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没有百年的帝国 惟存千年的宗教

作者:

最近在疫情肆虐还未平息,经济疲敝重启乏力之时,世界如同都走进了一个十字路口,不知该向何处去。而部分亚洲领土处于中东的土耳其,竟然按捺不住,横空出世,在国际社会中大刷了一把存在感,引起各方的舆论哗然,甚至触怒四邻。

日前,土耳其最高行政法院作出了一项裁决,废除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通过的内阁法令,这样的裁决结果一出,土耳其就可以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随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在7月24日将圣索菲亚大教堂以清真寺的形式重新向穆斯林开放,并且把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土耳其宗教事务国家委员会。

尽管国际上的很多国家反对,但总统埃尔多安还是在日前的电视会议上强硬表示,希望世界各国可以尊重土方的决定,不要试图干涉自己国家的内政。不过,或许迫于各方的压力,总统埃尔多安又突然改口说,大教堂会向所有人开放大门,包括非穆斯林。

即便如此,对于那些奉行基督教国家的人来说,这种做法也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俄罗斯东正教教会发言人对土耳其的决定,更是严厉谴责,告诫土耳其如果不顾各方的谴责,一意孤行,所承担的后果自负。

土耳其作为一个非传统的穆斯林国家,多数人民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但与阿拉伯民族不同,拥有自己的一套行政制度规范。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土耳其的前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已经极度衰落,面临着向东向西发展抉择的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被西方列强蚕食鲸吞,不复存在。正是在这生死存亡之际,现代土耳其之父凯末尔挺身而出,拯救了国家,保留了文化的元气。

凯末尔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思想开放,后来投身军旅戎行,在一战中功劳赫赫,尤为世人所熟悉的是挫败了英国方面由丘吉尔组织的加里波利登陆战计划,成为土耳其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但是在战后,作为失败同盟国的成员,土耳其遭受到了相应的战争清算与严厉惩罚,丧失大片领土,国家分崩离析,民心涣散。凯末尔扛起了这千斤重担,在众望所归中,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力排众议,实行政教分离的国策,打破过去宗教对世俗事务无限干预的陋习,让土耳其摆脱陈腐的神权伦理。在他的大力整顿与捏合下,土耳其祛除了旧有的暮气,从颓废中焕发了生机,逐渐被西方接纳,慢慢融入了文明潮流,为伊斯兰世界展示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独特道路。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堂,到了1934年,奉行世俗主义的凯末尔为将自己的建国理念贯彻到底,不顾反对派的抗议,毅然决然又将其改为了博物馆。其实,凯末尔的这种做法在其祖先的历史上也是有据可考的,尽管看起来并不是尽善尽美,倒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宝库,可以重修庙宇,再造金身。

1453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大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然而作为征服者的穆罕默德,却没有大动干戈,将其付之一炬,而是“以德报怨”,下令保留这座教堂,稍后把它改造成了一座清真寺。基督教的圣像、圣物都被移出,墙上的镶嵌画用灰浆盖住,再加上伊斯兰教的若干标志,多是一些标志安拉、先知穆罕默德、四大哈里发等的书法作品,这样一来,供奉圣母玛利亚的殿堂就变成了崇拜安拉的场所。

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堂内部造成了损坏,但基础架构留存下来,才给了凯末尔表现其大公无私,拨乱反正的机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和解,可谓功德无量。

埃尔多安如今在很多事情上都开起了历史的倒车,违背了凯末尔当初制定的标准,妄想将土耳其拉回政教合一的老路上,严重威胁地区安定与世界和平,对于本国人民同样极不负责,长此以往,可能会葬送大家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不知何时才能醒悟,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任何人螳臂当车,终将被碾成粉碎。

没有百年不朽的帝国,只有流传万代的宗教,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钟声从来是永恒的福音,始终传递着人类久远的希望。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717/147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