走了,但疾病可能还在,所以就会“忌门”一段时间。

还有一种“忌门”非常有意思,让现在的人很难理解,但当时的人们依然要“忌门”的。是在酿醋的时候,这种“忌门”的范围比较小,只“忌”酿醋的屋子即可。主人会在酿醋的屋子前挂红,不让外人进入,具体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或认为醋是洁净的,如果在酿造的过程中,有外人进去,而这个人身上如果带有不洁(不干净)的东西,会让酿出的醋不香甚至变坏。

说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忌门”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了,它也是一种卫生的手段,或者,预防疾病的措施。这种手段或措施,被老祖宗当作风俗遵从,是对生命的珍爱和敬畏,是值得我们今人学习的,而风俗在这里也不仅仅是风俗。如此一说,“忌门”居然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和饭前洗手一样朴素并值得赞美。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312/142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