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需求疲软通胀放缓 专家:中国经济衰退得到确认

作者:

消费疲软,中国3月通胀放缓。

中共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反映居民消费物价水平的CPI涨幅回落,显示中国通胀增速有所放缓;而反映工业物价水平的PPI则出现大幅萎缩。专家分析认为,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疫情对终端需求冲击巨大,成为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结合前两个月数据,基本可以确认中国经济进入衰退。

中国3月CPI涨幅回落PPI大幅萎缩

周五(4月10日),中共国家统计局公布,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3%,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为5个月来最小,且低于市场预期。此前,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4.8%,而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的预期中值也是4.8%。

此前2月份CPI同比涨5.2%,1月CPI上涨5.4%,创2011年10月以来最高。

数据并显示,3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5%,降幅为2019年10月以来最大。

3月份PPI同比降幅大于市场预期。此前,路透调查预估中值为下降1.1%,而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5位经济学家同样预计下跌1.1%。

疫情冲击内需外需:CPI或逐步下行PPI还将进一步走低

路透4月10日报道认为,中国3月CPI和PPI同比均创下5个月来最低,说明中共病毒(武汉肺炎)疫情对需求端的剧烈冲击已开始在通胀数据中显现。

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邹强分析认为,“通胀出现略超预期的下行,自上而下来看,就是需求不振对价格的影响开始逐渐超过供给冲击。”蔬菜随着春夏到来季节性回落特征比较确定,猪肉持续面临供给问题,可能持续处于偏高位置。

海通证券宏观团队表示,疫情冲击中国内需疲弱,当前CPI虽仍处高位,鉴于需求不足,可能会逐月降低。海外经济遭受疫情冲击,二季度外需或大幅收缩,导致工业品价格低迷,PPI可能进一步走低。

交行的刘学智表示,PPI的降幅扩大,最根本因素是需求减弱,特别是海外疫情带来全球工业品的需求减弱,整体预计PPI未来一段时间还会走弱;CPI中原油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也传导到国内工业品价格。

专家:中国经济衰退得到确认

中共病毒(武汉肺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造成两个月的停摆,主要产能全部熄火,中国经济第一季度出现负增长几乎是板上钉钉。从经济学定义来看,经济只要连续两个季度连续下降,就算进入衰退状态。

中国宏观经济学者沈凌认为,从这个定义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很可能要进入衰退。

沈凌分析说,这几年中国经济GDP增幅一直在下降,但是下降的幅度比较缓,但是疫情的冲击是迅速的,两个月内经济突然停摆,所以中国经济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小,2月份的PMI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

彭博经济研究的预测模型显示,一季度前两个月中国GDP同比下降约15-20%,中共病毒对经济的冲击从中得到体现。考虑到人们仍在自我保持社交距离,消费复苏可能会较慢。因此,3月份GDP可能会继续萎缩。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指出,从3月反映物价水平的CPI可见,疫情对于终端需求造成巨大冲击,国内需求不足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矛盾,工业品物价PPI快速回落到负值区间,显示上游商品再次进入通缩区间。结合前两个月的数据,经济进入衰退基本得到确认。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411/143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