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政策要变? 货币不跟美 财政学德国

中国经济近期大事连连,诸如生擒滴滴、团灭教培,吓残美团之类,个个故事都曲折。虽然这些故事都在数十年未见之大变局之列,但大方向大政策真要变起来,才算惊天动地。

中国在货币政策上的改变,近日已有些端倪。图为人民币。(路透数据照片)

中国经济近期大事连连,诸如生擒滴滴、团灭教培,吓残美团之类,个个故事都曲折。虽然这些故事都在数十年未见之大变局之列,但大方向大政策真要变起来,才算惊天动地。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开经济工作会,因形势不大乐观,会议公报都出得极短又套话,但却就埋伏了大政策之变,那是用两个挺学究的话:一是“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一是“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有学者指这提法是“理论上的重要创新”,虽有逢迎之意,但隐含政策要变的提醒。至于现在就强调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就更有要变的意思。

中国领导层会议治国、政策领政,在经济层面上最重要的宏观政策,不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而两大政策之变,近日已有些端倪。

先看货币政策之变,近期中共领导人在部分会议和文档中,已隐含了意思,就是未来货币政策不再跟美国走了,可理解为他想“独立自主”,也可以理解为他在防备“脱钩”。中国改革开放40年,货币政策学习和陪伴美国40年,不跟美国要跟谁,答案其实已经有了。

7月间中国经济界有本潮书,书名是“金融的谜题”,副题为“德国金融体系比较研究”。这书名特别是副题,听上去有些学究,但极有可能是中国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的变局的原始蓝本。

这本书的作者张晓朴,是位官学一体人物,现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局局长。中财办是中国副总理刘鹤的地盘,刘又分管着金融。张晓朴虽负责宏观经济研究,但他个人主攻金融,过去在中国银监会任政策研究局副局长,还在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兼职教授。

张晓朴那本“金融的谜题”,其实就是剖解德国金融体系,配合中共领导人现在全面喜欢德国,有意把中国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引向德式道路。

财政部分, 中共领导人也有意大变,这方面也有一个低调的学者站到前台,即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刘怡。刘怡学术上是所谓“土鳖”,即所有学位都是在中国拿,本科在中国财政部下属的中央财金学院念,硕士更是财政部财科所读得,博士才跑到北大去念。

刘怡比较低调,一个原因是她较喜欢教书,如果不是7月28日中共中央开那个“党外人士座谈会”,指定刘怡以“党外人士身份发言”,外界不大熟悉她。

刘怡虽是中国本土学者,但她近年着力跟踪美国的税制和美国的税改,可以猜测,她向中共建言的财政政策和财政体系之变,会从美国税改、中国消费谈起。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世界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08/1629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