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商务部要求消费升级 专家质疑钱从哪来

11月26日,中共商务部在北京开了一个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要求“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努力促进消费”。对此,有中国财经评论人士质疑,中国普通百姓收入低负担重,拿什么来消费?

中共商务部11月26日在北京开了一个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推进现场会,再次提及“加快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努力促进消费”。

对此,中国知名财经评论人士“凭栏欲言”11月27日撰文表示,经济疲软一定要强调刺激消费,但在中国,最大的烦恼就是,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不匹配。

凭栏说,中国的投资力度一直很强,消费却相当低迷。2019年,中国投资(资本形成)占比GDP比例超过43%,超过居民消费占比38.8%,而美国居民消费占比GDP比例为67.02%。由于消费与投资不匹配,中国产能严重过剩。

凭栏引述中美收入数据分析说,1993-2017年,劳动者报酬占比GDP比例,中国平均为47%,美国平均为55%,差距8%,但居民消费数据差距30%,原因除了两国政府财政收入侧重点(民生或投资,导致保障程度有差异影响消费)有所差异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居民部门需要负担的隐性成本太多。

凭栏指出,中国居民部门的需要负担的隐性成本很多,内外皆有:

1)负担美元印钞的成本转嫁;2)负担通胀成本;3)负担房价飙涨的成本;4)负担风险定向爆破的成本。这些成本都在不知不觉中被转嫁给居民部门,太多的隐性成本压制了消费能力,成为消费低迷的原因。

居民收入(包括信贷)如果稳定,消费和隐性负担就成了跷跷板,隐性负担越多,消费能力自然越差。

凭栏指出,中国普通百姓还承担以下三个巨大成本:

1)美元印钞的成本。政治上的缓和是以付出成本为代价的,融入美元体系也是需要承担成本的,成本总是需要有人负担的。

2)通胀上行的成本。得益于汇率攀高,输入性通缩因素压制近期通胀在下行。但M2增速很快,高企的房价也会从成本端向通胀传导,内生性通胀动力十足。

3)房价飙涨的成本。房不住炒,说明居民隐性负担飙涨已经引起警觉,但这是稳房价而非压降房价,房价压降容易演变为银行危机。房价未降,成本就需要有人负担,只是不再飙涨而已。

凭栏表示,从支出端结构来看,想要提高居民消费,实现内循环,需要压缩隐性负担,让房价爆破是缓解居民部门隐性负担最有力的选项,但却容易诱发银行风险;从收入端结构来看,想要提高居民消费,实现内循环,最有力度的选项是提高居民收入,但必然会挤压财政收入,造成财政缺口。

凭栏总结说,在中国,要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却找不到突破口;但不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如何实现刺激消费?

责任编辑: 时方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1128/1528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