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美国新闻 > 正文

领悟中国古典舞底蕴 张一元“磨”出舞艺

—专访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

来自纽约飞天艺术学院的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戴兵/大纪元

阳光少年,以舞为志。19岁的张一元,已是一位中国古典舞领域的新秀。今年9月初,张一元将迎来人生中的一场重大比赛,在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2017年,张一元就读于美国飞天艺术学院(FTAA),不仅得到了正统的中国古典舞训练,更得到传统舞蹈绝技——“身带手、胯带腿”的真传。习舞四年,张一元是如何快速习得中国古典舞并有机会登上世界级大舞台的呢?他简洁而谦逊地表示:“我就一直‘磨’。”

“磨”技巧掌握失传绝技

许多年轻人对中国古典舞产生浓厚兴趣,都是从欣赏“世界第一秀”——神韵晚会开始的。张一元的堂哥是神韵艺术团的一名舞蹈演员,张一元在8、9岁时,欣赏过他的演出,立刻就被吸引了。“看他在台上跳啊、翻啊,我就想,太帅了,我以后也想跳舞!”

来自纽约飞天艺术学院的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爱德华/大纪元)

不久,张一元参加了教授中国古典舞的夏令营,奠定了舞蹈基础。15岁时,他正式开始专业的中国古典舞学习。张一元的身体柔韧性好,天生适合跳舞,不过他在练舞中遇到的挑战,并不比其他同学少。

绚丽夺目的舞台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训练和付出,这也是舞蹈演员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张一元走进舞蹈教室的第一天,老师就向他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接下来,他每天几乎都在压腿、下腰、踩胯等基本功的训练中度过。

当时,张一元最大的感受就是“特别痛、特别累、特别无聊”。他经常问自己:“我为什么还在做这些?什么时候才能翻跟头呢?”不过他也承认,枯燥的训练非常磨练意志,就咬牙坚持下来。

从古到今的习舞之人,都在寻求“身带手、胯带腿”的古典舞的最高境界,但是这两项技艺在今天几乎失传。张一元有幸在学校里学到了真正的“身带手、胯带腿”技法。他表示,从字面理解,这两项技法的要领是“身体带动胳膊、胯带动腿”,“理论上是很简单的一个事情,但是你真正做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容易。”

他对“身带手”的理解是:“你要从内心发力,就是你身体带动你的胳膊,去舞动。”这样跳出来的动作,才会显得“很大气、很舒展、特别有劲儿”,同时又很轻松、顺畅。

“胯带腿”则是:“从胯发力,一般来说(用)胯根(踢),腿是短的。你扳腿跟踢腿的时候,胯是立起来的,你就会显得腿更长。”在张一元看来,胯是身体上数一数二的强有力的地方,“如果你是胯发力的话,就是你整个身体就是轻的,做动作的时候就会特别干净、特别利索。”

张一元表示,艺无止境,自己从来没有完全达到“身带手、胯带腿”的标准。不过他一直在努力,“离那个标准越来越近”。

“磨”韵味展现特有的古典舞底蕴

掌握了基本功,又一更大的挑战出现在张一元面前。由于在海外长大,张一元没有太多机会接触中华传统文化,因而在表现舞蹈内涵方面,总是被老师指出,动作“很白、很干、没有范儿”。

来自纽约飞天艺术学院的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爱德华/大纪元)

中国古典舞具有丰富内涵,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独特韵味,也就是“身韵”。高难度的动作,或许可以通过勤学苦练而完成,但是对身韵的把握,就靠舞蹈演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悟性了。

通过仔细观察,张一元发现舞蹈老师的动作,手从这里走到这里,走一个很普通的路线,就体现出古典舞独特的感觉。而自己做同一个动作,则缺少了某些韵味,“老师就说‘不对,你只做了一个动作,你不是在跳舞’。”

以基本动作“顺风旗”为例,张一元一开始跳的时候,仅仅是完成肢体的动作,被舞蹈老师评价为“你做就是‘白白’的,没有那种内在的韵味”。他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老师一摆,那个感觉完全不一样。”

他觉得这是文化差异的问题,自己用“外国人的思维”跳中国古典舞,总是得其形而难得其神。老师告诉他,中国古人跳舞,有一种“含蓄的东西”。张一元进一步解释:“就是不能全都放开,它是有一点稍微收着的劲儿。包括男子舞,很刚但又不僵,他很有劲儿⋯⋯也是中西方文化上的一种差别。”

“我不知道怎么去克服,只能一直‘磨’。”每节课上,张一元都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用心去琢磨舞蹈中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东西。

古典舞的某些要领,比如“拧、倾、圆、曲”的动作、“三圆”的运动路线等,张一元和同学们在刚刚接触的时候,都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但是在跳舞的过程中,他们时刻提醒自己,用心去琢磨,渐渐地能够“稍微体会到她后面的那些意思”。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在张一元“磨”的方法下,逐渐在他身上由内而外地显现出来。而古典舞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他在掌握舞蹈精髓的同时,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深层的内涵。他说:“中国古典舞贯通着中国人五千年的智慧,所以你跳的时候,你慢慢地就可以体会到那个文化。”

“磨”经验将演绎文武双全的诗人李白

“传统的舞蹈,背后有内涵、有文化,动作有讲究、有规范。”这是张一元练习中国古典舞的最大感受。当他了解到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是世界上唯一以正统的中国古典舞为比赛项目的顶级大赛,他觉得,这是他不能错过的宝贵机会。

来自纽约飞天艺术学院的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爱德华/大纪元)

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旨在弘扬纯真、纯善、纯美的古典舞艺术,张一元认为,大赛宗旨与他对古典舞的理解不谋而合。“最传统的舞蹈,就是真正的纯真、纯善、纯美。”

张一元对舞蹈的美感也有自己的判断。“(传统舞蹈)会给人带来很正的一种美,看完之后感觉很舒服。”他说,“不像有些舞蹈,就是他有些就歪歪扭扭的,就不是特别正气的感觉。”

因此他觉得,参加大赛是丰富舞台经验,“很好的提高自己的机会”。“包括你在什么选音乐、编舞和那个人物的揣摩上,你都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他表示,平时在学校里,老师会指出自己的问题,但是“可能不会特别重视”。

一旦要准备参赛了,张一元就会留心自己动作中每个小问题,“会很积极地去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大赛会带来无形的压力,但这个压力能够“激励你快速提高”。

这次,张一元参赛的作品是《月下独酌》,讲述的是诗仙李白创作诗歌《月下独酌》的经过和心路历程。之所以选这部作品,张一元坦言,这是从自身性格和形象出发,选择的最适合自己的角色。

他表示,李白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伟大诗人,他才华横溢,又是一位剑客,身上有股刚柔并济的气质,有点像“中间人物”。

张一元与李白仿佛有种天然的缘分。他一看到这部作品,无论音乐还是舞蹈动作,都能很快把他带入剧中的情境。“这舞蹈可以触动我。”与其说他选择了角色,不如说也是角色选择了他。

排练作品时,张一元就想像李白在月亮下自酌自饮、自歌自舞的心情。“那很有意境,他有点孤独,但又豪放又潇洒的心情。”他说,“我想最大限度地达到大家心目中的李白(形象)。”

“磨”心性克服羞涩直面真我

舞蹈是抒发感情、情绪的一种艺术形式。张一元还体悟到:“你心里装着什么东西,在你动作上都可以展现出来。”他举例说,如果你那天心情不好,你跳舞就不在状态;但如果是很正、很阳光的话,你跳舞时给大家的感觉就很开朗,老师看得也舒服。

来自纽约飞天艺术学院的第九届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参赛选手张一元。(爱德华/大纪元)

因而,舞蹈家的道德修养以及内心情感,决定了舞蹈作品最终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张一元说,如果一个人内心很善、很纯,哪怕他的舞蹈动作处理得不太完美,但是也会传递出善良、美好的讯息,观众也会“想看他,觉得他很美”。他强调:“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才能真正地跳好舞。”

在学舞之前,张一元的性格比较害羞,不敢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他认为,羞涩源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怕自己做不好、怕别人指出问题”。心中的杂念,成了他舞蹈学习中的一个巨大障碍,不仅动作难以做到位,更让他无法融入演绎的角色。

因此他下定决心,必须放下这个对“自我”的执著。“其实别人说我不对是个好事,我才能知道怎么进步。”张一元说。

在大赛舞台上,选手是评委和观众的唯一焦点,他的一切,包括基本功、技巧、情感、韵味等等都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舞台上。张一元说:“你所有好的地方都会给观众看出来,但是你所有不好的地方就会特别的明显。”这就更需要他摈弃杂念,全心投入舞蹈的演绎中。

诗经》中有句话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说古代君子在学习或修养道德的时候,像制作玉器那样认真打磨,精雕细琢。张一元也正是用这样的态度,在学习中国古典舞的路上,不断地成长、进步。

他对即将到来的中国古典舞大赛也充满期待。他觉得,大赛给他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让他勇敢地面对自己。虽然第一次参赛他会紧张,会猜想自己能拿什么名次,但是他很快端正心态:“参加这次大赛,就是为了自我提升。”

他希望自己在大赛中,能够带来真诚、精彩的演出。张一元说:“你必须得真正地面对自己。”这样,他才能放下一切杂念,保持纯净无碍的心境,“让自己发挥到更好”。

(2021年第九届新唐人“全世界中国古典舞大赛”9月4日—5日在纽约进行复赛和决赛,可以购票去现场观看,也将有电视和网络直播。)

责任编辑: 叶净寒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823/163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