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寰宇大观察:巴勒斯坦总统为什么承认后悔了?(图)

作者:

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我们中间也会有一些人,有着反犹主义的想法?这些人从来没有接触过任何一个犹太人,也没有去过以色列。他们不了解犹太人的过去,也不知道犹太人的现在。但是他们,却对各种道听途说的阴谋论深信不疑,这使得他们去仇恨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人,仇恨从来没有伤害过他们的人。他们一口一个“元首”,却不知道他们的“元首”不仅迫害屠杀犹太人,也不愿意承认所谓的雅利安人以外的其他民族的生存权。他们到处散播他们荒唐的想法,最终使我们这些正常人,也跟着蒙羞。

我向来不愿意拿文理科说事,因为这显得很幼稚。但是今天我想问一句,那些有着反犹主义想法的文科生,知道犹太人的历史吗?知道你们书上的马克思是什么人吗?那些仇恨犹太人的理科生,知道爱因斯坦吗?

1947年11月29日的联合国181号决议说得明明白白:以色列人有权在他们的故地重建他们的国家。我们国家也是联合国的创始国,更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难道这些人要否认联合国181号决议的合法性吗?

许多人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是:这个决议对以色列人更有利。然而,这不是事实。当时的决议,实际上对阿拉伯人更为有利。

在土地上,以色列的土地的确要多一些,但除了临海的、以及位于戈兰高地西侧的那一部分,其余大多都位于南部的荒漠,去查查什么是内盖夫沙漠,你就知道了。而耶路撒冷周围的土地,也就是整个核心地带,全被联合国划给了巴勒斯坦。联合国还决定耶路撒冷由国际共管。这难道不是一个对巴勒斯坦人有利的土地划分吗?

上图中的蓝色部分为当时分治计划中的以色列,黄色部分为巴勒斯坦。白色部分为耶路撒冷。

联合国对人口的划分如下:

 

国家 阿拉伯人 犹太人
巴勒斯坦 725000 10000
以色列 407000 498000
耶路撒冷 105000 100000
总数 1237000 608000

联合国分出来的巴勒斯坦国里,阿拉伯人占据了绝对的人口优势。而在联合国划出的以色列国里,犹太人的优势却很小,只比阿拉伯人多出91000人。在联合国管辖下的耶路撒冷,也是阿拉伯人占多数。

另外,在干旱季节时,以色列境内还会有90000名左右的贝都因人,贝都因人是游牧民族,也信奉伊斯兰教。所以,联合国划出的以色列国,穆斯林和犹太教徒基本上是各占一半。

无论是在土地上,还是在人口划分上,联合国的这个分治计划都有利于巴勒斯坦。但是,巴勒斯坦人、以及整个阿拉伯世界拒绝执行联合国通过的这个方案。

以色列根据联合国181号决议宣布独立后的第二天,就被几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军侵略了,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此后,战争又进行了很多次。决议是需要双方共同执行的,当阿拉伯世界不执行决议时,以色列也就无法执行决议了。

联合国181号决议是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的。中国当时投下了弃权票,并没有反对巴以分治计划。

在投赞成票的国家里,还包括了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在投反对票的国家里,除了希腊和古巴(当时的古巴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否则,他们也会支持以色列建国),其余的全是伊斯兰国家。所以,巴以分治计划得到了当时世界上两个阵营的普遍支持,而反对的,都是出于宗教原因。弃权的国家,大都是南美洲国家,他们对中东事务既不熟悉,也漠不关心。

不知道今天那些说以色列建国不合法的人,知不知道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想法?

Abbas confessed that the Arabs’ refusal to accept the partition decision was a mistake that he is trying to rectify.阿巴斯承认,阿拉伯人拒绝接受分治决定是他试图纠正的一个错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联合国大会第181号决议#cite_note-15

分治计划有利于巴勒斯坦,阿巴斯现在当然后悔。但是当时的阿拉伯世界可不会预料到事情会发生到今天这般田地,他们当时想当然地认为可以直接一波就把以色列人推入地中海,建立一个没有任何犹太人的国家。

犹太人从19世纪晚期就开始陆陆续续地大量移民巴勒斯坦地区了,当时的巴勒斯坦是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一战后,这块土地又归属英国托管。无论是在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还是在英国托管时期,移民而来的犹太人都是购买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他们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关于犹太人抢占巴勒斯坦人土地的说法是没有合理性的。当时的巴勒斯坦人和犹太人都是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的臣民,是英国托管下的民众。以色列建国前,也不存在什么巴勒斯坦国。犹太人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几十年、上百年了、几百年了,并不是二战后突然跑去的。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寰宇大观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522/1596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