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殷罡:巴以冲突的死结,是哈马斯和伊朗故意阻挠和平

作者:

来源:微信公号合众声2024-04-03北京

合众声摘要:

现在媒体上都说巴以冲突,但是也有一些国际媒体写它是哈以冲突。哈以冲突或者说以哈冲突是这次战争比较准确的称呼。因为阿巴斯领导的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武装并没有参战。说这一次是巴以冲突,对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是不公平的。本文转自学人Scholar公众号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突然对以色列发动代号“阿克萨洪水”的大规模袭击,震惊世界。约1400名以色列人在袭击中遇难,其中大部分是平民,至少212名以色列人和外国人被当作人质掳走。以色列随即发动反击,加沙方面称超过8000名加沙居民死于冲突。周边武装势力如胡塞武装、黎巴嫩真主党也加入战事。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巴以冲突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虽然相关报道连篇累牍持续多年,这场冲突的复杂背景与全貌却并不为大众熟知。为此,《有识》专栏特别找到著名中东问题专家、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前副秘书长殷罡老师,为我们分享他对当前中东格局与发展趋势、巴以问题历史由来、本轮冲突之背景与可能走向的观察与思考。以下为对殷罡研究员谈话录音的整理,并经过他审阅。

中东问题专家殷罡教授

巴以冲突中的情理与法理

这次事件一开始,哈马斯杀以色列人的时候,阿拉伯人反应很小。庆祝、高兴的有的是。等以色列一反击,加沙的人死了,首先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阿巴斯要谴责,因为死的是自己同胞啊。阿拉伯人当然也谴责,反对屠杀。但是这里面没有一个阿拉伯国家说我们支持哈马斯,一个都没有。说支持哈马斯的只有伊朗,第一天它就支持。具体作战计划伊朗是不知道的,如果有肯定会被截获,伊朗说它不知情也对。但第一天它就表态支持,说明它早就想好了立场。阿拉伯国家对这事的立场是,第一不支持哈马斯开战,第二反对造成平民伤亡。仔细看他们的讲话,阿拉伯人的讲话把情和法分得很清楚。他们骂以色列是抒情,他们从来不定义以色列有没有权利反击,哈马斯有没有权力开战。他们太清楚了实际情况了。切入巴勒斯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一个是法理角度分析,一个是情理角度分析,情理和法理往往是冲突的。民众往往是倾向于情理,而学者应该是倾向于法理,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情理的威力,因为它也会改变现状。

我们今天看到的中东问题,全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解体的遗留问题,奥斯曼帝国解体出现了很多的国家,像埃及、突尼斯还有阿拉伯半岛这些国家。但巴勒斯坦非常特殊,在1923年到1947年,巴勒斯坦是受到英国直接委任统治,它认为这里不适合建立一个单一的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因为耶路撒冷是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圣地和发源地,这里的民族教派复杂,宗教政治问题敏感。所以英国就对它实施委任统治,别的地方可以逐渐逐渐独立。二战之前,英国一开始想把这个地区组建成一个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共享的国家,有英式的议会,有不同族群的代表等等。但是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有激烈的冲突。犹太人的志向不是以现有的几万人占个少数的议席参与这个地区的政治,他们想在这边建一个大家园收容各地的犹太人,阿拉伯人当然不愿意。英国人在二战前也曾试图将巴勒斯坦分为两个国家,分属阿拉伯人和犹太人,这就是1937年出台的”皮尔考察团分治方案”,但双方都嫌分给自己的面积小,英国的共享方案和分治方案都破产了。二战结束后,阿、犹双方都反抗英国的委任统治,英国实在是干不下去,就交代给联合国处理。联合国在1947年11月通过了一个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这是有国际法效力的。根据1947年联合国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巴勒斯坦地区是政治分立、经济合一的地区,也就是一个邦联。并不是简单的我们理解的一个阿拉伯国,一个犹太国。这个议案是怎么出台的呢?当时联合国派出了一些域外国家、非相关国家组成调查团,搞田野调查。领军的是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胡世泽。因为我们知道中东地区的冲突,从宗教意义上讲它是三大一神教之间的冲突。而中国处于远东,不是这个文明圈的,它可以做到超脱。胡世泽在联合国负责民族事务,殖民地事务,就是现在的联合国副秘书长,因为中国是五常之一。他经过率人实地考察,提出了两个方案。联合国大会就其中的一个方案表决通过。

中国外交官胡世泽

表决结果一出来,阿拉伯人就不干了。他们说,我们人多,但分的地少。而犹太人马上接受了这个决议,因为犹太人终于在国际法上有了建立自己国家的依据。至于为什么犹太人少,阿拉伯人多,但是分的地是犹太人多阿拉伯人少,原因是比较多的。

其中一个原因是,巴勒斯坦分治后成立的犹太国家,不仅是当地既有犹太人的国家,也是全世界犹太人的国家。二战期间欧洲屠犹排犹,数十万犹太人逃往世界各地,仅塞浦路斯岛的难民营就临时收留了至少5万渴望移居巴勒斯坦的犹太难民,世界各地还散居着大量犹太难民,仅上海就有2万多人,所以在土地分配上,给犹太国给的土地就多一些。

再有,犹太人在过去半个世纪在巴勒斯坦建立了很多定居点,从阿拉伯地主手里买的土地不是成片的,就跟下围棋似的,在特定地区点状分布,于是在绘制分治图的时候就形成一片了。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战略布局。

中国当时投了弃权票,中国意识到这么一分治肯定要流血冲突,而苏联和美国是支持的。过去媒体上常说,以色列的诞生是美国扶植的、是插在阿拉伯世界一把尖刀。确切地说,起更大作用的是苏联,是斯大林。

苏联集团掌握着5张票,作用很大,斯大林是想在这个地区扶植一个可能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非西方国家。而当时阿拉伯世界普遍被认为是君主的、封建的、反动的。加上英国在逐渐退出这个地区,今后的大国角逐会很激烈。一个犹太国家的诞生可能有利于苏联的利益。

和平建国是阿拉法特的最终选择

分治决议通过后,阿犹冲突很快爆发。1948年5月英国撤出之后,根据分治决议,以色列几个小时以后就在特拉维夫宣告独立。阿拉伯国家的同样几个小时以后就大兵压境。参战的国家有埃及、外约旦(就是现在的约旦)、伊拉克,还有黎巴嫩民间武装(根据维基百科,参战的阿盟联军还包括叙利亚沙特和也门,共七国军队——编者注)。战争的结果是以色列获胜,联合国分治协议分给阿拉伯人土地的一半被以色列占领,其余的分别被埃及和约旦占领。在法理上,阿拉伯国家不接受政治解决,宣战开打,于是就要接受战败的结果。这个结果在法理上是站得住脚的,但是阿拉伯人在情理上不能接受。他们一方面因为战争必定会死人,就会伤平民、甚至杀平民,就对犹太人有仇恨。另一方面,他们对阿拉伯统治者的无能战败有情绪。所以就逐渐的产生了一些非政府的抵抗组织——像阿拉法特领导的法塔赫,50年代就成立了。

阿拉法特

1967年又是一场战争,以色列在这场战争中把分治决议规定的阿拉伯国家的土地全部占领了,地图上全是以色列占领区,还包括埃及的西奈半岛。阿拉伯世界这下更感屈辱,仇恨更大。阿拉伯的民间反抗力量——以阿拉法特的法塔赫为代表——不服这个战败结局,所以就在约旦河谷,在约旦境内拉起游击队,跟以色列打。

当年下半年,战争几个月之后,安理会通过了242号决议。其中非常关键的一句话是,“以色列军队从最近冲突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这句话为什么厉害?从1967年战争中占领的土地上撤出,就意味着不用从1949年占领的土地撤出了。因此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常看到的“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的巴勒斯坦国”的提法,而不是要回到1948年的边界分治决议的边界。这是有法理依据的,要说清楚。很多阿拉伯人至今不愿接受,也是可以理解的。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议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07/2040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