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漫天霾:红黄蓝幼儿园如此“臭不可闻”为什么没倒闭?

作者:

江西瑞金红黄蓝幼儿园孩子闻臭脚的事,实在是臭不可闻!

我们都为人父母,看到这样的消息,自然理解孩子家长的心情。但是在愤怒之余,必须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红黄蓝幼儿园没有倒闭?第二,为什么幼儿园的价格都这么高?第三,如何减少或者避免这样的情况再发生?

红黄蓝幼儿园官网上说,这是一家遍布全国的幼教连锁机构,拥有近1300家亲子园和近400家高品质幼儿园,2017年9月27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它采用的是“直营+加盟”并举的模式。收费不菲,一二线城市,每个孩子每月大约3000-5000元。本次江西瑞金出事的幼儿园,根据家长披露,半年收费为6000元,也比其他幼儿园高出一大截。要知道,瑞金市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有32659元(来源:瑞金市政府网站)。

这并不是红黄蓝幼儿园第一次出事。2015年,吉林曾发生红黄蓝幼儿园的教师多次针刺、恐吓幼儿事件;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红黄蓝北京新天地幼儿园虐童案件。这些案件当事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并禁止在一段时期内从事幼教工作。这次瑞金的“助教”刘某,被立即辞退,公安机关对其行政拘留七日。

收费很高,出事不断,为什么却不但没有倒闭却经营良好?

因为选择太少,没得选!在质量参差不齐的各类幼教机构中,虽然它比较烂,但已经是相对好的了,其他的可能比它更烂。家长的选择,决不是无目的。

为什么没得选?

因为幼儿园像其他教育机构一样,是一个被高度管制的行业。开办幼儿园,有环境、注册资本、实物资产、教师资格等方面的重重限制,要经过街道办、县区、市以及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环保、物价、教育等级别和机构的层层审批。有些要求看似并不高,但问题在于,你即使符合这些要求,也并不一定会得到审批,因为行政部门会有指标限制。

也就是说,它被设置了准入资格和数量限制,排除了竞争。

任何行业一旦设置准入限制排除竞争,必然质次价高,这是经济学铁律。因为只要拿到办园资格,就是躺赚,其他人想拿到这个资格,难于上青天。于是它没有竞争压力,没有改善服务的动力。

想想两桶油、邮政电信,出租车行业,道理是一模一样的。教育并不特殊,它就是一种商品和服务,受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

雪上加霜的是,2018年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若干意见》中要求,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什么是“普惠性幼儿园”?是指达到规定的办园基本标准、面向社会大众招生、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接受政府指导价的幼儿园,包括公办幼儿园和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幼儿园必须面向大众招生,不能通过价格机制筛选目标群体,没有高中低档之分。办成普惠性幼儿园的,政府会给予补贴,各地标准不太统一,但一般大约为1000元/每人每年。公办幼儿园自不必说,拿补贴、各类设施和老师工资财政供养;民办幼儿园要想拿到补贴,就必须转变为普惠制,接受政府的统一定价。

拿红黄蓝幼儿园来说,北京某地一幼儿园转变为普惠制后,拿到了补贴,但是收费标准立即从5000元/人、月,降低到政府规定的750元/人、月。

80%的普惠性幼儿园,意味着只剩下20%留给私人资本。前者变少,后者也必须变少;前者达不到比例要求,后者就必须被关闭。否则考核比例这个硬指标达不到。这意味着私立幼儿园的审批指标进一步缩减,审批难度更大。

这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第一,这是一次公有化的进程,在政府定价和补贴下,竞争性的私营幼儿园更加难以生存,新的幼儿园更难审批,导致幼儿园的数量更少,于是更没有竞争压力。第二,原有的私营幼儿园要么转型成为普惠制,要么必须降低标准、降低收费。但是幼儿园的前期投资很大,成本费用很高,变成普惠制,补贴不足以支付原有的工资和成本;不变,就必须降低收费才有竞争力。不论怎样,私营幼儿园要想维持生存,就必须从它开支的最大部分——教师工资——中缩减成本,要么减少教师雇佣,要么降低教师工资。第三,由于按人头给补贴,加之准入受限,所以扩招成为必然选择,甚至由此生出弄虚作假骗补贴的行为发生。

幼儿园数量更少,需求旺盛,竞争压力更小;教师工资降低,提供高品质服务的动力下降;教师更少,扩招带来教师更大的工作量,无法兼顾一个班五六十个孩子。这是一套“组合拳”,带来的结果就是:质更次,价更高。

“质更次”好理解,为什么说“价更高”呢,不是已经降价了吗?不是。一方面,你支付的代价看似低了,但是价格必然是相对价格,经过比较的价格才有意义。现在花750元所购买的幼教服务,跟过去5000元的服务,是不同的服务,是性价比更低的服务。另一方面,供给受限,好幼儿园就那么几家,公立幼儿园需求旺盛,于是赞助费、托关系、走后门就会应运而生,这仍然是家长的额外成本——成本是主观的——这种心理煎熬甚至超过了金钱。凡是可以用钱轻松搞定的事情,其实才是简单的事情!

这同样是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价格管制一方面会导致供给下降,人为造成紧缺;另一方面会降低产品和服务质量。看似价格低了,但是买不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和服务了——你买到的并不是过去的服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们看到这种现象,往往错误地归因为私营幼儿园质量差,殊不知这恰恰是管制和缺乏竞争的结果。想到的因应之道往往简单粗暴:多装些摄像头并加强监管不就行了?把幼儿园都公有化,并且国家多办些幼儿园不就行了?

多装摄像头并不能解决问题。做过父母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个需要十分用心和细腻的事情,更多的是倾听、情感与沟通,而不是仅仅做到不打不骂不闻臭脚。如果仅仅把不要打骂和羞辱孩子作为幼儿托管的标准,就像国营饭店“不要打骂顾客”一样滑稽。摄像头不能解决情感问题,成年人略施小计,以外人难以察觉的方式对孩子表示出冷漠或者区别对待,就会让孩子留下心灵创伤。

加强监管会解决问题吗?拜托清醒一点,出事的幼儿园正是经过层层、多轮审批而开办的,批完就不管才是常态。行政部门并没有足够的动力操心你家的孩子,因为它没有利润机制的约束,不用向你负责,只用向上级负责,出事了对某个官吏并没有多大影响。如果你要求加强监管,那么好,它会要求扩大自身权力和增加经费。这就是权力的逻辑:管制犯下的错,要以更多的管制来应对;做错事了不要紧,那正是增加权力和经费的好时机。所以你要是呼吁“管一管”,那正中下怀。

将所有幼儿园都公有化,国家多办幼儿园,首先是这样的目的不可能达成,财政难以承受。其次,资源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没法用到那里。将有限的资源过多地用于幼儿教育,必然造成其他更为重要的欲望难以满足,收入和生活水平由此下降,更难以提升幼儿教育水平。再次,公有制没有利润机制,财产权不明晰,缺乏竞争压力,因此没有改进服务的动力,必然低效浪费、质次价高。最后,全盘国有化将使人们别无选择,追求更高水平的幼儿教育成为一种奢望,恰恰与人们追求的目的背道而驰。

将一切希望寄托于国家和立法,是一种“国家万能”的反市场心态,是一种对立法的迷信,是通往奴役之路。正如罗纳德·里根所说:“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它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市场化。重复一遍:教育并不特殊,它就是一种商品和服务,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因此下面的分析,当然也适用于其他各个阶段的教育。

首先是放开私立幼儿园准入限制。限制准入,本来就是对个人财产权的限制。放开准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是提高幼儿园办学质量的根本途径。私立幼儿园财产权明晰,有利润机制的激励,因此才会有最大的动力提升服务质量,约束教师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声誉。因为它若不这样做,就会一招失误满盘皆输,直接导致自己利润下降甚至破产倒闭。

只要放开准入,允许自由竞争,最优秀的教师就会脱颖而出,有劣迹或者服务不好的教师就会被淘汰出局。在竞争压力下,优秀的教师工资也会提高,他们就会有最大的动力用心做好这份工作。市场竞争中,更好的服务手段、监管措施也会不断涌现,最大限度服务好消费者。这就是“作为一个发现过程的竞争”。

在市场机制下,价格也会不断降低。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将奢侈品不断变为必需品的过程。聪慧的企业家会敏锐地捕捉商机,大规模投入资本、大规模生产,一方面会推出各种层次的服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使得供给增加,价格必然下降。以最低成本生产、竞相降低价格,本来就是企业的竞争策略,造福的是消费者。

其次是破除一切价格管制。价格是在市场中形成的,交易双方自愿交换达成的价格就是合理的价格。国家强行规定一个价格,已经不再具备“价格”这个词的含义,它本质上成了一种强制交易,必然造成福利受损。最高限价会造成供给下降,需求无法满足;最低限价会造成需求下降,供给过剩。认为价格可以人为立法确定,就是蔑视人的自由意志,干预人的自由选择,无视经济科学真理,因此必然受到惩罚。

购买方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价格管制得到利益,属于白日做梦。其结果如前所述,要么根本买不到,或者买到的根本是不同的东西。要么看似受益,必然以其他方式付出代价。在教育行业,就是择校费、赞助费以及各种暗中交易;在房地产行业,就是屋内的一套旧沙发售价100万,捆绑销售,堤内损失堤外补。

再次是取消补贴政策。补贴来源于税收,它的增加必然导致税收增加,所有人负担加重。征敛的税收吸走了本来用于生产的资源,必然造成产出降低。税收打击人的生产和资本积累,它越高就越有将生产拉回到自给自足的低水平状态的趋势。

将税收用于补贴,就是将资源强制性地用于国家——而不是每个人——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又会从市场中将稀缺资源通过更高出价而抽走。因此任何补贴都会扭曲生产要素的配置,使人们更为重要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

补贴保护无效率的生产,打击高效率的生产,使少部分获取补贴的人受益,而使大多数人受损,与人们追求更高福利的目的背道而驰。由于靠补贴就可以生存,人们就不用去千方百计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而是千方百计争取权力的青睐。由此,人人听命于发补贴的那个人的指令,成为匍匐于国家脚下的奴仆,最终造成人人寻求权力保护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状态。

补贴将一部分劳动产出的分配权力交给掌权者,造成权力扩张。补贴越多权力寻租就越多,依附于权力的人就越多,骗取补贴的人就越多,不事生产的人就越多。补贴的极端状态,就是国家负责所有人的吃喝拉撒,这就是一个“全能政府”。它足以摧毁社会的道德根基,让人类社会退回到贫穷和野蛮的状态。

最后,用市场经济中的私产伦理惩罚作恶者。对那些有劣迹的老师,市场自有它的惩戒机制。市场上人们对他的惩罚,就是最合理的惩罚。

一个有劣迹的人,被他人杯葛和歧视,是他应当付出的代价。要重新赢得他人的认可,必须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那些对坏人无比宽容,却无视好人的利益和情感的白左圣母,就是是非和善恶不分。坏人不值得被同情,他的所有过往,并不能成为做坏事的借口。对坏人的同情,就是对好人的犯罪。

美国有一个“梅根法案”,将正式建档的性犯罪案件资料放到网上以供读取,公布罪犯个人资料和照片,他们无论搬到什么地方,都要先到警察局登记报到,以便保护住在其周围的邻居免受他们的侵犯。

更进一步,要彻底按照私产伦理,实行社区私人自治制度。接收什么样的人由业主共同决定,如果让一个劣迹斑斑、有犯罪前科的人进入自己的社区,一方面要自己承担被侵犯的风险,另一方面,会降低这个社区和房产的价值。

做坏事也讲成本收益计算。当做坏事的成本足够大,才能让那些有犯罪动机的人三思而后行,有效地遏制犯罪。

市场经济当然并不能彻底消除杀人犯、变态狂,就像它无法让人长生不老或者不生病一样。但是正如市场经济具有将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疾病更可控的趋势一样,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让更优秀的人脱颖而出,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得以涌现,美德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市场经济的私产伦理有一种强大的净化机制,也会让更多想做坏事的人放弃那个念头,并让造成后果的人受到应有的惩罚。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观念的后浪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15/158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