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36氪:千亿芯片大骗局

作者:

为什么仅仅时隔一个月,千辛万苦求来的宝贝“光刻机”,就被抵押出去换钱了?这让芯片公司“武汉弘芯半导体”(以下简称“弘芯”)的管理层,尤其是新聘来的CEO、业界泰斗蒋尚义感到很不对劲。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全世界仅有几家企业可以生产,当中以荷兰公司 ASML技术最为先进。但据路透报道,自2018年起,美方多次游说荷兰政府,希望荷兰不要允许 ASML将高端光刻机出口中国,致使国内芯片厂商“有钱也买不到”。

弘芯员工陶永还记忆犹新,2019年12月22日光刻机到位的情景:武汉临空港经开区(东西湖区)网安大道的一座厂房内,五位工人小心翼翼地把一台庞然大物运进恒温车间,这台型号为 NXT:1980Di的光刻机,被密封袋层层包裹。为了防止氧化,工人还在袋中注入惰性气体,保持全程液氮保鲜。

光刻机入厂,弘芯如获至宝。当日为这台光刻机举办了一个进厂仪式,火红的背板上写着“弘芯报国,圆梦中华”,合影的人群中,站着前台积电二把手蒋尚义。

“弘芯有个蒋尚义,蒋爸带了光刻机”,桩桩件件,都是国内半导体界顶天的大事。

74岁的蒋尚义是半导体界风云人物。在业内,蒋尚义被尊称为“蒋爸”。一位行业人士对36氪形容:“台积电有很多叔、伯字辈的,但’爸’只有一位。”2019年6月,蒋尚义加入弘芯。

拿下光刻机,“蒋爸”的面子发挥了巨大作用。

曾有弘芯人士问蒋尚义为什么能拿到光刻机,蒋尚义答:“我们在台积电时签过几百台,(ASML)上上下下哪一个不和我们熟?是看面子才愿意卖给我们第一台。”

光靠脸面还不够。上述人士告诉36氪,由于ASML产能有限,对外供货条件极为严苛,即使接受订单,ASML还会派十几人的团队去客户工厂实地考察,以“打分制”评判买家的技术蓝图、资金状况等。

还是依靠蒋尚义,弘芯很快得到了接受考察的机会。2019年12月,弘芯获得了一台全新的DUV深紫外光刻机。

一时间,当时仅成立两年的弘芯公司,在一众近几年新上马的芯片项目中,风光无两。而它此前订立的宏大目标——上手就主攻14nm工艺,紧接着就要拿下7nm,月产3万片的产能,行业里基本只有台积电和三星能实现——似乎也不再那么如梦幻泡影。

可蒋尚义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费劲心力求来的光刻机,在入厂不到一个月后,就被抵押进银行换了钱。

天眼查显示,2020年1月20日,弘芯将引进的 ASML光刻机抵押给武汉农村商业银行,以此贷款5.8亿元,在抵押信息一栏,赫然写着该光刻机“全新尚未使用”。

“蒋爸开始觉得不对劲。”林雄对36氪回忆到。他是弘芯团队早期成员。

2020年6月,心灰意冷的蒋尚义打算辞去弘芯董事与CEO职位,彼时,蒋尚义与弘芯董事会已然决裂,为了强留住蒋尚义,弘芯董事会露出了狰狞嘴脸。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36氪,时任弘芯董事长李雪艳为了阻挠蒋尚义离职,表明要发律师函起诉他,“要把蒋爸写得很难听,把弘芯所有的失败都归在蒋爸头上。”

百般阻挠下,蒋尚义无法脱身,甚至一度沦为弘芯对外示人的傀儡。2020年7月8日,弘芯举办“员工表彰大会”,蒋尚义被要求出席为员工颁奖,弘芯官方对外发布了蒋尚义、李雪艳等人合照,画面里红红火火,一团和气。

图为2020年7月弘芯表彰大会合影,图中左7、8为李雪艳、蒋尚义。图片来自弘芯官网

活动结束后,蒋尚义迅速离开武汉,随后回到位于美国的居所。他在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曾说:“我在弘芯的经历是一场噩梦。”

在蒋尚义宣布辞职一个月后,地方政府的一纸文书,将弘芯的爆雷惨状展露无遗。2020年7月30日,弘芯所在的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官方发布一则报告,明确指出弘芯项目“存在较大资金缺口,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导致项目停滞的风险”。

向弘芯讨债未果的工程总包公司“武汉火炬建设集团”(以下简称“火炬”),其负责人卢海涛对着诸多地方官员愤怒声讨:“凭什么说(弘芯)投了1000个亿?那不就是骗子!”

令人不解的是,弘芯最初的几个攒局人全无半导体从业背景、甚至大多是大专学历,他们是怎么把武汉政府、业绩泰斗蒋尚义,以及众多合作公司,一步步骗进入了这个“千亿骗局”?

更重要的是,对于诸多急于“造芯”的各地政府、各路资金,怎么避免再次踏入“弘芯式骗局”?

弘芯工地现场由36氪邱晓芬拍摄

外行团队做下千亿芯片局

组建芯片项目要找人、找技术授权、找政府,关系层层嵌套,难度极大。但由于芯片业务需要土地、建厂、买机器,每个环节都牵涉上亿的巨额资金。投机者一旦得手,回报极具诱惑。

而故事讲得大、牵扯金额高的武汉弘芯,正是这么一个大胆的项目。

曹山,弘芯最早的做局者。2017年,曹山就试图组建半导体项目。有知情人士对36氪称,为了找到有意愿合作的地方政府,曹山平日里就在各个省会城市中流窜,包括广州、合肥成都南京等地,但多数情况都是碰壁。

在林雄的印象中,曹山满嘴大话,颇有江湖气。为了包装自己,曹山身上常揣多张名片,身份包括“台积电副总”、“宏碁驻美国纽约第一任副总”等等。然而谎言常被拆穿,因为“台积电副总没有叫曹山的”、“宏碁在纽约根本没有公司”。

多位与曹山接触过的人士告诉36氪,“曹山”甚至不是此人真名,其真名为鲍恩保,曹山是他借用了老家司机的名字。“犯过的事儿太多,所以在外面都用化名。”一位熟悉曹山的人告诉36氪。

但行走多地,曹山练就出一副长袖善舞的交际能力,组建弘芯前夕,曹山遇到了另外一个关键人物,龙伟。

龙伟,弘芯背后的隐秘操盘手。多位弘芯内部人士告诉36氪,龙伟“很有能量”,在龙伟的穿针引线下,弘芯敲开了武汉市东西湖区政府的大门。

为了把控住公司实权,龙伟找来了关系亲近的李雪艳担任弘芯董事,李雪艳的从业经历和芯片毫不沾边,她卖过烧酒、开过饭店、还倒卖过中药。龙、李二人还将多位亲信安插进弘芯任关键岗位,诸如董事会监事李月茹,有内部人士称,其此前是负责照料李雪艳日常起居的“贴身保姆”。

一个荒诞的初始团队形成了:有“背景”的龙伟担任董事长,“江湖混子”曹山为董事,“芯片小白”李雪艳为董事兼总经理,三人均无半导体从业经验。而这样一个千亿级半导体项目的创始团队,学历竟以大专居多,曹山本人更是只有小学文凭。

出乎意料的是,在龙、曹、李三人的操作下,弘芯迅速起势:2017年11月12日,曹山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光量蓝图”的公司,4天后,光量蓝图作为持股90%的大股东,与武汉东西湖区政府共同成立了弘芯。

隐患自此就埋下了:看起来,武汉东西湖区政府承担的风险很小,它作为10%的小股东此时仅注入了2亿元启动资金,在动辄投资百亿的芯片项目中只是小数目;可问题在于,持股90%,龙、曹、李一方的光量蓝图虽然当时摆出了要承担重任的姿态,承诺要投18亿元,但其实一直没有实际缴纳这笔钱。

2017-2018年,曹山、李雪艳成立的北京光量蓝图,实缴资本为0。数据来自天眼查

不过,这并不妨碍短短一年内,弘芯迅速成为武汉市的明星项目。2018年起,弘芯连续两年入列为湖北省重大专项的项目。对外,弘芯都介绍自己是一个投资额200亿美元/1300亿人民币的项目。

来自东西湖区政府的粮草弹药也快速跟进。武汉市发改委发布的文件显示,2019年1月,仅仅成立一年的弘芯已完成65亿元的投资;到了2019年3月份,弘芯一个月内就拿到超过15亿的投资。这些投资均来自武汉东西湖区政府。

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弘芯能拿到这些资金?毕竟,弘芯团队初期在技术、运营上的种种错漏,令业内人大跌眼镜。

对于晶圆厂来说,初期的技术路线几乎是定生死的一环。曹山最早为弘芯制定的技术方向是,生产90微米到7纳米制程的芯片,他还定下一个大炼钢铁般的目标:“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的晶圆厂。”但只要略懂半导体发展规律的人都清楚,没有一个晶圆厂可以同时生产跨越13个世代的芯片。

按照半导体行业规律,芯片制造理应从入门级的65nm、40nm逐步向难度更大的14nm递进发展,但弘芯一上来就宣称专攻10 nm、甚至7nm芯片。

有弘芯员工曾问曹山:“为何还没学会走,就要飞?”曹山答:“做65nm芯片,项目只值80亿,做14nm能值1200亿,油水就多了。”

武汉东西湖区彼时为什么频频投入、如此急于上马芯片制造项目?

林雄对36氪分析,一部分原因是隔江相望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紫光集团2016年在此落地的芯片项目“长江存储”搞得红红火火——该项目后来实现了64层3D NAND Flash芯片量产。武汉东西湖区也做出了产业规划:打造“芯、屏、智、网、新”的产业集群,“想做一个晶圆厂把产业链上下游串联起来”。

一位上海半导体领域资深投资人对36氪表示:“地方政府很难理性,你看到大家都在搞(芯片),我为什么不能搞?总不能说你搞就可以,我搞就是过热。”

不过要撑起弘芯版图,三人势必会露出马脚,为了假戏真做,龙、曹、李三人迫切需要一个实打实的技术团队。

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做到了。

弘芯公众号放出的办公楼概念图

有钱能使鬼推磨

2019年,曹山再次发挥人脉,他找到一家名为“上海精泰”的公司,该公司与台积电等芯片大厂合作密切,擅长倒买倒卖二手设备,在圈子里相当“吃得开”。

曹山让上海精泰充当掮客,双方签下价值千万的合同:精泰需要从台湾等地帮弘芯凑齐100名资深技术人员,级别越高,弘芯支付的佣金更多。林雄对36氪说,当时弘芯开出的佣金条件是,“如果能挖到蒋尚义,就给100万,找到副(厂长级别)的就给50万”。

金钱驱动下,上海精泰通过层层关系,辗转联系到当时正好结束中芯国际任期、郁郁不得志的蒋尚义。

蒋尚义上当,与曹山等人的巧言令色不无关系。

弘芯团队深谙包装之道。在弘芯内部,关于创始团队背景的传言一直存在:龙伟是“某高干的孙子”,李雪艳是“某领导的妹妹“,两人还常上演欲说还休的戏码,若有人提起他们的神秘身份,都会被二人当面否认,并推脱是团队其他人传出的谣言。

一面半推半就,另一面,龙、曹等人又刻意营造身份光环。林雄告诉36氪,曹山等人前往台湾等地寻求技术团队入驻时,常常搬出政府高层的旗号行骗,号称弘芯项目“大陆愿意投资1000亿”。为了假戏真做,增加说服力,龙伟还会带技术团队进出一些他号称“只有背景才可以去的酒店”。

2018年,有政府高层曾经前往武汉视察,林雄记得,李雪艳故作神秘地告诉员工,该高层将会秘密到访弘芯工厂,鼓励大家”好好做中国的逻辑芯片“。但有细心的员工后来多方核实后发现,该高层其实并未到访弘芯,李雪艳所说皆为假话。

而在蒋尚义接到邀约时,弘芯主动放出的、拿到千亿投资的新闻已经铺天盖地,加之接近完工的一期工程,2019年夏,“蒋爸”决定入局。

“如果是蒋尚义要做,他的技术能力对市场是很有吸引力的,”曾有国字头芯片投资人对媒体表示,但基于资本市场内流传的弘芯传闻,“就怕蒋尚义是被人骗去的。”

在蒋尚义的背书下,大量工程师慕名而来,弘芯也不惜用工资翻倍的方式留住人才。林雄告诉36氪,工程师团队中,“300万、500万(年薪)的一大堆”,高峰期,弘芯员工数一度膨胀到400人以上。

正因为蒋尚义和随之而来的技术团队,武汉弘芯才有可能买到光刻机。而靠此前的外行团队,这是无法达成的。有员工记得,董事长李雪艳曾给苦于无法解决光刻机的团队支招:“请ASML来中国吃饭,给他们送礼、送中国的字画”。

陶永记得,荷兰光刻机制造商ASML来调研时曾给弘芯的工程团队很高的评价——陶永对36氪称,ASML当时夸弘芯是他们“在中国大陆看到的最好的团队”。

虽然此时这个局看起来光鲜,似乎有成功的希望,但对于心怀鬼胎的做局者来说,“攒局”做芯片,终究只是用来圈钱的幌子。

武汉弘芯时间线由36氪根据公开信息、访谈信息整理制作

骗子的金口袋

被高薪挖来的工程师们进到弘芯的工厂,很快发现弘芯的工厂不对劲。

有熟悉芯片制造的人士曾实地勘测过弘芯的工厂,发现弘芯的工厂存在着中轴线未对齐、紧急借用电力储备不足等问题,“地都是不平的,建起来的芯片厂没两年就会报废。”

还有更低级的错误,由于弘芯工厂的挑高太低,导致后期光刻机搬不进来,只能重新推高天花板,加固了地板的承重。

弘芯工程师们得出结论——就是一群不懂的人,设计了一个完全不能用的工厂。

有数位弘芯员工告诉36氪,为了迅速建厂,攒局人曹山从某设计院要来了中芯国际的老旧厂房图纸,直接仿造建起了弘芯工厂;而弘芯找来的工程总包方火炬集团,没有任何芯片工厂建造经验,甚至官司累累,在法院有上亿欠款的被告记录。

曹山曾对身边人说:“芯片太复杂,我不是真的想做芯片。我就想把厂房建好,搞土建我们熟啊,可以上下其手。”

林雄告诉36氪,以“建厂”之名,行“圈钱”之实,已是半导体公司转移资金的常见手法。“首先,建厂可以拿到中央或者地方的财政补贴;另外,建厂需要找承包商,承包商为了确保履行土建任务,会缴纳动辄上亿元的保证金。”林雄说。

换句话说,建厂可以两头骗、两手拿。

不仅骗投资的政府,承包商与分包商也成了弘芯吸血的对象。

2019年12月20日,“武汉环宇基础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环宇”)负责人王立银向总包商“火炬”负责人卢海涛打去电话,催促一笔200万的工程款,却被后者告知:“欠款已经积压了7000万,(给弘芯)报了都没有批。”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36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130/1551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