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陈寅恪诗中的王光美 戴项链和苏加诺“调情”让江青妒火中烧

—陈寅恪诗中的王光美

作者:
三个女红卫兵强迫第一夫人(刘少奇当时仍是国家主席)去穿一件丝质旗袍,一双高跟鞋,戴上一顶英国贵族式的宽边草帽——这是她和苏加诺“调情”时的那身打扮。……由江青导演的压轴戏开场了,红卫兵拿出了最主要的道具来对付王光美。一串乒乓球串成的稀奇古怪、丑陋不堪的项链挂在王光美脖子上,每个球上都打了叉子。这是一串江青进行报复的套索。为了留作纪念,江青还让人拍下了当时的照片。

陈寅恪1964年有《甲辰天中节即事,和丁酉端午诗原韵》一诗:

争传飞燕倚新妆,看杀风流赵艳娘。

林邑驯犀劳远使,昆仑贵客满高堂。

青蛇白蟒当年戏,绿粽红花此日忙。

节物不殊人事改,且留残命卧禅床。

天中节,亦即端午节。此诗所指,向来未有解释。我以为系咏上一年刘少奇夫妇出访东南亚事。

1963年4至5月间,国家主席刘少奇携同夫人王光美、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先后访问印度尼西亚、缅甸、柬埔寨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四国。王光美首度以国家领导人的夫人身份出访,十分引人注目;尤其王光美穿旗袍、戴项链,与印尼总统苏加诺共舞,更是大出风头。其后这一出访过程拍成彩色纪录片,王光美的形象遂在民间轰动一时。有人回忆当时情形说:

……刘少奇携王光美访问印尼,北京领导人第一次带夫人出访啊,大伙那个希罕,许多女孩子把纪录片看了一遍又一遍。王光美穿上旗袍身材绝佳,与苏加诺翩翩一曲,还戴着出国前江青建议她不要戴的项链。“文化大革命”时,这被妒火中烧的江青闹成著名的“项链事件”,王光美差点被斗死,只为她在舞场内“与资产阶级(苏加诺)眉来眼去”。(散宜生:《已是黄昏独自愁》)

舒芜回忆“文革”前参加文化部集训班学习也说:

那里每个礼拜六都放两部电影片子,一个是正面的,一个是反面的。……正面的片子里有一个是《刘主席访问东南亚四国》,不久也就成了“大毒草”。那里面王光美风光极了。她是共产党国家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出访的人,过去苏联都没有先例。所以,江青特别嫉妒。甚至这件事与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发动都很有关系。(许福芦:《舒芜口述自传》,页305)“文革”时有批判材料即称:……在国内广泛放映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及其他亚洲国家的新闻纪录片,树立刘少奇的个人威信,为其篡党篡政作舆论准备,并宣扬这个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大搞投降主义、大搞夫人外交的修正主义外交路线。(《电影战线两条路线斗争大事记(1948-1967)》)

所谓“项链事件”,发生在1967年清华大学学生批斗王光美时,据说出于江青授意:

……江青在红卫兵大会上说:“王光美不老实,她去印度尼西亚之前来看我。我当时正有病住在上海,她说她想戴项链,穿花衣服去访问。……我告诉她是应该准备几件衣服,还告诉她我主张穿黑颜色的。她是一个党员,不应该戴项链。”她安排大家看王光美东南亚之行的电影片,这是她对王光美多次进行攻击的材料。她向大家宣布:“这部片子宣传了资产阶级宫廷般的生活。”……经过一番对峙之后,三个女红卫兵强迫第一夫人(刘少奇当时仍是国家主席)去穿一件丝质旗袍,一双高跟鞋,戴上一顶英国贵族式的宽边草帽——这是她和苏加诺“调情”时的那身打扮。……由江青导演的压轴戏开场了,红卫兵拿出了最主要的道具来对付王光美。一串乒乓球串成的稀奇古怪、丑陋不堪的项链挂在王光美脖子上,每个球上都打了叉子。这是一串江青进行报复的套索。为了留作纪念,江青还让人拍下了当时的照片。(《刘少奇被迫害致死内幕》)

关于审问并强迫王光美穿旗袍戴项链的对话实录,见当时的批判材料《三次审大扒手王光美》。

关于这一公案,王光美晚年回忆说:

这次访问是少奇同志第一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身份出访,好像也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非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国际上比较注目。1957年毛主席访问苏联和1960年少奇同志访问苏联,都不是以国家主席身份。……江青在上海也讲到出国穿戴的事。她对我说:“你在国外戴什么呀?衣服上不要戴别针,你看人家安娜·卡列尼娜,一身黑,不珠光宝气,多高雅。”江青当时是劝我不要戴别针,没说不要戴项链。“文化大革命”中批斗我,不知怎么的,造反派说江青要我别戴项链我不听,成了一条罪状。(黄峥:《王光美访谈录》,页295-299)

陈寅恪此诗,当为描述群众观看这出纪录片之后的热烈反应。

前两句“争传飞燕倚新妆,看杀风流赵艳娘”,飞燕,赵飞燕,西汉成帝皇后;艳娘,古代小说多用作美艳风流女子的名字,此处赵艳娘仍指赵飞燕;看杀,形容被人争看。

因为刘少奇当时任国家主席,名义上是国家元首,故陈诗借赵皇后比拟第一夫人王光美。——以后“文革”时有题为《充皇后飞扬跋扈丑灵魂暴露无遗》的批判材料(收入《王光美究竟是什么货色》),指责王光美“充皇后”、以“大国元首夫人”自居,恰与陈诗的比拟不约而同。在当时人人都只能穿革命服装的环境中,王光美破格穿传统旗袍亮相,显得新奇多姿,自然引发群众争相观赏和奔走相告,故陈寅恪顺手套用李白诗“飞燕倚新妆”一句形容。

第三句“林邑驯犀劳远使”,林邑,东南亚古国名,在今越南中南部,此处似统指中印半岛的缅甸、柬埔寨和越南三国;驯犀,驯养犀牛,唐代林邑曾向唐室贡献犀牛;劳,慰劳。第四句“昆仑贵客满高堂”,昆仑,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此处显然指印尼。这两句形容刘少奇夫妇在东南亚四国所受到的礼遇,也即江青所指责的“资产阶级宫廷般的生活”。

第五句“青蛇白蟒当年戏”,青蛇白蟒,谓《白蛇传》故事中的小青和白娘子;白娘子因为端午节饮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于是盗仙草救活许仙。此诗作于端午,故此句借白娘子故事扣紧端午这一日期。

又,因为陈诗所描述的是刘少奇夫妇出访的纪录片,而并非直接描述出访,故此诗的写作时间已距刘少奇出访超过一年。此处“当年戏”云云,表面上指《白蛇传》戏剧,可能亦兼指刘少奇夫妇访问东南亚已非当前的新闻,只是过去的旧闻。

第六句“绿粽红花此日忙”,绿粽,以绿色箬叶或苇叶所裹的粽子。红花,可以指此时盛开的榴花,但亦有可能指当时以大红花作为奖励的活动。1954年5月中山大学举行“敬老尊师”座谈会,当时赴会的陈氏就曾戴着大红花入场(陆键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页127);又,陈氏的友人吴宓1958年诗《六月六日夜尊师会纪感》有云:“惭受红花摧敌赏,忍同鹦鹉效群辞。”(《吴宓诗集》,页499)也享受到同样的待遇。

以上原是我的书稿《陈寅恪诗笺释》中的一篇,以较有趣味,攸关当代掌故,故先拈出改写,聊供谈助。

2006年12月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南方周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914/1646561.html